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一单元复习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复习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5周第1课时总第9课时主备:李照明复备:备课时间:201403一、【课标与教材】1、解读课标第一单元课标及考纲要点:(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了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创立、完善、影响)(3)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文成公主入藏)(4)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七下第一单元的内容,讲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和中考中均占有重要地位。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七下第一单元的内容,讲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和中考中均占有重要地位。3、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重点:唐朝治世或盛世、科举制度、民族关系和外交难点: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及与其相对应的表现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关于隋唐的一些知识点,但是部分同学忘得也差不多了。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可以掌握遗忘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引导才能归纳出唐朝治世或盛世局面出现的相同原因;反映隋唐时代特点的事件;一些做题的方法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为对于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表现的归纳与概括部分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为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个皇帝采取的相同的治国措施的概括与归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治世或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评价唐太宗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填写、课上互相检查背诵、默写知识点,通过做题对所掌握的知识点做到熟练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复习观。四、【教学评价】背诵检查、提问、小卷子听写、课堂练习具体题目附在后面五、【教学方法和媒体】运用小试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前几天看书的时候读到了几句话,颇有感触,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前进只有一个理由,而后退却有千百个理由;人生短暂,承载了太多的悔恨!与其以后悔恨,不如现在努力!构建动场:【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复习隋唐史【课上复习】构建动场:课下我们进行了隋唐史的预习,5分钟的时间翻阅七下课本1——6课。自主学习:发默写的卷子,学生用黑色或者蓝色的笔默写,把会写的填完之后,翻书,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不会的找出来填上。内容如下:中国古代史复习四——隋唐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知识梳理:一、治世局面1、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的统治①背景:唐太宗吸取了亡的教训②主要措施:三个皇帝采取了相同的治国措施是、、,其中,唐太宗还有两项突出措施是、实行的民族政策③结果:在他们统治时期,先后出现了、和的局面。二、科举制度1、创立:帝时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2、完善:唐太宗时,;武则天时,创设了和;唐玄宗时,把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3、影响:①改善了制度②促进了和的发展。三、经济的发展唐朝时,劳动人民改进了生产工具,创制了和用于灌溉的。四、民族关系唐朝时,藏族的祖先是,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通过的方式“和同为一家”,如:入藏和和亲。五、对外交往①外来的:、留学生、留学僧②外去的事件:为了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时;为了学习佛教真经,唐玄宗时。交流探究:学生提出在默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让学生交流解决或者是直接出示答案。构建动场出示选择和材料,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交流(分两段进行):选择题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选择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生活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材料三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唐太宗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后,又职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3)和材料一相比,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倡节俭吸取了隋亡的教训,贞观之治材料一唐太宗说:朕虽有气疾(气喘病),不宜居潮湿之宫。但要破土兴工,必然靡费(浪费)良多。当年汉文帝因惜十家之产而不建露台。我功德不及汉文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措施?材料二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攻入隋朝东都洛阳,进城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叹曰:“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2)材料二反映出唐太宗实行材料一中的做法的原因是什么?他在位期间将唐朝带入了什么局面?由提倡节俭到腐化享乐依据上述材料,评价唐太宗选择题“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外交盛况,试再举两例?(2)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开放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合作交流5分钟的时间,学生对刚刚默写过的卷子上红笔注释的部分重点巩固,互相提问检查。自主学习做与本单元相关的几个练习,通过做题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内容如下一、选择题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以为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科举制诞生与隋朝,完善与唐朝,发展于宋元,衰落于明清。“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语),以至于有人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以下关联错误的是()A、隋文帝—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B、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C、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成为状元D、武则天—殿试的开始3、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盲履难丈量。袈裟做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牛耕和铁农具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B、唐太宗时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D、科举制兴起和完善二、材料解析题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扬,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材料二: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图一图二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材料四: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所说的松赞干布是唐朝哪一民族的首领?这一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谁?材料四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五: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这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5、综合材料三、四、五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交流学习成果综合建模:1、学生谈谈本节课复习了关于隋唐历史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等)2、学生谈谈这些方面分别包含哪些主要内容?3、这些内容,哪些是反映隋唐的繁荣的?哪是反映隋唐的开放的?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隋唐时期的什么特征?边回答边演示,最终形成本单元的知识网络一、知识网络七下复习之一——隋唐史开放繁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政治上(治世或盛世)经济上民族上文化上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大运河;生产工具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辉煌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复习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