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消化和吸收考情分析200620052004合计ZY2136ZL1113消化是指将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被吸收的物质,经过消化系统的加工、处理,即将大块的、不溶于水和大分子的食物变成小块(小颗粒),溶于水和分子较小的物质。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牛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消化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联系——这的吸收只比药物吸收多了个淋巴。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一、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及消化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者与消化道内的神经网络(肠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腺体分泌和血管运动。(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纤丛,包括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NO、CCK、GABA等。粘膜下神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就近控制(二)外来神经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发自脊髓胸5至腰2段的侧角,腹腔神纤节和肠系膜神经节换元后,发出肾上腺素能纤维。副交感神经除少量支配口腔和咽之外,主要走行于迷走神经和盆神经中。其节前纤维主要与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形成突触,发出的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维,少量为非胆碱能纤维、非肾上腺素能纤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含有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可使消化液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则相反,但可引起消化道括约肌收缩,5.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与分泌的作用是(2003)ZL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胃肠运动及分泌均抑制C.胃肠运动及分泌均增强D.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胃肠内的括约肌抑制答案:B9(2004)A.B.C.递质仅是乙D.仅有运动功能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答案:A(2004)二、胃肠激素及其作用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见表1—5—1。由于这些激素几乎都是肽类,多在脑内也有分布,故又称之为脑肠肽。胃肠内分泌细胞属于APUD细胞,它们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表1—5—1主要消化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激素分布部位及细胞主要生理作用刺激释放因素促胄液素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使胃窦和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促进胃运动和消化道上皮生长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神经经递质、扩张胃、组织胺促胰液素十二指肠、空肠;s细胞促进胰液和胆汁Hc03-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收缩幽门括约肌,抑制胃排空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迷走神经兴奋胆囊收缩素十二指肠、空肠;I细胞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增强小肠和结肠的运动,抑制胃排空,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松弛Oddi括约肌,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钠、盐酸、迷走神经兴奋抑胃肽十二指肠、空肠;K细胞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脂肪及分解产物、葡萄糖、氨基酸促胃动素胃、小肠、结肠;Mo细胞、肠嗜铬细胞消化期间刺激胃和小肠的运动迷走神经兴奋、盐酸、脂肪(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A.B.C.D.E.14.答案:A15.答案:B胰泌素:S细胞分泌(小肠上段)盐酸(最强)、蛋白质分解物、脂肪酸促其释放胰液中H2O、HCO3-多,酶少胆囊收缩素:I细胞分泌刺激物强度(蛋白分解物>脂肪酸>盐酸)促胰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促胆囊平滑肌收缩ZL生理;消化;2006-2-038.胃黏膜上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A.主细胞B.壁细胞C.D细胞D.G细胞E.黏液细胞3.关于促胃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002)A.产生促胃液素的细胞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粘膜内B.蛋白质消化产物及HCl是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C.促胃液素对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D.促胃液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N端的4个氨基酸E.切除胃窦的病人,促胃液素分泌不受影响答案:C(2002)3.有关促胃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2000)ZLA.促进胃酸的分泌B.促进胃窦的运动CD.刺激消化道黏膜的生长E答案:E(2000)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成分及性质: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性质),无机物(Na+、K+、HCO;、C1—等),酸碱度为6.6—7.1的无色无味近于中性液体。二、唾液的作用1.湿润口腔与食物,利于说活和吞咽。2.溶于水的食物-味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嚼馒头3.清洁和保护口腔。4.抗菌作用。5.消化作用。6,其他作用,如吸收与浓缩无机成分(氯离子和钙)。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含水量多而含有机物较少的唾液分泌,同时伴有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结合β受体,引起含酶少而粘液较多的唾液分泌。看到好吃的谁都会流口水!生理学;2006-2-001.通常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CA.凝乳酶B.麦芽糖酶C.溶菌酶D.肽酶E.蛋白水解酶生理学;2006-2-002.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A.促胃液素B.组胺,C.乙酰胆碱D.胆盐E.盐酸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一)性质纯净胃液是无色、酸性(pH0.9-1.5)液体,正常****日分泌量为1.5-2.5L。(二)成分水、盐酸、胃蛋白酶、粘液、HCO3和内因子(三)作用1.盐酸包括游离酸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酸,基础排酸量为0-5mmol/L,由壁细胞分泌,盐酸排出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目,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也有一定关系。