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一章新型城镇化总论
2014年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在线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新型城镇化总论(在线考核试题1)第1题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5分)A.建议人口为88000人B.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C.城市之间独立联系D.中心城市的绿化规模略大些,人口越少越好正确选项:B第2题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5分)A.部落国家B.城邦国家C.奴隶国家D.民族国家正确选项:B第3题“大都市区”是在()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5分)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正确选项:A解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原来的高度城镇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都市区”。第4题广东省城镇化的重心应转移至()地区。(5分)A.珠三角地区B.粤东西北地区C.南粤地区D.沿海地区正确选项:B解析:《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粤东西北地区,加大对交通、能源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加快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创造有效吸聚人口和产业的宜业宜居环境,以解决粤东西北地区长期以来城镇化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第5题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国家。(5分)A.英国B.雅典C.美国D.德国正确选项:A解析: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一个国家——英国。第6题以下关于“城市病”表述正确的是()。(5分)A.城市间市场、交通、信息网络的碎片化B.基本民生水平过高C.创造力较低,核心价值明确D.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急剧下降正确选项:D解析:在城市的生态系统方面,表现为环境、资源承载力的急剧下降。第7题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5分)A.左边的磁铁:城市-靠近大都市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B.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C.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相结合,发展经济,减少绿地、物价高D.以上表述都正确正确选项:B解析:左边的磁铁:城市-远离自然,具有空气污染、高物价等城市问题;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自然美。具有地租低、工资高、物价低、无繁重劳动、水和空气清新、无贫民窟、自由、合作等特点。第8题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5分)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正确选项:D解析:中心城区的环境选择,这里强调的“一”,是指以适度恢复和发展都市区型的、现代的农业为承载的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中心城区发展传统农业或谋求农业增加值的提升。第9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5分)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正确选项:A解析: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近日公布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我省的城镇化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第二,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粤东西北地区;第三,将城乡一体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第10题以下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表述正确的是()。(5分)A.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B.与“传统城镇化”本质区别而言C.以第三产业为支柱D.借鉴欧洲国家大都市的实践经验正确选项:A解析: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支撑,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传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拐点”出现于工业化成长期向工业化成熟期的转折过程,其主要理论支撑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第11题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5分)A.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B.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C.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D.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正确选项:A,B,C,D解析:凯文•林奇将城市的“功能的模式”归纳为:城市是独特的历史现象;城市是人类聚落的生态系统;城市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决策系统;城市是一个矛盾斗争的舞台。第12题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阶段。(5分)A.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B.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C.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D.区域的后工业化时期阶段正确选项:A,B,C,D你错选为:A,B,C解析:经济腹地与核心区之间的联系形态经历四阶段:区域工业化起步阶段、区域工业化成长期阶段、区域工业化成熟期阶段、区域的后工业化时期阶段。第13题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A.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B.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C.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D.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正确选项:A,B,C,D解析: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选择自给自足,此时没有市场,也没有城市;分工是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分工网络的扩大与交易费用成倍增加之间权衡的结果,导致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这种狭小的地理范围就是城市。第14题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5分)A.交通辐射B.经济辐射C.文化辐射D.产业辐射正确选项:A,B,C解析: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交通辐射、经济辐射、文化辐射。第15题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那些要素()。(5分)A.贸易B.农业C.市民D.市政府正确选项:A,C,D解析:13至14世纪出现于德国沿莱茵河各城市的“莱茵同盟”以及后来的“汉萨同盟”,出现于中世纪晚期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都是这一时期城市复兴和发展的典型标志,这些重新复兴的城市里,城市生活包括的要素:贸易、市民、市政府。第16题中世纪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比较平坦顺畅。(5分)A.是B.否正确选项:B解析:中世纪的“城镇化”,衰落与交往的重新兴起,经历了“萎缩——复苏——复兴”的曲折过程。第17题新型城镇化“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城市地带。(5分)A.是B.否正确选项:B解析:“三个地带“理论是指灰色地带、绿色地带、棕色地带。第18题经济系统由社会分工与经济联系构成的各类经济网络构成。(5分)A.是B.否正确选项:A解析:经济系统由社会分工与经济联系构成的各类经济网络构成。第19题古代城镇化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中世纪的起点则是城市。(5分)A.是B.否正确选项:B解析:古代的起点是城市及其狭小的领域,中世纪的起点则是乡村。第20题所谓“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的。(5分)A.是B.否正确选项:A第一章在线考核试题(之三)第1题以下对霍华德设想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表述正确的是()。(5分)A.建议人口为88000人B.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C.城市之间独立联系D.中心城市的绿化规模略大些,人口越少越好正确选项:B解析:霍华德设想:以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第2题马克思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5分)A.马恩B.凯文•林奇C.塞尔D.恩格斯正确选项:D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第3题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5分)A.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B.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C.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正确选项:D解析:中心城区的环境选择,这里强调的“一”,是指以适度恢复和发展都市区型的、现代的农业为承载的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的再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中心城区发展传统农业或谋求农业增加值的提升。第4题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是()。(5分)A.部落国家B.城邦国家C.奴隶国家D.民族国家正确选项:B解析:“城邦国家”是远古时代“城镇化”的主导形式,中国和日本古代如此,欧亚大陆的其它国家也是如此。第5题广东省城镇化的重心应转移至()地区。(5分)A.珠三角地区B.粤东西北地区C.南粤地区D.沿海地区正确选项:B解析:《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粤东西北地区,加大对交通、能源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加快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创造有效吸聚人口和产业的宜业宜居环境,以解决粤东西北地区长期以来城镇化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第6题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5分)A.左边的磁铁:城市-靠近大都市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中心B.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C.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相结合,发展经济,减少绿地、物价高D.以上表述都正确正确选项:B解析:左边的磁铁:城市-远离自然,具有空气污染、高物价等城市问题;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下面的磁铁:城市-乡村-自然美。具有地租低、工资高、物价低、无繁重劳动、水和空气清新、无贫民窟、自由、合作等特点。第7题田园城市理论是由()提出。(5分)A.柯布西耶B.简•雅各布斯C.埃比尼泽•霍华德D.奥姆斯特德正确选项:C解析: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此新型城市即为“田园城市”。第8题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5分)A.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B.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C.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D.以上表述都正确正确选项:A解析: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近日公布的《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按照“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特色”的理念,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我省的城镇化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第二,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粤东西北地区;第三,将城乡一体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第9题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国家。(5分)A.英国B.雅典C.美国D.德国正确选项:A解析:17世纪中叶之后,“商业和工场手工业地集中于一个国家——英国。第10题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5分)A.手工业城市B.农业城市C.工业城市D.商业城市正确选项:C解析:欧洲等国家最早的“工业城市”的形成,标志着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而不是手工业和商业)推动“城镇化”的新阶段。第11题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5分)A.交通辐射B.经济辐射C.文化辐射D.产业辐射正确选项:A,B,C解析:城市的辐射效应包括:交通辐射、经济辐射、文化辐射。第12题2002年度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将全世界的城镇化分为()三种类型。(5分)A.发达国家城市化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C.转型国家城市化D.不发展
本文标题:第一章新型城镇化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