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6.1复习笔记一、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文字使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二)文字的基本性质1.文字是用书写/视觉形式对语言进行再编码的符号系统。2.文字有形、音和义三个方面。3.文字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同时,由于文字是对语言的再编码,所以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文字的组合规则与语言的组合规则有着系统的对应关系。4.文字必有一级较小的单位是可以用语言中的音读出来并表达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意义的。(三)汉字和汉语1.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2.一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文字系统的汉文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有一级文字单位和语言里的音义结合体相联系,这就是“字”这一级单位。汉字不仅跟特定的语素义相连,也跟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连。二、文字的基本性质与文字的产生(一)实物记事1.比较普遍的实物记事的办法是结绳,讯木也是一种记事的方法。2.实物能够表达的信息很少,与文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二)图画记事1.图画记事的进步性和实物记事相比,图画记事表达的信息更加丰富:(1)实物记事只能表达静态的事物或事件整体的大小或数量(2)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记录有发展过程的事件,事件内部的各个要素及其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心里的意愿和要求。2.记事图画和文字的关系(1)记事图画常常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图形来表示特定的名物,也常使用一些与现实事物外形相似的简单图形来表示事物。以上两种形体往往直接为早期文字继承,成为早期文字系统中的文字符号。由于以上原因,图画记事一般认为是文字产生的前身。(2)记事图画还不是文字,图画表达信息的方式是以形体直接描画现实,而文字是通过以形体对应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成分和排列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的。(三)刻划符号1.原始社会的刻划符号原始社会尚未发现有成篇的文字记录,但原始社会末期大多已经开始使用类似文字的某些个体化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是文字产生之前必经的积累阶段的表现。2.刻划符号的特点(1)数量相对有限;(2)所表达的意义或者与符号有相似性联系,或者局限在很少的几个领域。这与数学符号、象征性图形的性质更加近似。也就是说,还不能说当时已经产生了文字系统。(四)早期文字:原始的图画文字1.文字系统产生的条件判定文字系统已经产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1)具有数量足够多的与某种语言里的语素或词相对应的小图形,这些小图形可以按这种语言的音读出来;(2)这些小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音义不变;(3)这些小图形的排列规则足以反映这种语言说话时语素或词的排列次序,小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反映的语言单位的排列次序也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因此不同。记事图画与原始的图画文字,关键性的一个区别在于是否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够记录的语词的范围。2.原始文字的缺陷原始文字的形体没有完全定型,字形和语词的对应关系也没有完全固定,而且有些语词(特别是虚词)还没有造出字来表示。这样的文字工具当然只能粗略地记录语句。三、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及分类(一)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类1.文字的共性文字是形体符号的系统,它有大小不同的单位——大小不同的形体单元。文字必然有一级单位与语言单位(音义结合体)相对应,体现了所有语言的共性。作为表达语言的形式方面,文字的最小单位一定要比语言音义结合体的数量要少,最小文字单位要组合起来才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对应。2.文字的分类文字的这一级次小的单位都是既表音又表意的,但是它们对应的是哪一级音义结合体、哪一级语音单位却有所不同,可以据此而对文字进行分类。(二)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1.文字的最小单位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我们把所有文字的最小单元统称为“字符”。2.文字的不同类型根据字符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关系,可以把文字分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1)表音文字,又称作“拼音文字”或“字母文字”,它们的最小文字单位——字符只表示语言符号的音,而不表示语言符号的意义。表音文字还可以根据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更小的类。①音位文字: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②辅音文字:字符只表示语言中的辅音,元音没有专门的字符表示。③音节文字:字符表示语言中的音节。(2)意音文字是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称作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作义符。四、文字的发展与传播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1)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称作“自源文字”。(2)部分或全部、借用或参考其他民族文字的字形,再根据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做或多或少的改动而形成的文字,称作“他源文字”。(一)早期自源文字:不完善的意音文字1.自源文字的种类世界上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的自源文字有四种: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古文字、埃及地区的埃及古文字、中国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和美洲的玛雅文字。2.自源文字的特点(1)这些早期的自源文字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字形的象形程度也都很高。(2)这些文字中都有很多跟实物形体相像的图形,用来表示现实中某些常见的事物。由于与现实事物有相似性联系,所以这几种古文字有不少形体十分相似,形体与语言音义结合的方式也不出我国传统文字学所说“六书”中的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形声这五种。(二)自源文字的发展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古汉文的早期都是不完善的意音文字,但它们后来的发展却不尽相同。1.