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享受历史•·享受历史•·享受历史第一、学习历史的价值:一、历史学是科学吗?是人文科学,历史学的本质在解释人类的自身活动,历史课程具有解释人类社会、人类文化意义的特殊功能。历史教育本身包含着科学文化(追求真理、理性思考、实事求是等)和人文文化(追求幸福、丰富情感、富有爱心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没有消除人心的善恶和人生的苦乐,这些要靠人文科学来发展。二、为什么要学历史?1、为了学会做人!立足现实、探究过去、展望未来。历史学习不仅是接受前人的传统、继承前人的光荣,总结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更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学习历史的目的在养成责任心、树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参与社会生活;有能力地选择生活方式、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2、历史教育要给国民以自信力。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或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记忆是需要训练的、养成的、故不能随意;灵魂是需要洗礼的、磨炼的,故不能虚无。3、历史要探索和解决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监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去年美国一个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调查活动中,发现马克思被评为一百年来最受欢迎的思想家,为什么?他发现了价值规律,他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内部手段和外部手段,内部手段是进行福利社会,减少贫富差距,外部手段是进行彻底革命。例如如何看待现在的中日关系?我们如何警惕中日关系的恶化?第二、生活中哪些是历史?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名人:宋元时期,名家辈出;明清两代,忠贤林立;民国以来,英雄荟萃。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收藏是世界上人们从事最多的娱乐活动之一。无论东西南北,不分国家种族,到处都有沉浸于收藏之乐的男女老少。收藏世界气象万千,收藏品种包罗万象,凡物皆可收,凡物均可藏。货币、邮票等藏品以其特有的真实性直观而又形象地折射出历史发展的印迹,它们是历史的缩影。历史形成了收藏,收藏保存了历史。1、货币中的历史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社会进入商品交换时期的产物。在各国历史上,贝壳、牲畜、布帛、纸张和铁、铜、贵金属等都分别充当过货币。货币具有商品自然属性的使用价值,还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的使用价值,即可用来交换一切商品,直接体现社会劳动,是财富的代表手段。由于货币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历代经济、政治的盛衰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生动物证。对货币历史的研究、对货币材质的考证,有助于认识历史,从而使货币的收藏价值愈发凸显。有人把收藏货币作为一种甘愿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它是一种充满情趣的业余爱好。在闲情逸致的氛围里,饶有兴致地审视自己收藏的各类货币,认识历史,体味社会,思考人生,真是其乐融融。2、邮票中的历史集邮是一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自1840年第一张邮票问世后,集邮活动便随之出现。一百多年来,集邮已发展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收藏活动,出现了世界性、地区性的集邮组织和集邮展览,仅我国目前就有1800多万集邮者,遍布社会各阶层。小小邮票,寸幅千里,包罗万象的各类知识,如同一部百科全书。“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从方寸世界中了解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能培养艺术鉴赏力,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与物质生活、邮票的种类较多,诸如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军人”贴用邮票等。集邮的方式也颇多,如传统集邮、专题集邮,时下又流行极限集邮。3、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文明发达,历史悠久,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不知留下了多少旅游者的足迹。工作之余,利用假期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考察各地风土人情,探寻历史踪迹,以古鉴今,以往知来,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有不少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各朝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淀与浓缩,是中华文明的集中展现。4、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鉴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艺术形象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它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塑造典型来反映一定的社会本质。它不仅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人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教育功能。由于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艺术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等)。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又影响社会现实。对歌曲、雕塑、诗歌、电影等艺术的鉴赏是人们解读历史、认识社会的途径之一。5、歌曲中的历史。如今上了年纪的老年朋友中,酷爱革命历史歌曲的不乏其人。他们中,有的在革命历史歌曲的感召下,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有的正是唱着这些革命历史歌曲,走向中国革命的大舞台。气宇轩昂的革命历史歌曲,如同中国革命的见证人。吟唱她,早已成为青年朋友们了解革命历史、展望未来前程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例如《松花江上》——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陷,3000多万同胞惨遭日寇铁蹄蹂躏。1932年,日本在东北制造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东北同胞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起各种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使日本侵略者不得安宁。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的歌咏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地的抗日歌咏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广大音乐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在此背景下诞生。此外,孙慎的《救亡进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刘雪庵的《流亡进行曲》、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以及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在民族危亡之际,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起抗战、收复失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强烈愿望。《团结就是力量》——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前进,解放区的不断扩大,革命音乐活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都反映和体现了民族气质与时代精神。而此时的国统区,出现了抗议美军暴行、“二二八”起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大规模群众运动。随着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新音乐也在蓬勃发展,卢肃的《团结就是力量》应运而生。同一时期,舒模的《跌倒算什么》反映了国统区的爱国民主斗争精神,罗忠熔的《山那边哟好地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区的无限向往。6、雕塑上的历史。当我们跨越新世纪门槛,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回首过去,因为从逝去的场景和褪色的记忆中,能领略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识辨历史前进的足迹,感受未来历史发展的趋向。雕塑是人们追忆历史、展望未来的路标,抚摸着以金属、石、木等为材料的雕塑实体,感受充满历史情趣的雕、塑、刻造型艺术,可唤起建设伟大祖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激情,唤起对人类文明中所蕴含着的创新精神的无限崇敬之情。7、诗歌中的历史。诗歌是一种文学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于想像,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名篇享誉海内外。中国古代,不会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一般统称为诗歌。诗歌按内容的性质,可方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压韵,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毛泽东的诗以其高亢的韵律、磅礴的气势、严谨的格律征服了无数中国人,其中的每一首似乎都浓缩了中国革命的一段历程,她简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下面介绍三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你能否从中了解它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历史背景?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该诗写于1935年9月。当月在甘肃通渭的军队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向干部和战士们朗诵了此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经过十八天的行军,终于在10月21日胜利到达目的地——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率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作品,此外,反映该时期中国革命形势的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还有《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骄·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撕毁政协会议决议,挑起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胜利在望。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人民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该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由于毛泽东、中央和不少地方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可当时的毛泽东并未察觉到“左”倾错误,却以自赞的心理来抒发情感。当然,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的错误。但是,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展开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使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的时间。从上述3首毛泽东撰写的七言律诗可以看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克服党内错误路线的过程中不断从幼年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共产党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急于求成,也犯了一些错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铁的真理。我们的历史:历史是一门从事史学研究的高深的社会科学,也是一碗清醇的美酒、一杯淡雅的香茗,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构成了历史,历史是人类宛若奔腾江河水不停息的连续活动。生活蕴涵着历史,人们要了解历史,就要不断从色彩斑斓的精神生活中去寻觅历史,去发现历史,还应以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行为去创造历史。必修课程:历史一(政治史)历史二(经济史)历史三(文化史)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春秋时期)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世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