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瑞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1瑞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2016.6.18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C.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4.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6.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8.下列有关某草原上“草→田鼠→蛇”这一简单的食物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入田鼠体内的能量,除用于田鼠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外,其余的以热能形式散失了B.被田鼠摄入体内的能量,不一定传给下一营养级C.该食物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D.一条蛇捕食了一只田鼠,这只田鼠10%~20%的能量被这条蛇同化了9.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0.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3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1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1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13.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14.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如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营养级ⅠⅡⅢⅣ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1.015.9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279.113.20.5192.6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4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kJ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释放的CO2中的碳1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这是利用了其间接价值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17.湖南长沙当年收获的水稻秸秆剪成小段,于农历7月15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是生态农业利用秸秆的最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18.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5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9.为防治苹果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将苹果单一种植园改造成苹果-白三叶草复合种植园,改造前后一定时期内对植物园中各类昆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右图为各类昆虫所占的数量百分比。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昆虫卵的数量B.改造后肉食和寄生性昆虫数量比例增加可能与植食性昆虫种类增加有关C.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态维持D.改造后苹果椿象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少是种内竞争加剧的结果20.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可产生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属于不同物种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C.行为信息只可发生在同种和异种动物之间,不可以发生在动植物之间D.性引诱剂对害虫种群性别比例的影响远大于出生率2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增加至K值时,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B.池塘中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D.在人工生态林中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6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B.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C.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D.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入有关2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两个不同地区自然演替都能到森林阶段,则两地气候应有很大差异B.整齐划一、没有高矮之分的草坪,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中种群的数目多少或种群密度的大小称为群落的丰富度D.捕食者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25.右图为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号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a增加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9分)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休息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进食其他活动物种A20%15%与B争夺食物55%吃植物种子10%物种B20%25%与A争夺食物45%吃植物种子10%物种C75%—15%吃物种A10%物种D75%—20%吃物种C5%(1)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开始的。(2)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生态系统成分外,还应有。(3)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4)物种C与A属于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7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假设种群A与种群B争夺食物的时间比例增加,说明种群A与种群B之间的关系(填增强或减弱)。(5)经调查,第一年物种A种群数量为N0,如果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6,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该食物链中,物种A到物种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27.(11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方向;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
本文标题:瑞昌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5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