古埃及文通过辅音字符和义符的逐渐固定,埃及文逐渐成为完善的意音文字:一段固定的形体单位只对应语言中的一个词,同音不同义或同义不同音的语词在文字形体上都有了区别。2.汉字汉字通过形声的手段,大致达到了一个方块的形体只对应当时汉语中的一个单音词。但声符表示的是音节而不是辅音,表示的是语音相近而不是语音相同,在表语音相同的同时有的还兼表词族的归属。3.古苏美尔文苏美尔古文字使用的时间大约有一千多年,这一千多年中苏美尔古文字一直停留在不完善的意音文字阶段,既没有发展出一符对一音的固定声符,也没有像汉语那样出现大量新创的形声字。(三)他源文字的创新与文字的换用由于所记录的语言不同,引进的他源文字往往要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1.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引进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声符多、义符少的意音表词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1)意音表词文字苏美尔人之后两河流域的民族使用的文字逐渐发生了变化,专门表音的声符逐渐增多而字符总数逐渐减少,声符与辅音逐渐形成固定的一一对应,成为与后期古埃及文类型相同的文字:声符对应辅音,同时在词末位置上再加上一个义符。(2)辅音文字腓尼基人,在苏美尔、埃及两系文字的影响下创立了北闪米特字母。这一体系用22个字符表示语言中所有的单个辅音,弃用了表义字符和双辅音声符。这一创新给文字的性质带来了根本的变化:大大减少了字符的数量,也更好地达到了字符与辅音的一一对应。(3)音位文字希腊人从腓尼基借来北闪米特字母记录自己的语言。为适应标写自己的语言,希腊人对字母进行了一些改变,文字的类型就此而有了很大的变化,由辅音文字变为音位文字:字母逐一标写语流中元辅音音位的出现次序,由此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2.引进汉文的他源文字系列另一系列的他源文字是引进汉字并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的日本、朝鲜/韩、越南等地的文字。多年之后这些民族又都创制了另外一套字符或文字系统,其中日本创制的假名和朝鲜/韩创制的谚文是表音字符体系,越南的创制的喃字则是与汉字造字法相同的、方块形的意音文字体系。(四)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1.文字适应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无论是自源的还是他源的,都有适应自己所记录语言的内在发展动力。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2.文字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这说明了文字对于语言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五)汉字与汉语拼音1.汉字长期停留在意音文字阶段的原因(1)汉字是意音文字,它的字符较多,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不是一对一式的,和拼音文字相比,要难写、难记一些。(2)汉族的居住地区幅员辽阔,方言分歧,有的不能通话;(3)汉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大量用汉字记载的文献典籍。超地域、超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们的思想交流,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便利各地区人民的往来起着重要作用。2.汉字改革的不必要性汉字在学习、书写、文字信息的储存和检索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方便。因此我国从l9世纪末开始,就不断有人发出文字改革的呼声,要求实现拼音化。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需要对汉字体系进行根本的拼音化改革的需要。(1)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它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汉字的语素一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特点。(2)从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优点,但它只能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所以从文字的稳固性看,汉字反而比拼音文字优越。(3)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文化历史传统就很难广泛地传承。五、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1.书面语与口语的比较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两者的基本系统是一致的。但由于表达媒介的不同,两者也有很明显的区别。(1)口语的用词范围可以比较窄,句子比较短,结构比较简单,还可以有重复、脱节、颠倒、补说,也有起填空作用的“呃,呃”“这个,那个”之类的废话。(2)书面语用词的范围比较广,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尽量排除废话,讲究篇章结构、连贯照应等。2.汉字中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1)在以拼音文字为书写工具的语言中,书面语和口语的一致性比较强。汉语中词语的读音虽然古今有别,但文字的写法却是一样的,这在客观上便于沟通古今。(2)在以拼音文字为书写工具的语言中,书面语可以通过教育、阅读等途径对口语产生很大的影响,起着推广共同语的作用。汉语中由于汉字不与统一的读音相联系,书面语就不容易把共同语的语音形式推广到方言区。(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1.书面语的保守性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但是,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2.书面语的改革书面语完全脱离口语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书面语,使它与口语一致。(三)书面语的规范1.语言规范的任务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使之广泛地为人们的交际服务;而对于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和用法,应该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2.语言规范的对象语言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因为书面语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它“通过印刷物在文化的发展上起着极其广大的作用,它领导整个语言,包括日常口语,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3.语言规范的原则(1)语言中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在人们的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2)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在群众中又不是广泛使用的新成分、新用法,在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以保证语言运用的纯洁和健康。(3)语言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
本文标题:第6章文字和书面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