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①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②掌握会计的涵义、对象、职能;③熟悉会计假设和核算的基本方法;④具体掌握会计的六大要素。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计的涵义、会计假设、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课堂讨论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四、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涵义、对象与职能1学时第二节会计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1学时第三节会计假设和会计一般原则1学时第四节会计要素1学时1导入新课:假如你有一笔2000元的私房钱,打算用它赚更多的钱,你该怎么办?假设你现在有五万元的存款,想要进行投资,你是想买股票还是开办一个小公司?如果是买股票,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是准备开公司呢?假设2013年4月你在师大附近租了房子想开一个打印社,年租金20000元,租赁开始日一次付清,经预算自有资金不足,从银行贷款50000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8%,每月计算一次利息,每年年末支付一次利息,到期还本,花10000元买了两台电脑,2000元买了一台打印机,30000元买了一台复印机,买各种纸张和油墨又花了8000元,雇佣了两名工作人员,每人月工资800元,每天营业收入为200元,每月需交各种税费1000元。你如何对公司的账务进行处理?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入正题--这就是为什么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第一节会计的涵义、对象和职能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衍生物。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会计的产生是有社会环境所决定和制约的,其中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更是密切相关。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会计我国的会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西汉与东汉产生了账簿;唐宋时期产生了“四柱结算法”,四柱指“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和“实在”(本期结存),等式表示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即“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明末清初,出现了以四柱账为基础的“龙门账”,即将全部账目划分为四大类:①“进”(各项收入),②“缴”(各项支出),③“存”(各项资产),④“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并进行分类记录、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两表计算的盈亏数相等叫做“合龙门”。清代又出现了“天地合账”,它主要强调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账簿中记录两笔,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天地合账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为现代会计的产生做出了贡献。(二)现代会计的发展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标志着现代会计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崭新阶段。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从此打破了原有的会计模式,在全国各行各业内全部实行“借贷记账方法”,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成为中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三)会计规范概述课后同学们自己看看,具体内容课上就不讲了。二、会计的涵义(一)会计是一种计量技术2会计以货币数量来描述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消耗,以此来评价经济上的得失。(二)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占有财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产生信息,供人们使用。(三)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做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综上所述,会计的概念概括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进行核算与监督,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监督和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内容。会计的对象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会计的发展而变化。会计核算的内容从反映和监督财产物资的收支和结存,发展为系统、联系的反映和监督财产物资的取得、使用、耗费和补偿。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的会计方法,所以我们重点了解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状态。工业企业的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般经过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资金不断的改变形态。四、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通过核算,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成果,为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核算职能的特点: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按目标要求、指导、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检查。监督职能的特点: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②会计监督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的一个过程;③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的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前提,监督是核算的保证。五、会计的目标与任务(一)会计的目标会计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会计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具体来讲,会计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33、如何提供这些信息(二)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任务有以下四点:1、正确及时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2、监督和促进对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纪律的贯彻执行。3、分析、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提高经济效益。4、参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古代会计阶段和现代会计阶段。会计是一种计量技术,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对象是会计所要反映、监督和分析、预测和控制的内容。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随着会计的发展又产生了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和控制职能。会计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第二节会计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一、会计的基本程序会计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信息系统从经济业务发生取得原始数据开始到最终将会计信息传输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整个过程中经历的所有步骤。具体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过程。二、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方法,是建立其他方法的基础。本课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只阐述会计核算方法。至于其他方法,将在后续课程中阐述。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七种: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设置和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在从事财务工作时,必须记录的两个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而账户的设置,则能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两者缺一不可。(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是指按照要求对凭证进行审核,保证会计记录真实、正确、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记账方法。(四)设置和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完整、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五)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按一定对象进行归集4和分配,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专门方法。(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查核应收、应付款项,并与账面核对以查明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总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文件。编制会计报表,是为了定期、总括地向企业内外有关各方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上述会计核算七种专门方法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总结:会计的基本程序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四个过程。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七种: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和审核凭证;④设置和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会计报表。第三节会计假设和会计一般原则一、会计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在组织会计核算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即会计主体。所以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样的组织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3)会计上实行独立核算。会计主体与法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某个组织是法人,则它肯定是会计主体,但如果某个组织是会计主体,却不一定是法人。例如A大学经济学院是一个会计主体,它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但它不是法律主体,只有A大学才是法人。(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该假设对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奠定了基础,表现在4点:是企业对资产以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价;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均是按假定的折旧年限或者摊销年限合理地处理;是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与分析也是基于企业在会计报告期后能够持续经营为前提;是由于考虑了持续经营假设,企业会计核算中才选择了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半年5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比如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称为有个会计年度。通常意义上所称的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会计分期——使得企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都得到了确认,并形成各个会计期间的各种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定期地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单位及个人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我国会计核算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存在时要将其折算成人民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货币计量假设必须还有一个附带假设,即币值稳定假设。只有假设货币本身或它的购买力稳定,才能保证货币计量的适用性。当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这一假设也就失去了真实性和可比性。四个会计基本假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结合起来共同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其他会计核算的基础;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做出了时间上的规定;会计分期把会计记录定期总结为会计报表;货币计量假设以人民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为会计核算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二、会计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能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虚假的经济业务。(二)可比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这是纵向方面要求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
本文标题:第一章总论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