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1.教育的阶级性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4.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5.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中介D.教育环境E.教育形式6.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功能现代化D.教育手段现代化7.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8.学校和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9.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10.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1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无阶级性B.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C.教育目的单一D.教育方法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1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13.教育与生产劳动在()时期是相互脱离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14.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A.启蒙性B.随机性C.经验性D.个别性15.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A.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B.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C.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D.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E.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16.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是()。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C.教育自主权的扩大D.师生关系的民主化17.“七艺”是指()A.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B.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C.文法、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D.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8.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的《普通教育学》——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的出版为标志。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19.“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20.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规律21.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22.下列教育论著中,哪些是“二战”后产生的()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E.《学记》23.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古代教育家是A、墨子B、孔子C、庄子D、老子24.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25.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26.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27.被称之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康德C.培根D.夸美纽斯28.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柏拉图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29.观点“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30.观点“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3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3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3.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A.孔子B.夸美纽斯C.杜威D.布鲁纳3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3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可夫37.最早对班组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8.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3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昆体良C.皮亚杰D.亚里士多德40.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1.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42.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教育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它是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教育,到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3.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以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4.教育是人类通过从而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5.古代雅典一向被看成的源地,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重视训练,教育方法比较严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是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两个典型。6.大教育观就是基于“”思潮和“教育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8.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9.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从实施机构来看,是由、、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10.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11.据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等名称。12.《》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约写于中国的战国后期,比欧洲昆体良所著的《》约早300年。13.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记录里。14、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高度概括了的教育思想和古代教育经验,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15.是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16.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的《》,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反映了大工业生产对教育的要求。17.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P3018.西方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19.1806年,德国学者赫尔巴特出版的《》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强调了教学的作用。强调的中心地位,的中心地位,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三中心”的特点。20.1970年,法国的保尔·朗格朗写成了《》一书,提出“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21.1963年,美国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其作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22、1826年,德国的福禄培尔写成的《》,提出了建立教育体系的原则,重视家庭生活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重视游戏和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教育史上影响极大。23.布鲁纳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____。”24.“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三、简答题:1.1.说明下列概念的涵义并举例。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2.2.简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征。3.3.编制一张教育历史演化表。4.4.比较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5.5.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6.6.有人说:“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请分析此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7.7.了解2007年我国十大教育新闻,理解现代教育发展趋势。8.了解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状态,试说明改革要求与时代发展的关系。9.简述教育学的任务。10.简单评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1.按时序编制一张教育学家及其代表作品简表。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D教育结构的变化2、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美国的舒尔茨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3、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的制定具有()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4、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教育方针B、政治经济制度C、教育政策D、科学技术5、班主任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都属于学校的()A、物质文化B、环境文化C、精神文化D、组织制度文化6.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时期提出的。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7.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B.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D.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8.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9.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二、填空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教育再生产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两方面来实现的。3.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具有__、__和__的功能。4.尽管教育目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却是社会的__。三、简答题:1、比较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文化、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的性质和涉及面的区别。2、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3.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为什么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表现有哪几个方面,并分别举例说明。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基础训练题一、选择题: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反映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A、环境B、成熟C、遗传D、个体实践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4.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5.儿童发展整体来看,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
本文标题: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