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醉翁亭记》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醉翁亭记》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口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二)本课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进而把握作者“与民同乐”的进步思想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二、说教法本课主要采用导读与欣赏、领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重在突出学生的朗读、讨论、探究、品味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利用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通过讨论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三、说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四、教学程序本课教学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疏通文意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字句。若有疑问可小组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最后教师可做适当点拨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成诵。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体会写作方法,口味课文语言。也就是今天这一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本设计以“醉”字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味文章中的“乐”,进而品析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目标:1、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主要步骤:(一)听课文范读,概括归纳四段内容。找出贯穿全文的一个字。(二)分析课文:师导入:醉翁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人们又因何而乐?具体分析第一段: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在哪?2、作者在介绍醉翁亭的位置时,用了什么空间顺序?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醉翁亭因何得名?4、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师生共赏图片,师生共同领略醉翁亭周围的醉人风光,然后用一个词来描绘这一风光。(陶醉)师导入:什么样的山水能让人陶醉呢?具体分析第二段: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山中景物的?这样的景物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师引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作为一个太守,难道仅仅满足于山水之乐吗?具体分析第三段:5、第三段作者写了哪三种人的乐?6、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什么重点写宾客之乐?太守宴醉与之有联系吗?7、归纳太守之乐的具体内容: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8、如此其乐融融的浓情美景,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和乐,这应该归功于谁?太守到底是谁?从文中迅速找出。9、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10、拓展延伸、体验反思。欧阳修简介: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为之辩,受牵连而被贬至滁州。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三、小结本文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巧妙。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3、语言精炼优美,流畅自然。四、作业:借鉴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家乡的美景。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1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