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
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前不久,丹麦中学生实验称WiFi辐射影响水芹种子发芽,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采访专家发现该实验并不严谨,WiFi正常使用不必担心辐射。一段时间来,辐射引起人们关注。除WiFi外,看电视、用微波炉,会不会辐射过量?打印机、电脑辐射,会不会影响胎儿发育?电信信号发射基站建在居民楼附近,辐射大吗?这些物品对健康是否有害?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继续调查,采访了内地和香港多名专家学者。生活中的辐射有哪些?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是非电离辐射“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要明白辐射有没有危害,先要知道,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梁世荣副教授介绍,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电离辐射的能量可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而低能量的非电离辐射则不会。达尔问环境研究所所长赫晓霞博士介绍,从广义来讲,辐射指的是能量在空间传播的过程。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中子辐射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赫晓霞说,公众有时将“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混淆,产生认识误区,并带来了一定的恐慌。据中国移动湖北公司网络部专家石涛勇和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郭立平介绍,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为非电离辐射,主要包括:手机、电脑、无线路由器、无绳电话、微波炉、浴霸、冰箱、电磁炉、电热毯、电吹风、打印机、复印机、高铁、电网基站、通讯基站、高压电塔等。人们就医时接触到的CT、X光、胸透等,属于电离辐射。辐射是否有害健康?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无需过度担心;高铁、地铁属于此类辐射如何判定辐射是否对人体有害?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赵玉峰说,在非电离辐射中,根据我国《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只要实际测量得到的辐射强度在暴露限值内,就是安全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香港玛丽医院临床肿瘤科医生、香港辐射管理局成员邝丽云教授说:“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人们无需过度担心。”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过强的电离辐射可能致畸、致癌、致突变,危害较大。单个电器辐射不超标,如果多个电器在同一地点同时使用,是否会造成辐射叠加,产生风险?邝丽云教授说,这些辐射量都很微小,而且每种物品的辐射都不一样,不能像一个苹果加一个桔子测量总重量那样叠加。香港环境局也表示,国际上没有任何研究认为同时使用不同家居电气产品或通讯器材所产生的电磁场水平会危害人体健康。电器不用担心,那么一些大型设备如电信公司的信号发射基站、电力公司的变电站等,会不会对健康有害呢?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表示,无线电基站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同样属于能量较低的非电离辐射。邝丽云教授举例说,香港建筑密集、人口拥挤,无法避免高压电缆、发射基站、变电站等设备靠近工作、居住场所,但香港并没有癌症高发。“没有研究文献显示此类辐射对健康确实造成危害。”邝教授说。香港政府商务与经济发展局长苏锦梁介绍,目前,全港共有超过2.6万个无线电基站,其中约60%设于住宅或商业大厦的天台或外墙。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表示,过去三年,香港政府共收到约350宗有关设置在住宅大厦基站的辐射问题投诉,但是并没有基站因为违反辐射安全标准而被迁移或拆除。赫晓霞说,大型设备建设之前,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周边的电磁场总体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开展监测的输变电设施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限值,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水平也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限值。有人担心高铁辐射会对乘客和沿途居民健康造成影响,石涛勇说:“高铁的辐射属于低频电磁感应,乘客在高铁内外受到的辐射很小。”梁世荣的团队曾为香港地铁测试过背景电磁辐射。测试数据显示,最大辐射值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INRP)指导准则中的限定值。防辐射妙招靠谱吗?多为商业营销噱头,大多没有科学依据;专家认为对辐射不要草木皆兵在一些人眼里,仙人球、龙舌兰是办公室的“防辐利器”,防辐射背心是孕妇“标准配置”,但邝教授认为,“这些装备毫无意义”,只有铅服能阻隔辐射,但在办公室使用笨重的铅服显然不合时宜。针对市面上有关防辐射的各种方法,石涛勇说,“很多说法太荒谬,纯粹是商业营销噱头,没有科学依据。”有人说辐射会导致皮肤老化,现在市面上有防辐射化妆品。“这些都是假的东西”,邝教授说。事实上,很多专家并不反对合理的防范措施,但反对将辐射妖魔化。虽然没有全面证据可以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害,但最好还是把环境中的电磁波降至较低水平。邝教授说,对于含辐射物品,有一条“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比如,你手机用得很多,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用长线耳机,睡觉时不放在头旁边,这样起码可以减低因担心而产生的忧虑。”