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一章英语教育与心理学
1第一章英语教育与心理学心理学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英语教育只有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和提示自身的规律、原理、模式和方法。英语教育与心理学的紧密结合就构成了一门应用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独立学科--英语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心理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英语学与教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变化并揭示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第一节英语教育体系一、英语教育的性质英语教育与其他语言教育都属于语言教育。它们有很多共性。语言教育的本质属性一向是国内外争论的问题之一。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育的英语教育与不例外。(一)英语教育不等于应用语言学建国以来我国师范和外语院校都开设“外语教学法”课。本世纪80年代以来外语院校和少数师范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外语教学法”或“外语教育学”的本质属性是应用语言学,因此他们把它改成了“应用语言学”课程。用“应用语言学”替代“外语教学法”,理由是国外外语院校就开设了这门课程。他们认为语言教育就是将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分析的成果应用到语言教育之中,诸如语言教育中2的语言政策、交际能力、交际工具、双语现象、语言情景、语音、词汇、句子、语篇结构、语法规则、口语与书面语、跨国文化等等。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语言学研究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理论成果固然是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但并不是全部。语言教育还有其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理论基础。即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语言学理论,如不根据语言教育的自身规律来应用,甚至也会误导。如有的应用语言学家把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语言能力引进语言教育并把它提高到语言教育目标的首位,认为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言能力,即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这与语言教育的首任务是培养交际能力背道而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训练语言能力吗?》,章兼中《上海市年会论文集》,1980)。(二)英语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英语)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语言教育,顾名思义具有语言和教育两方面的本质特征。它既不是语言学,也不是教育学。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语言教育是一门集应用性、边缘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独立的学科。它的研究视角是多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它主要研究自身的现象、规律、原理、内容、模式和方法。它的逻辑起点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语言教育结构模式的核心,是语言教育的中心环节。作为语言教育的主体--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能力和发展智力、情意等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语言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明确语言教育的逻辑起点对理解语言教育的性质起着关键作用。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除语言学理论外,还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教育本身的历史。哲学理论基础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涉及的范围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情意、掌握语言的认知过程、知识的同化、迁移和激活以及教学计划、3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测试、反馈、调控、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等。语言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根据各种专业的需要,既可设置高等院校的外语学院、教育学院内,也可单独设置。二、英语教育研究的体系语言(英语)教育研究的体系主要阐明有两个问题。一是语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有哪些因素组成和因素的特征、功能;二是如何处理好各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整体和系统的功能,从而揭示语言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国内外语言教育专家在论述语言教育的因素及其关系时,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康贝尔(Campbell,1980)的三因素说: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家,教育学实践家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协调者:应用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斯布尔斯基(B.Spolsky)的三分法:基于语言理论之上的语言描写,语言学习论和语用论;英格拉姆(Ingram,1980)也提出理论家,应用语言学家和老师实践家三个方法;勃鲁姆弗脱(brumfit,1980)的理论含社会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玛基(Mackey,1970)的五因素说:方法和材料、教师、教学、社会文化环境和学习者;斯曲雷文斯(Strevens,1976,1977)的12因素说:政策和目的、管理和组织、相关专业训练、语言学习、教师培训、途径、教育和教学、大纲设计、教材建设、学与教成绩的强制因素、学习者和评价等;斯顿(Stern,1983)分三个水平:水平1是基础:语言学、心理学等理论;水平2,教育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学习、语言、教学和环境;水平3,教学法:目的、内容、程序、材料、评价和组织计划管理等。根据国外的理论结合我国语言教育的实践,我们认为语言教育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维度的。它既有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宏观理论和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听、说、读、写等4微观教学方法,更重要的还有沟通宏观理论与微观教学方法之间的中观语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它是语言教育研究的核心(《外语教育学》,章兼中,1992)。它们一起构成了语言教育的完整体系,具体见图1-1图1-1英语教育的体系5第二节英语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方法体系一、实施素质教育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是一场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科教兴国,实施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战略举措。但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这严重影响着人才的培养。为此,当务之急,基础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英语教育和英语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一)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英语教育改革、转变英语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不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提高全民族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什么要在当前提出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呢?1、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尖锐地指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状况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变,农业科学技术之所以得不到普遍推广,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之所以得不到充分利用和保护,人口增长之所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6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低。”《纲要》进一步提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2、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当前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干扰着人才的培养。什么是应试教育?正如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办[1997]29号)中阐明的:“‘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它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把考试升学几乎变成了衡量、评价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唯一依据。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二)素质教育的界定和内容1、素质教育的界定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在人和与生俱来的天赋基础上和主要在后天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积极的、持久的、稳定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①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教育的相互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受教育者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大脑,是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作7用的结果。大脑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天赋素质。但是仅有健全的大脑和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而缺乏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受教育者的刻苦钻研的学习,素质教育也难以实现。人脑生理机制是受教育的物质前提,它使得素质教育成为可能,但它不能规定和决定素质教育的完成,而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素质教育的实现是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的社会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天的作用更为主要。②两个全面的观点第一个全面观点,是指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尽可能地都获得发展,不是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而仅仅面向少数英才。第二个全面观点,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③积极主动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主人,只有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④持久、稳定的发展这种素质是指持久的、稳定的素质,即能长期保存和长期发挥作用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2、素质教育的内容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二、英语教育的目的、目标体系英语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英语教育教学思想的一场变革。这不仅要冲破应试教育的压力,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科学8地把握英语教育的目的、目标,使素质教育的内容能具体体现在英语教育的目的、目标之中。(一)教育目的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英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起着定向和制约作用。它是确定编写教材、选择学与教的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测量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任何人办任何事,从事任何活动,首先都要有一个目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无目的地盲目办事,往往会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规定英语教育的目的,首先要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水平的需要。据此,英语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语音语调,一定量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掌握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记忆、思维等智力,使学生了解跨国文化及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英语教育的目的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认知、情意、智力和文化,见图1-2。图1-2英语教育的目的1、认知认知是指掌握英语的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语言能力、语言理论、语言内在规则化的体系),即一定量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二是言语(语言运用、言语实践、9语言的实践运用),即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它具有四个因素:①语言能力: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规则,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正确句子。②社会语言能力:具有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即席性地使用语言规则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即能够把握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跟谁说,何时、何地、什么场合、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③填补信息差距的能力:交际双方一方知道信息,另一方不知道信息,形成一个信息差距。一方使用语言把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另一方获得信息,填补了信息差距,双方获得信息的平衡,就完成了交际活动。④话语能力:在不同的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得体地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准交际能力(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或交际的能力。)是指在人为创造的情景中有揭示、有准备地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它具有五个特征:①缺乏真实的、自然的交际情景。②缺乏信息差距。③有准备地运用语言。④为真实交际作准备的操练。⑤有指导、有提示的运用语言。2、情意情意是属于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在语言教育中起着动力、定向、激励、维持和调控的功能。语言教育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活动,整体地发生和发展的。情意10包含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3、智力智力属于人的心理认识活动品质的范畴,是成功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稳定的潜在能
本文标题:第一章英语教育与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4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