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2)
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单元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语文教学项目名称第一单元本项目学时数共学时:24学时阅读与欣赏12学时口语交际6学时写作6学时课程教学团队语文课程组学习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阅读与欣赏部分重在理解并掌握每一篇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2、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3、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当运用。【能力目标】1、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2、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3、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情感目标】1、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2、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3、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习者分析1、本学期是该班学生在中职的第二个学期,经过一年的基础汉语教程以及口语等等的学习,文章阅读稍稍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在理解能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困难。2、大部分学生课外不看书,不复习,不做作业3、学生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学习需要老师强制性的施加压力。2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点:1、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2、引导学生掌握听话与说话的方法和技巧3、便条的写作方法;本单元的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2、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并在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合理、具体的运用;3、不同种类的便条的写法基本相同,将完整的便条,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本单元的学习要求:1、知识要求(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2)掌握听话与说话的基本要求,做到耐心专注地倾听,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便条的概念、写法和特点。2、技能与能力要求:(1)把握人物形象。(2)掌握说话的基本要求,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字音清晰、语调得当、意思明白,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3)通过实际写作训练,掌握便条的写作方法教学策略1、对阅读与欣赏部分要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2、学生互相交流,自我介绍,回答问题3、能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写简单的便条,做到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正确,内容符合要求学习成果教学评价3例: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第一单元一、阅读与欣赏(一)我的母亲1、作者简介2、学习生词3、阅读课文时间分配2学时明确任务1、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项目引导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里瑰丽的诗篇。亲情,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从胡适的《我的母亲》中,你读出了这种亲情吗?知识讲解(一)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二)写作背景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操作训练解决生字词(检查预习成果)外甥:shēng家谱:pǔ出阁:gé廿:niàn撮土:cuō份礼:fèn刮痧:shā逆子:nì庚子:gēng筹划:chóu敷衍:fūyǎn供给:jǐ撑持:chēng绞脸:jiǎo就寝:qǐn便利:biàn拥挤不堪:kān知识深化1、品读课文2、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归纳总结通过浏览全文,借以梳理课文思路并分析文章,弄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业布置收集一些有关亲情的故事、言论和文学作品。课后体会4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我的母亲1、熟读课文2、课文分析时间分配明确任务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项目引导整体感知,走进母亲让学生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在教师的激发下学生共同完成)知识讲解1、理清课文思路(学生自学)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母亲的一生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7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8~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爱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2、分析形象(师生探讨):母亲的性格品德操作训练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赞美母亲的格言和诗歌或者歌曲吗?(男女对抗赛,看男生说的好还是女生说的好)知识深化母亲从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母亲的勤俭认真、乐于助人、热情好客、软而硬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归纳总结文章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记叙了母亲勤劳困苦的一生,塑造出了一位感人的母亲形象。作业布置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在你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应该怎么做?课后体会5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我的母亲1、做练习时间分配明确任务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项目引导复习初中学过的描写人物的知识知识讲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及内心的微妙活动或有关事物的细小环节等进行具体细致的刻画。操作训练学习写法: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品味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知识深化迁移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亲情的名句,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分享。2、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归纳总结成功的细节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特色,既表现出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生动传神;又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的内容课后体会6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第一单元一、阅读与欣赏(二)卖白菜1、作者简介2、学习生词3、阅读课文时间分配2学时明确任务1、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项目引导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然而,著名作家莫言的童年记忆却是“黑暗、恐怖和饥饿”,以及那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知识讲解(一)了解作者莫言(1956—)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县人。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和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等。其中《红高粱》获1985—1986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金熊奖”。他的小说创作不拘一格,不泥成规。他认为:“伟大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伟大灵魂的独特的陌生的运动轨迹的纪录,由于诡计的奇异,作家的灵魂烛光就照亮了未被别的烛光照亮过的黑暗”(莫言《天马行空》)。这,反映了他的美学追求。操作训练解决生字词(检查预习成果)抽噎(yē)木橛(jué)子蔫(niān)嘟囔(dū·nang)踽踽(jǔ)乍(zhà)绺(liǔ)黢黢(qūqū)箢篼(yuāndōu)粗糙()哽咽()侍弄()晾晒()知识深化1、品读课文2、研读文章,把握人物形象归纳总结通过浏览全文,借以梳理课文思路并分析文章,弄清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课后体会7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卖白菜1、熟读课文2、课文分析时间分配2学时明确任务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项目引导教师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课文划分层次,大致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放在一起写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重点点拨和指导。知识讲解阅读文章,整体感知(一)温故知新: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解析:环境、情节、人物形象2.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解析: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解析: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二)旧知新用: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解析: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解析: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解析: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操作训练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要求学生讨论完成,每组出一个意见)知识深化课文围绕卖白菜重点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事情:一是母亲与“我”之间的事情;二是“我”与老太太之间的事情;三是母亲与老太太之间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写出了母亲8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思想性格。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母亲的形象及性格特点,把本文的人文精神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时代大背景归纳出本文的中心。作业布置回忆自己的母亲的实际经历,写下你影响最深的片段。课后体会9教学过程设计(参考)(按照两课时的教学内容任务编写)步骤卖白菜1、做练习2、把握阅读方法时间分配2学时明确任务1、要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精读和略读2、把学过的知识能用到实践里。项目引导《卖白菜》这篇小说不是对现在生活的精细的描摩,也不是对未曾经历过的历史的大胆虚构,而是聚焦于一段那段非常特殊的岁月,这段日子对作者本人来说记忆尚存,它不算是眼下,又尚未滑入久远的过去。对于这段往事,作者是以一种孩子的真切和成人的冷静态度,些微的温情,把改革前或初期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本真自然的呈现给我们的。知识讲解所谓精读,就是仔细认真地读,精心研读文本,目的在于求深求通,对读物作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古人对精读有过专门的阐述:“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朱熹语)也就是说,精读力求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文字训诂等等,彻底通晓,甚至一字一句也不能放过,因此“咬文嚼字”是精读的主要特点。所谓略读,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阅读,对读物纵观大意,“提纲挈领”。略读的目的在于求广求多,扩大知识面。略读的特点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需要指出的是,略读尽管只是观其大略,但仍是一种有目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阅读活动,它与那种走马观花、漫不经心的读书有着本质的不同。操作训练如今,在我们的校园里正开展一项“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的活动,但是仍有一些同学屡教不改,针对这种现象,说一说你的建议或意见。知识深化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回忆了一段辛酸的往事,文章围绕卖白菜的重点写了三个人物之间的事情,作者以其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着重表现了母子二人对于买白菜的不同心理感受,折射出母亲与“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