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总课时数:周次:时间:日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设计人:路月霞【预习目标】1.积累词语和文学常识;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预习重点】目标1、2【预习难点】目标2、3【预习任务】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音、形、义。2.掌握以下多音字,分别给它们注音。攒动关系积攒系鞋带拗断住宿折断拗口一宿折本执拗星宿折腾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鲁迅(1881~1936),原名(),字(),伟大的()、()和()。作品有小说集()、()等,散文集(),散文诗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这个散文集中。《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4.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认真朗读课文二三遍,思考: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2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预习诊断】1.探究: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你找出它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并说说哪一段又是过渡段?2.阅读1—8段,以“一个()的童年”说一段话或给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3.阅读10—24段,以“()的读书经历”说一段话。【预习展示】1.推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朗读课文,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2、学生畅谈收获。【预习质疑】3总课时数:周次:时间:日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设计人:路月霞【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1、3【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对鲁迅的这篇散文做了整体把握,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二、精读,合作探究1、(1)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2)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3)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4)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①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词语。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菜畦.()桑葚.()斑蝥.()攒.成()③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1)写视觉的:(2)写听觉的:(3)写味觉的:④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4()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⑤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⑥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你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⑦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3、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4)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理由是什么?4.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三、通读,达标测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P40①这段文字的内容主要是写_____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②这段方案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③这段方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④对这段方案层次分析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四、布置作业。文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尝试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5总课时数:周次:时间:日期: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设计人:路月霞【预习目标】1.初步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初步理解爸爸的形象。3.积累文中的词语。4.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预习重点】积累文中的词语。【预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预习任务】一、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音、形、义。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鸡毛掸子玉簪花挪窝儿咻咻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转()____扎()____夹()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四、了解作者林海音的生平及小说《城南旧事》。林海音:五、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要素,了解课文内容。1.速读课文,概括提炼文章内容。2.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在文中有何含义?63.“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妙用?4.请快速找出描写“花”的语句,思考:那为什么要选择“花”而不是别的作为主要线索?5.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预习诊断】1.请给加点的字注音。掸.()子咻.()咻玉簪.()骊.()歌花圃.()衣襟.()掸.()子蒲.()公英廊.檐()挪.()窝儿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肿zhànɡ()叮zhǔ()恐jù()催cù()biàn()子懒duò()ténɡ()鞭chǐ()笑抽tì()3.试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挪窝儿:②咻咻:③骊歌:4.在书写有误的汉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在括号内订正。(1)静默藤条雨蓬遮盖()(2)寄款辨论抽搭茉莉()(3)肿胀白暑灌水蹲下()(4)赖惰踢拖包袱石榴()5、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含义为: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课文结尾:“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预习质疑】7总课时数:周次:时间:日期: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二课时)设计人:路月霞【学习目标】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3.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学习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学习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文章写了哪些人?最主要的两个人物是谁?2.请筛选小说中“爸爸”的语言,试品析它们表明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深情。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1.文章回忆了几件事?分别概括一下内容。2.文章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3.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作者一直是用很委婉、很含蓄的言语来表达,它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的病已经很重了,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含蓄的?(含蓄:语意隐含不露。)请同学们试着找出文章中对父亲的病情写得含蓄的地方。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三、延伸拓展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8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嗫()嚅()2.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段①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段⑦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4.为什么当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时,她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5.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6.你怎样理解段③那一句话?7.为什么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8.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9.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四、通读,达标测评1.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衣襟(jīn)肿胀(zhànɡ)B.低哑(yā)叮嘱(zhǔ)C.花圃(挪窝儿(nuó)D.麻渣(zhā)玉簪(z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扎辨子喉咙摘花伤痕B.遮盖撩起来廓檐茉莉C.捆扎抽屉捏紧钞票D.赖惰耍懒骊歌垂落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句是()A.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本文选自她的小说《烛心》。B.“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是爸爸在鼓励女儿,时时盼望着孩子长大的肺腑之言。C.本文写法上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所以采用了插叙手法。D.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语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