赵玉峰建议要购买正规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注意微波炉、电磁炉、台式电脑等产品检测报告中的辐射数据,并与安全标准作对比。梁教授建议,对家用和办公设备以及电器在使用时保持适当距离。抵抗力较低的孕妇、儿童、老人应该避免过度辐射以防范可能存在的影响。“总之,面对生活中常见的非电离辐射要采取科学态度,既不要漠不关心,也不要草木皆兵,积极预防,理智对待。”一提到辐射,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怕!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安检门有辐射、高压电也有辐射!电脑辐射会致癌、手机放床头会长脑瘤、辐射会引发痴呆……这些有关辐射危害的流言不胫而走,让人闻之色变。其实,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即-273.14℃),它就会不断辐射电磁波。我们日常所处的温度大约是300K(即27℃),这远高于绝对零度,也就是说,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里。但是,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真如传说的那么严重吗?哪些辐射是需要防备的,哪些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呢?非电离辐射比晒太阳都安全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教授姚道新介绍,辐射在物理学上严格来说是指零质量粒子以光速传递能量的形式,其中电磁波最为常见。“电磁波频率越高,危害越大;能量越高,危害越大”。姚道新说,除了电磁波之外,放射性元素发出的高速粒子束流,通常也称为辐射,例如:组成α射线的粒子是氦原子核,组成β射线的粒子是高速的电子。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张宏浩补充说,根据量子力学,电磁波是由一份一份的光子组成的,单个光子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单个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对生物分子的破坏性就越大。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它们是按照单个组分粒子的能量高低来划分的。电离辐射具有足够高的单粒子能量可以将原子或分子电离化,主要包括α、β、及X射线。这类辐射在足够的强度下可以对生物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依赖于原子或分子层面的稳定,而电离辐射所具有的高能量的单粒子可以破坏生物分子的化学键,从而使分子的性质改变,严重时可以造成基因变异或者致癌。核辐射就属于电离辐射,所以我们需要对核设施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类似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以及无线长波等低频率射线都属于非电离辐射。区别于电离辐射,组成它们的粒子(即组分粒子)能量小,不足以破坏分子的化学键,不会引起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辐射组分粒子的能量只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如果频率不足,射线强度再高也一样无法引起电离。从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对照表中得知,人类肉眼可以感知的可见光发散的射线频率约为1015赫兹,而手机、电视雷达发散的射线频率约为109赫兹。姚道新笑称:“如果说手机、电脑的辐射危险,那平时处在太阳光下就更加危险了。”生活中大多是非电离辐射姚道新指出,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安检、X光、CT检测,以及放射治疗等,主要应用于医学方面。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辐射大部分属于安全的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不能引起原子或分子电离,但是也会对生物体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热效应与感应电流上。人们晒太阳时感觉身体发热,甚至皮肤发烫,电器的辐射也是同理。相对来说,电器辐射强度极低,晒太阳都没事,电器的这种热效应就更没必要担心了。而感应电流则产生在无线电波及长波无线电等低频率辐射中。人体内的感应电流只有达到0.7mA,才会被人体感知到。一个人即使站在500KV的高压线下,其体内的感应电流也只有0.005mA左右,至于家用电器,它们的工作电压大多为220V,其引起的感应电流完全可以忽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很多防辐射“谣言”,如洗脸防辐射、仙人掌防辐射、防辐射孕妇装等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张宏浩提醒,有安全意识固然是好事,但是不经判断就轻信传言,也许只能带来无限的恐慌和烦恼。他说,对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说,在使用手机、电脑时,我们担忧的焦点不应该在辐射的危害上,更应该担心的是它们给我们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改变,比如长时间坐着对脊椎的影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对眼睛的伤害等。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活中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两位教授认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因素。“如果长时间打电话,对着大脑同一个位置发热,集合起来的辐射能量变大,累计伤害,最后也可能诱发病症。”姚道新介绍,辐射的影响与辐射的剂量相关。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中,即使是非电离辐射,也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本文标题: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90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