HCI中H+是由壁细胞代谢产生,由H+泵逆浓度梯度泵出;CI则由通道或者是CI-HCO3逆向转运出细胞;在小管腔或者腺泡腔H+和cl-结合成HCI。主要作用:(1)激活胃蛋白酶原成为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3)杀菌。(4)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5)胃酸进入小肠可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酸碱中和7可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的胃液成分是(2005)ZLABCDE答案:A(2005)【解析】本章熟记胃液的作用和胃排空。第1、6、7题均考次项。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分I和II两型,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可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适合pH值为2—3。激活的胃蛋白酶可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即自身催化。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生成月示、胨和少量多肽。3.粘液和HCO3-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这层润滑的机械与碱性屏障可保护胃粘膜免受食物的摩檫损伤,有助于食物在胃内移动,有效阻止胃粘腆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酸直接接触,虽然胃腔内pH2,但胃粘膜表面部分的pH可接近中性。公理——还是酸碱中和4.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55000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后者易于在回肠被主动吸收,因此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必须由胃肠外补充维生素B12。5(2002)A.HCIB.C.D.HCO-3减少E.答案:C内因子维生素B127(2003)A.B.C.D.GE.S细胞答案:B(2003)10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2002AHClBCDHCO3-E答案:C1.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2001A.B.粘液-C.D.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答案:B二、胃液分泌调节(一)刺激胃液分泌的物质1.乙酰胆碱结合H3受体,可被阿托品阻断其作用。2.促胃+液素G细胞分泌的多肽,受体为缩胆囊素—B/促胃液素受体,丙谷胺是该受体阻断剂。3.组胺胃粘膜固有层的肠嗜铬样细胞(ECL)释放,旁分泌作用于壁细胞的II型组胺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二)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以及上皮生长因子可抑制壁细胞分泌HCl。(三)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消化期胃液的分泌调节,可按食物及有关感受器的所在部位人为地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其分泌调节和特点见表1-5-2。表1-5—2消化期胃液分泌调节分泌调节分泌特点头期神经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刺激壁细胞;或者刺激G细胞和ECL细胞间接促进胃酸分泌受情绪和食欲影响很大,占整个消化分泌量的30%左右,其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消化力强胃期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直接或通过促胃液素引起胃液分泌增加;扩张刺激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使促胃液素分泌;食物的化占分泌量占60%,酸度高,胃蛋白酶比头期少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可直接作用于G细胞,促进促胃液素分泌肠期以体液调节因素为主量少占10%,酸度和胃蛋白酶都很低(12~13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A.B.C.D.E.12.答案:B(2001)13.答案:C(2001)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HCI、脂肪、高张溶液。4(2002)A.B.C.D.E.答案:B(2002)高蛋白定要好好消化公理——好东西就要好好利用!三、胃的运动方式(一)容受性舒张吞咽食物时,食物束,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头区的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作用是使胃容纳、贮存食物,并随着胃内容物的增加而伸展,而胃内压不会明显升高。(二)蠕动进食以后,从胃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推进,每分钟3次。作用:推送和回推有利于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三)移行性复合运动空胃情况下的大部分时间,胃处于静止状态,但尾区及上段小肠可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收缩开始于胃体的中部,向尾区推进,每隔90分钟一次,每次持续3—5分钟。作用:可将每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积聚的粘液推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作好准备。(四)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的排空是指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排空动力是胃收缩造成的胃内压和十二指肠内压之差,排空速度由高而低为糖蛋白质脂肪,与食物的理化性质有关。吃大餐后,排空慢,不易饿!在胃的各部分中胃窦部环行肌最发达,收缩活动也最活跃。因此,胃窦的运动功能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胃内因素促进排空:胃内容的量和排空速度呈线性关系。迷走—迷走反射与壁内神经丛反射可使胃运动增加,加快排空;排空常受情绪的影响,在激动、兴奋时加快,忧虑、悲伤及疼痛时排空减慢;蛋白质产物,可促进促胃液素释放,促胃液素可以加强胃体和胃窦收缩,但由于它同时也增强幽门括约肌的收缩,所以其净作用不是促进而是延缓排空。十二指肠内因素抑制排空:盐酸、脂肪、高渗溶液、蛋白消化产物、机械性扩张刺激,通过肠—胃反射和刺激小肠上段粘膜释放缩胆囊素、促胃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可抑制排空,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被中和、消化产物被吸收,抑制胃排空因素被消除后,胃运动又增强,因此,胃排空表现为间断性的。比胃小,我这已经够多了。(胃内容物+机械扩张)10(2004)A.食物入胃后30B.C.D.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答案:E(2004)一般在食物入胃后5min就开始有部分排入十二指肠。不同的食物排空的速度不同,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h。胃的排空主要取决于幽门两侧(胃内和十二指肠内)的压力差。10(2004)A.食物入胃后30B.C.D.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答案:E(2004)最接近生理的应该最易为机体排空,以便吸收。公理——接近等于就是最好的,也是最环保节能的。1.下列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ZLA.蛋白质、脂肪、糖B.脂肪、糖、蛋白质CD.蛋白质、糖、脂肪E答案:C6.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2004)ZLA.大量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B.十二指肠内的酸性刺激C.十二指肠内的脂肪增加D.十二指肠内渗透压增高答案:A(2004)第四节小肠内消化食糜由胃
本文标题:生理第五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