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人类的出现1.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1)“猿类”阶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2)“正在形成中的人”阶段:①内涵和原因:“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使用天然工具中学会了制造工具。②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的人”,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3)“完全形成的人”阶段:①内涵和原因:“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②分类:“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的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和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等四个进化阶段。③人种:A.由于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的长期影响,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体貌特征也随之显现出来并出现差异。B.分类:黄种、白种、黑种人(4)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古猿的前肢和后肢有了明确分工,先使双手解放出来,专门用于使用天然工具进行劳动。后来,古猿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又促进了脑的发育,使人从动物界完全分离出来。氏族社会1.氏族社会的产生:(1)内涵: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氏族发展的两阶段:(1)母系氏族:①由于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妇女在社会地位中占主导地位;③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2)父系氏族:①出现的原因: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产品交换和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②特征:A.婚姻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B.家庭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C.男子支配社会。3.原始社会的解体:(1)私有制的出现:父系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家庭私有财产。氏族的公有财产也逐渐被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掠为私有,于是出现了私有制。(2)阶级的产生:为了增加劳动人手,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俘变成奴隶。氏族内部也出现—厂贫富分化,有的平民沦为债务奴隶,于是出现了奴隶制,阶级随之产生。(3)国家的形成:阶级出现以后,那些部落联盟中的军事、行政和宗教贵族们成为统治阶级,当社会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程度时,统治阶级就设置一系列机构和没施,如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国家就产生了。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到来。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古埃及文明1.古代埃及国家的建立:(1)地理条件: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加之这一地区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于是依赖于农业的早期人类就在这里建立起国家。(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于古代埃及的产生和发展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2.金字塔的建造:(1)古代埃及的国王(又称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不仅生前统治别人,幻想死后也成为统治者。根据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制成干尸(又叫木乃伊)并存放在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里面。金字塔的外形从四面望去,像汉字的“金”字,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2)在今天尼罗河下游有80多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塔的外观宏伟,内部结构复杂而又精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3)至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至今说法不一。3.狮身人面像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是胡夫之子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石像,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人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朦陇的神秘感-4.埃及的兴衰: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对外不断征服,疆土不断拓展。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由于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外族的侵入,200多年后,帝国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埃及终于被西亚的波斯所灭。古巴比伦文明1.新沃月地:(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①地理位置:亚洲的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在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南流,因此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两河流域。②条件: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的淤泥便成了更加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这里出现了早期人类文明。(2)居住的人类:在新月沃地上曾经生活着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2.两河流域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的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长期混战不休,致使两河流域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才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3.古巴比伦王国:(1)古巴比伦建立: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集国家。(2)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2)汉谟拉比法典:①目的: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②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③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④意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风貌,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4.新巴比伦: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595年灭亡,公元前6世纪初,兴起的新巴比伦强盛一时,威震西亚。古印度文明1.古印度发展: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在这里建立的奴隶制国家。2.种姓制度:(1)内容: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把古印度居民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牧、农、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从事低贱的职业。(2)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体现。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雅典城邦的繁荣1.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最古老的文明(1)地理位置:在地中海的东北部,有一个海岸线曲折的希腊半岛,它与东边的小亚细亚之间,隔着爱琴海。海上岛屿众多,克里特岛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岛。(2)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发祥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称之为克里特文明。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的迈锡尼,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即希腊早期文明。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城邦,有的还盛极一时。爱琴文明历时约八百年后消亡。2.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建立: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由于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到公元前6世纪,它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4.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1).雅典达到全盛表现:①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2)雅典繁荣的原因: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和发展文艺等。(3)雅典繁荣的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的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国的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4)评价: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但是,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5.崇尚武力的斯巴达城邦古代希腊半岛上,与雅典同时存在的另一个著名城邦就是斯巴达。它是个内陆国家,这个国家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罗马共和国(1)位置:意大利第伯河畔。(2)兴起:公元前510年,建立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与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3)社会状况: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有国王,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盛行奴隶制,奴隶处境悲惨,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权利。(4)衰亡:斯巴达克大起义动摇了罗马的统治,公元前45年,凯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2.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建立后,版图不断扩大,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帝国经历了200年左右的繁荣,历史上称为“罗马和平”时期。公元395年,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日耳曼人入侵的冲击下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大化改新1.大和国家的出现:公元前3世纪起,日本出现了奴隶制国家。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了今天的日本本土。2.大化改新:①背景:7世纪中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统治出现危机。A国内: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B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②目的:为了打击贵族,挽救危机。③时间: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改革。④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⑤意义: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也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日本文字创制:大化改新后,日本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由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出标音字母——假名,形成汉字、假名并用的独特日本文字体系。阿拉伯的兴起1.阿拉伯的统一:公元6世纪后,阿拉伯半岛氏族制度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这种形势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触犯了麦加贵族的权益,麦加贵族对穆罕默德及信徒加以迫害。‘2.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受迫害的伊斯兰教信徒离开麦加。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麦加城下。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他妥协,承认其政治和宗教领袖的地位。穆罕默德便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伯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3.阿拉伯帝国:到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阿拉伯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封建等级制度1.西欧主要封建国家: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几个日耳曼国家,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是其中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详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