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8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Ch8技术进步引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进的。西方经济学中,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并不足以解释全部经济增长事实;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技术直到20世纪中叶才被正统经济学家重视,索洛通过研究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中87.5%并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等因素的增长来解释,从此对技术的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8.1技术与技术进步1.技术经济学的解释: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服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张培刚2.技术进步狭义:硬技术应用的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技术进化(变革)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变革)是一种渐进或局部的演变过程,表现为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或在原有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范围内发明创造新技术和新的技术体系。集中于某一生产程序或某一行业(相关行业)。比如,液晶电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传统生产线相结合改造为自动化生产线。2当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化,全局的变化,就称为技术革命。涉及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如第二次科技革命电能的利用。技术革命的结果往往使原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革,产生新的产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极大的提高。广义:(经济学角度的解释)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数量的因素后,所有其他产生作用的因素之和,全要素生产率。广义内涵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生产要素的提高、知识进步、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和管理水平。本章主要研究广义的进步进步。技术进步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给定同样的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即生产率的提高;现有产品质量的改进;生产出全新的产品。8.2技术的外生因素与内生因素之争3上图中横轴代表劳动投入量,纵轴代表资本投入量。曲线Ⅰ表示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一定的产量可以由资本与劳动各种组合生产出来;技术进步发生后,产量不变,但两种投入都减少了,结果,等产量曲线Ⅰ向原点移到Ⅱ。Ⅰ和Ⅱ代表的产量是相同的,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技术进步,当然有一个时间性,因此,两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时间是不相同的。比如说,Ⅰ代表是5年前的技术,而Ⅱ代表是今年的技术,今年的技术比5年前的技术提高了,因此,生产同样产出的投入量减少了。当然换个说法也是一样的;同样的资本和劳动生产的产出今年比5年前增加了。在新古典生产函数中,不能由常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来解释的产出增长被称为是增长率余值,经济学家把这个余值归因于技术进步。但是,这种技术进步是外生的,非体现的,即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变动没有关系。有些经济学家反对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的,认为技术进步体现在物质资本中,新的机器设备代替旧的机器设备代表着技术进步。因此,技术进步是内生的、体现的、即随着资本的增加,新资本比旧资本由更高的生产率。根据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为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的技术进步和节约资本型的技术进步。不过,生产率的提高有一部分并不体现与资本等常规要素的增加,例如,规模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改进、4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如产权)的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和知识的增进等因素都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但不需要常规要素投入的增加,或只需要很少常规要素投入的增加。可见,外生的技术进步的确是存在的。8.3技术进步的类型节约劳动型的技术进步使得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资本,即资本要素的所得——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节约资本型的技术进步使得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劳动力,即劳动力要素的所得——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中性技术进步是指使得利润和(或)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neutral中性技术进步有三种不同的定义。这三种定义的区别源自于它们各自所讨论的前提不同。1.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本章用最简单的要素比例法推导,书上有稍微复杂的边际产品分析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研究。如果技术进步是资本-劳动比不变,即资本与劳动同比例的下降,则该种技术进步就是中性型的。5曲线I表示技术进步前的等产量曲线,斜率KL表示劳动对资本的价格比率(等成本线),射线OE表示资本-劳动比。设劳动-资本价格比不变,即KL的斜率不变。于是,技术进步发生后,等产量曲线I向原点移动,表示同一产量只需较少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要素价格比率线平行地向下移动(如移到K1L1),与新的等产量曲线相切,达到新的均衡(成本最小或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条件)。这时,均衡点的位置决定着技术进步的类型或性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1)如果等产量曲线移至Ia,切点A表明节约的劳动比节约的资本更多,资本-劳动比上升,即OE先从原点向上旋转,通过A点,这就是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2)若等产量曲线移至IC,切点C显示减少的资本比减少的劳动更多,资本-劳动比下降,即OE线从原点向下旋转,穿过C点,6这就是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3)如果等产量曲线移至Ib,切点B表示资本与劳动同比例减少,资本-劳动比不变,这就是中性型的技术进步。由于假定资本——劳动比不变,所以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在实施效果上等同于同等的扩大了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所以老希中性技术进步的总量函数可表述为:Y=A(t)F(K,L)2.