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1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二)课程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知识技能学习和对接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和学习技能,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运用逐步形成2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能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分析数据中所承载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断,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参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2.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信息,找寻蕴含规律并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职业岗位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抽象问题特征,以可视化等方式组织呈现信息;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结合所学专业,分析和处理信息,形成生产、生活情境中的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总结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与技巧,迁移到不同类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综合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工具,自主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实践创新的习惯;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操作技能,开展自主探究、知识分享、协作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助力信息化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4.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通过学习,学生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懂得合法使用信息资源,能有效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及个人信息隐私;3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负责的行动能力。(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职业能力。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了解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防护和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知识,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社会特征,遵循信息社会规范,掌握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相关应用技能,具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职业岗位情境中具体业务问题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和个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三、课程结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特点,适应信息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分布知识能力模块与梯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一)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由基础模块(必修)和拓展模块(选修)二部分构成,基础模块108学时(6学分)、拓展模块36学时(2学分)。基础模块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入门、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基础、人工智能初步8个部分内容。4拓展模块设计了维护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组建小型网络、应用办公云、制作实用图册、绘制三维数字模型、编制数据报表、创作数字媒体作品、体验VR/AR应用、开设个人网店、设计应用程序、保护信息安全、操作机器人12个专题,教学中可结合专业选择若干专题、设定教学内容,以项目综合实训的方式实施教学。各地区、各学校也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专业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自主确定拓展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二)学时安排模块教学内容学时建议学时小计基础模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16108程序设计入门12网络应用16图文编辑20数据处理18数字媒体技术应用14信息安全基础6人工智能初步6拓展模块维护计算机与移动终端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若干专题,灵活组合内容、确定学时36组建小型网络应用办公云制作实用图册绘制三维数字模型编制数据报表创作数字媒体作品体验VR/AR应用开设个人网店设计应用程序保护信息安全操作机器人5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基础模块中包含两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其中不含*的为基础性学习内容,标有*号部分是为适应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设立的提升性学习内容,供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延伸学习或与拓展模块相关联的知识内容学习时使用。1.信息技术应用基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以及对社会形态和个人行为方式带来的影响,熟悉信息社会相关的文化、行为规范、道德和法律常识,树立信息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理解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及主流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内容要求】1.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能描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典型应用。1.2认知信息社会能描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信息社会特征和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常识;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智慧社会的前景。1.3理解信息系统工作机制了解信息系统组成及运行机制;了解信息编码的常见形式,理解存储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与二进制、十六进制转换的方法。1.4选择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能识别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设备类型和功能;能描述常见信息技术设备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能根据需求选择适用设备;能正确连接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能将信息技术设备接入互联网。61.5使用操作系统能描述操作系统的功能,能列举主流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主流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类型、基本元素(对象)和功能;会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了解常用中英文输入方法,能熟练运用一种中文输入法进行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使用语音识别、光学识别等工具输入文本;了解操作系统自带的常用程序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6管理文件能描述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和管理;能辨识常见文件类型,会对文件和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和调用;会进行文件压缩、加密和备份。1.7维护系统了解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常见信息技术设备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会进行系统、设备、语言(输入法)等配置;会安装、卸载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能对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简单的安全设置,会进行用户管理及权限设置;会进行操作系统的更新和修复;会使用常用工具进行系统测试与维护;会应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搭建学生感知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结合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增强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实用性的项目案例,创设做、学、教一体化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知识与技能。在“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认知信息社会”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考、讨论等方式,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产生的巨大影响,理解合理与规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问题的重要意义。7在“理解信息系统工作机制”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通俗易懂的真实案例、形象化的数字教学资源,解读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流程,数据、字符等信息编码的形式,理解字节等数据存储单位的概念并掌握常见单位的换算方法;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的换算方法,并运用到数据存储容量、信息编码等计算中,为延伸学习奠定基础。在“选择和连接信息技术设备”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应用体验等方式,综合了解计算机、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和相应外围设备(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音视频设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的功能和特点,会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提出适用的设备配置方案,并完成与互联网及其他设备的连接。在“使用操作系统”“管理文件”“维护系统”等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任务式操作,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主流桌面及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特点,会安装、使用和维护其中一种或几种操作系统,能熟练进行图形用户界面操作,并进行中英文本和常用符号输入,会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的操作管理,会调用不同设备及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功能程序并会安装和卸载,会通过信息压缩、加密、备份及用户权限设置等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简单保护,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更新和常见问题的修复技能,会使用相应的工具软件测试系统的性能、发现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维护。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帮助”等工具解决信息技术设备及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程序设计入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流程,初步掌握程序设计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基于程序设计理念的思维习惯。【内容要求】2.1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了解当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82.2设计简单程序了解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会使用相应程序设计工具设计、运行及调试简单程序;会选用外部功能库扩展程序功能;*了解算法的基础知识,能应用简单算法解决问题。【教学提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选用易于学生掌握的可视化、图形化和智能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设计简单的程序。要消除学生对编程的畏难情绪,通过简单程序设计的过程体验培养学生借助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项目的创设,选择图形化或代码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和工具,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过程控制、面向对象等程序设计理念,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可通过提升性内容学习,让学生了解算法的相关知识,能应用简单算法解决具体问题,为延伸学习或“设计应用程序”拓展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基于程序设计理念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迁移至网络管理、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情境中。3.网络应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综合掌握在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网络的应用技巧,熟悉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规范和文化,能合法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会有效地保护个人及他人信息隐私;会综合运用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辅助学习。【内容要求】3.1了解网络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描述互联网对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关系的影响,了解与互联网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特征;了解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TCP/IP协议基础知识,了解IP地址类型、基本规范和设置方法;*能描述互联网的运行原理并列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93.2配置网络了解常见网络设备的类型和功能,会进行网络的连接和基本设置,会进行简单网络故障的判断与排除。3.3获取网络资源会根据需要搜索和获取网络信息资源;会辨识有益或不良网络信息,能对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价
本文标题: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