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人教版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哪项事实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A.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的昆虫B.人类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反而使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C.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突然出现大量新物种的化石,而这些物种的形成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通过不断积累微小的有利变异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推动生物向前进化发展;认为生物进化是个渐进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恰恰是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答案:C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解析: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当种群基因库产生较大差别时,才会导致生殖隔离。而且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B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C.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D.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它可以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自然界中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它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地理隔离可导致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而不能简单概括为物种多样性。答案:B4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解析:由于个体间有差异,通过生存斗争,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答案:B5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频率增加,表明该性状对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B.目前基因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使用农药后,某种农业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而越冬后存活的大多是对农药敏感的个体,原因可能是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不耐低温D.若某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则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就越来越弱答案:D6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n=24条变成4n=48条,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A.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B.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C.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D.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解析:月见草的四倍体(4n=48)是可育的,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所以为一个新的物种,但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后产生的三倍体是不育的,所以二倍体与四倍体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7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Q点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说明自然选择在起作用。环境发生了改变,使A基因频率上升,当到达P点时两条曲线相交,说明A、a两者基因频率相同,a基因频率下降至近乎于0时,AA个体所占比例将无限接近于1。答案:C8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才是稳定的?()A.捕食者数量减少B.没有自然选择C.环境条件变化缓和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解析: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遗传漂变、迁移以及自然选择,以上因素都不发生改变,种群基因库才能稳定。答案:B9在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B.需氧异养、厌氧异养、自养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D.厌氧异养、光能合成自养、需氧异养解析:原始地球条件下没有O2,生物体没有叶绿素,所以最早的生物应是厌氧异养型,随着蓝藻等低等植物的出现,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释放到大气中,以后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出现需氧异养型。答案:D10下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宜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答案:D11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渔业部门很早就提出了“抓大鱼放小鱼”的观点,并指导当地渔民用于实践。可是后来渔民发现即使在正常季节中捕到的鱼也越来越小。对于上述原因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当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了B.人为因素的选择作用,使当地鱼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向小的方向改变所致C.当地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所致D.由于鱼的食物减少,当地的鱼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长不大解析:“抓大鱼放小鱼”,由于人的选择作用,捕捞大鱼,海洋中留下的鱼个体较小,长期以来,鱼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定向向小的方向改变。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会使当地的鱼发生基因突变而变小。食物减少、渔民的捕鱼能力降低不是导致鱼个体变小的主要原因。答案:B12茎叶具有保水功能、根系发达的植物,能在沙漠中生活,而茎叶保水功能差、根系不发达的植物,则不能在沙漠中生活,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确切解释是()。A.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容易生存解析:自然选择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答案:D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浅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解析:A项叙述属于“变异是定向的”这一错误观点;B项中的现象,符合生殖隔离的一种具体表现;C项中所提到的华南虎和东北虎是一个物种的不同亚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中认为黑色桦尺蛾是新物种是错误的,虽然桦尺蛾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未出现生殖隔离,即黑色桦尺蛾不是新物种。答案:B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有生物进化B.有生物进化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C.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进化D.生物进化意味着肯定有新物种形成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有没有地理隔离无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有基因频率改变就意味着有生物进化;有生殖隔离出现才能形成新物种。答案:D15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不同种群的生物,可以是一个物种,如两个不同种群的鲫鱼;在物种形成过程中,不一定有地理隔离,但一定有生殖隔离。答案:C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解析: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遗传使有利变异的基因向后代传递并积累。答案:D17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下述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结构、数量的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使分化的种群之间失去随机交配的交流基因的机会,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从实质上看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结果,种群基因库是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每个个体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部分基因。答案:D18(2010·全国高考理综Ⅱ)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B.1∶2C.2∶1D.3∶1解析:由题可知,该动物群体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3,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则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型频率为1/3,则AA∶Aa=(2/3/A×2/3A)∶(2/3A×1/3a+1/3a×2/3A)=4/9∶4/9=1∶1。答案:A19在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雌雄个体相等,位于随机交配的培养瓶中,每100只果蝇中只有1只是黑身的,则该瓶内灰身携带黑身基因的个体应占的比例为()。A.10%B.18%C.81%D.90%解析:根据“每100只果蝇中只有1只是黑身的”可知bb为1%,推出该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10%,B基因频率为90%,从而得出杂合子比例为:90%B(♂)×10%b(♀)+90%B(♀)×10%b(♂)=18%。答案:B20下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D.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也必然会影响②的改变解析: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不会进入配子中,是不能遗传的,因此不会改变基因频率。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阅读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概念图,回答问题。(1)完成概念图。①,②,③,④,⑤,⑥。(2)比较此概念图体现的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致的观点主要是。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其中的所有基因组成了基因库;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经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进化的实质;共同进化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为生殖隔离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继承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并加以改进。答案:(1)种群基因库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缺一不可)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缺一不可)基因频率改变形成生殖隔离(2)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22(10分)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
本文标题: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