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具体推导见教材133页哈罗德对技术进步的研究是建立在资本产出比(K/Y)不变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不变,即资本边际生产率不变。以资本产出比(K/Y)为衡量标准:如果技术进步后,资本-产出比不变,则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若资本-产出比上升,则技术进步就是劳动节约型的;若资本-产出比下降,就说技术进步是资本节约型的。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了劳动的收入。因此老哈中性技术进步的总量函数可表述为:Y=F(K,A(t)L)3.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索洛对技术进步的研究是建立在劳动产出比(L/Y)不变的基础之上的。劳动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不变,即劳动边际产出或工资率不变。以劳动产出比(K/Y)为衡量标准:如果技术进步后,劳动-产出比不变,则技术进步就是中性的;若劳动-产出比上升,则技术进步就是7资本节约型的;若劳动-产出比下降,就说技术进步是劳动节约型的。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了资本的收入。因此老索中性技术进步的总量函数可表述为:Y=F(A(t)K,L)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t)KαLβ=(AKα)Lβ==Kα(ALβ)8.4技术进步的实证测度1.索洛余值法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种余值增长,索洛称其为技术进步,即广义的技术进步。除劳动和资本以外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视为技术进步(外生变量)索洛通过研究1909-1949年美国经济增长中87.5%并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等因素的增长来解释。2.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160多种劳动力,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等,对劳动投入进行研究。P136丹尼森分为2大类,6小类。所有投入要素和单位投入产出: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知识进步与其他,不规则因素。通过对美国1948-1969年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劳动和资本投入变化占54.5%,全要素贡献率为45.5%。3.乔根森的研究方法乔根森从各个产业部门的层面上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各部门层8次上结合中间投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全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变化占78.4%,全要素贡献率为21.6%。研究1947-1985年美国经济增长,生产率、部门生产率,增加值重新分配、资本投入重新配置、劳动投入重新配置。资本投入的多样性,169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收益不同。麦迪逊还把外贸效应、能源效应、犯罪因素引入经济增长中。4.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综合各种数据材料,LDC经济增长中资本积累是最重要的源泉,影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入居于次要地位,属于明显的技术进步的增长类型。教育和经济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为重要。知识进展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8.1.5.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革P1378.2技术进步的诱导因素1.企业家的利润动机和企业家精神超额利润的追求;首创精神、成功欲、风险(以苦为乐)精神、理智(精明)和事业心2.生产要素的稀缺性:诱致性技术创新土地、资本和劳动在一定时期内变得稀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就会增加,产品成本增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稀缺诱使人们去发展能9节约要素的技术类型。3.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技术进步的深化,企业家的垄断地位受到危险,只有继续引进崭新的技术或思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创造新的需求,才能继续维护其垄断地位。4.社会需求与社会资源技术创新刺激社会需求的增长,社会需求增长又导致社会资源的紧张(稀缺),从而又推动技术创新。8.3技术进步的途径1.国家创新体系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这些部门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着国家的创新业绩。国家和地方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研究所和民间科技中介机构。国家一般是基础性科学研究;企业一般是应用性技术研究。前者周期长,见效短,但对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后者周期短,见效快。国家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和长远发展战略,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支持基础和战略性研究发展,改善科学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对科技活动进行宏观的监督和评估。2.技术引进3.干中学104.人力资本投资8.4技术引进1.必要性节约成本: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节约时间:研究实验——设计——投入使用的过程时间很长;人力资本:学习和培训过程中,本国人才掌握了相关技术成功的案例:日本和美国。2.技术选择技术分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占有和消耗劳动较多的技术。技术能够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占有资本较少。日本:人多地少,其农业现代化以兴修水利,品种改良和使用化肥等方式进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早期吸收劳动者,现代技术吸收技术工人。资本密集型技术:占有和消耗资本较多的技术。占用资本较多,周转较慢,投资回报期长,生产率较高,生产成本低,竞争性强。美国机械化。技术密集型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技术。技术对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和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可以完成传统技术、常规技术无法完成的生产活动,取得更多的产品,但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资本。当代经济发展中,其与资本密集型技术区别的界限越来越小。知识密集型技术:高度凝结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成果的技术。使用者多为高中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连操作人员也具备较多的科学技11术知识与管理知识。技术装备复杂,投资费用高,但占用劳动力少,消耗资源少,环境污染也少。主要集中于新能源产业。中间技术与适用技术中间技术:镰刀与拖拉机之间的技术。舒马赫提出发展小规模生产技术系统。容更多劳动者,资本占用也不多。适用技术:按照本国的国情,资源禀赋、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容量和技术吸收能力来进行选择。3.技术引进的途径国外购买新产品和新设备并加以复制;国外购买专利和许可证;技术援助;引进国外进行投资。
本文标题:第8讲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9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