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杨剑龙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1917--1949),严家炎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1949--1999),谢冕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绪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简介关于“现代”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与特征中国现代文学1五四文学(第一个十年),主题:反封建2第二个十年(1927——1937),多元,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第三个十年(1937——1949),战争环境下的文学,三个地区的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的形成中国当代文学一、(1949---1978),社会主义一元化的文学,高度的政治化中间又被分为“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等二、(1978---1989),多元发展,思潮\流派分呈.三、90年代以来,文学的市场化、世俗化、传媒化为什么学这门课1.文学是人学,学习这门课,有助于理解20世纪中国人的心灵史。2.有助于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很多作品充满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审美水准。3.很多作家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许多文学作品也是新闻作品。4.文学与新闻学及大众传播学是血缘深厚的姐妹学科。如何学好这门课•1.看教材,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脉络,•2.多读优秀作品•各种优秀作品选本,根据作品摄制的影视作品•3.听讲解,看评论•4.多思考、勤写作第一章五四文学•第一节文学革命•背景:新文化运动。主旨: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过程和主要人物的主张•胡适:“八不主义”•陈独秀:”三大主义“•周作人: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创作实绩•鲁迅•郭沫若•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守旧势力的反对•林纾•《学衡》派•《甲寅》2第二节外国文艺思潮与五四文学社团流派•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创造社郁达夫、郭沫若田汉•自然主义:茅盾•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叶圣陶等•象征主义:《恶之花》李金发闻一多戴望舒等•表现主义:•尼采弗洛伊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第二章鲁迅•鲁迅是否已经过时?•一鲁迅的经历和思想•以1927年左右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进化论、个人主义、改造国民性(鲁迅文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后期:马克思主义•二鲁迅的小说•目的:、批判与启蒙、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30年代有少量歌颂性的作品•两类题材和人物形象:农民、知识分子,揭示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的精神病苦,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知识分子题材:《狂人日记》《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高老夫子》•思考并回答:《狂人日记》如何体现反封建主题?它的象征主义手法体现在哪里?•农民题材:《阿Q正传》《故乡》《社戏》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性格)•情节•语言•叙述方式•大致是两方面:思想、艺术《阿Q正传》分析•阿Q的形象和意义•形象: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流浪雇农典型•性格特征:•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赤贫•思想上愚昧、麻木、不觉悟•核心:精神胜利法(没有地位的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实际的胜利,得到的只是欺侮和压迫,又无法以自强的行动去争取这种胜利,只好采用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安慰来缓解和冲淡自己心灵痛苦,在“心造的幻影”中,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这种精神胜利的方式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麻醉,具有妄自尊大、欺软怕硬、麻木健忘、自欺欺人、自我解嘲、自甘屈辱、自轻自贱等特征,阿Q便是这种病态心理的典型代表,所以“精神胜利法”也叫“阿Q主义”“阿Q性”“阿Q相”。)•意义(典型性)(主题、意图)暴露国民弱点(不朽思想价值主要在于它高度概括地表现了在数千年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性的弱点,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让人们痛切地感受到了改造国民性、进行全民性的启蒙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揭示人性的弱点•进一步阅读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P47-50“说不尽的阿Q”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阿Q形象。•第二、表现手法上,形喜实悲,悲喜剧(含泪的笑)的艺术手法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阿Q悲剧命运和他喜剧性格相结合;阿Q的悲剧命运和统治者的喜剧行为相结合;辛亥革命的悲剧和阿Q革命的喜剧相结合;作品这种形喜3实悲的悲喜剧色彩,正是作品产生巨大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善于运用讽刺的手法。鲁迅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转化为了对阿Q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以及对赵太爷、假洋鬼子之流凶残暴虐、横行乡里的极端憎恶和鄙视。他把一颗火热的心深深地埋藏在心坎里,以犀利的解剖刀冷峻地解剖着一切,在讽刺的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第四,语言诙谐生动、准确传神,显示出了鲁迅高超的语言艺术。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在人物对话方面,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教养和凸现人物独特的精神面貌。三、鲁迅杂文选析鲁迅的许多杂文是优秀的新闻评论。•阅读《春末闲谈》、《灯下漫笔》•鲁迅杂文的两个时期•文化批评、社会批评•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吃人、走狗、奴隶的两个时代、•艺术特点:•1诗与政论的统一;•2塑造类型化的否定性形象体系;•走狗、二丑、带头羊•3幽默泼辣的语言特点.•阅读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3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7章鲁迅(二)•《春末闲谈》分析:•思想深刻: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治人术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讽,深刻论证了一切统治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及其“不能十分奏效”,热烈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艺术圆熟•形象化的政论。《春末闲谈》抨击的中心是反动阶级的治民术。文章深刻锐利,不仅见解精辟,批驳有力,而且论证精巧,极有说服力,读后令人不禁拍案叫绝,赞叹不已。鲁迅杂文的最大特色,就是绝不作空泛的说理和抽象的说教,总是把深奥的思想和超人的见解蕴蓄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之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知识性、趣味性•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第三章五四时期的其他小说•郁达夫(1896-1945):自我抒情的浪漫小说,代表创造社等社团的小说风格•阅读《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分析•人性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颓废气息、色欲和性心理描写的评价:反叛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表现五四觉醒后新与旧、灵与肉的冲突;思想意义在于体现了反封建精神和个性解放要求。但是在某些作品里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艺术特征•自叙传的体式(自我写真、第一人称、抒情小说、日本私小说、屠格涅夫、卢梭与五四青年的写照)•感伤的抒情(轻视情节营构、注重情绪倾诉、景物烘托)•结构散文化•清新率真的文笔4•叶圣陶(绍钧)(1894-1988):为人生,写实,主要代表文学研究会等社团的创作倾向。•阅读《潘先生在难中》•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对灰色知识分子同情与讽刺兼备•精于布局,饶有余味第四章五四诗歌•五四诗坛风格流派比较丰富•胡适、康白情、刘半农、冰心的初期白话诗;•李金发等在法国诗歌影响下的象征主义诗歌,如他的诗歌集《微雨》;•郭沫若代表的自由体新诗,《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闻一多等新月诗人主张的新格律诗第四章五四时期的诗歌•郭沫若《女神》,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的的开山之作,代表了五四的时代精神。•阅读《凤凰涅槃》、《我是一条天狗》•思考:凤凰象征什么?•题中的“涅檠”,不是寂灭,而是新生,是经过剧痛和死亡之后的新生;含有永生不死之意。。《凤凰涅盘》采用这一传说,表现希望古老中国新生的理想。其中,凤凰的涅盘,是抒情主人公个人的涅盘,也是中华民族的涅盘。用郭沫若自己的话来说,它“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这里所说的“我”,既是诗人自己,也代表了当时无数进步的青年。追求新生,是当时进步青年的共同愿望,而这种愿望又是和整个民族解放的要求完全一致的。可见,诗中凤凰形象的内涵极为丰富。诗借凤凰“借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它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可以说。《凤凰涅盘》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凤凰更生歌》集中体现“五四”时期“泛神论”的思想。“泛神论”流行于16世到18世纪的西欧,主张神即自然界,“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郭沫若概括为“泛神就是无神,一切的自然只是神的表现”,并推导出“我即是神”的观点。“一切的一”中的“一”便指大自然普泛的本体(神),“一的一切”中的“一切”指由“一”的本体衍生出的自然万物。这一段表达了一切都融为一体,物我无间的生命与万物的大和谐境界。•《凤凰涅槃》是新诗史上第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神话传说的运用•(2)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形象和语言,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浪漫主义色彩。•(3)多元化地吸取中外艺术养分并进行融汇创造,形成了一种壮美雄丽的浪漫艺术风格。创造了一种现代化的自由诗体,创造了一种壮美雄丽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有歌德诗剧中的庄严,有瓦格纳音乐中的华丽,惠特曼抒情诗中的雄放,海涅歌声中的柔婉,庄子散文中的汪洋恣肆,屈原骚体中的流动和对比。在这广泛的吸收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继承了屈原《离骚》、《九歌》所代表的悲婉豪放的美学传统,为新诗的风格开拓了一条悲壮豪放的美学之路。郭沫若对于我国古典诗歌的造诣是很深的,尤其喜爱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浪漫主义诗词。我们从“凤歌”中,就明显地看到郭沫若受到屈原《天问》的启发。他当时在日本留学,也受到欧美著名诗人的影响,“凤歌”和“凰歌”特别明显地表现了惠特曼式的火山爆发般的激情。但是,他并不拘泥因循我国古代和外国某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而是兼采众长,自铸新词。•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新格律诗•阅读《死水》《发现》、《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思考:死水象征什么?怎样理解“不如多扔些”等句?•《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5•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
本文标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9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