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一节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
1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主备人林秀红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时间:一、教材分析:“耳和听觉”是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本节内容较少,又在前一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另外,对其它器官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神经调节作铺垫。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生物学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学习身体器官——眼的方法,这对本节课的授课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耳的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经验型。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变。本节课所学的中耳、内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对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所以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分组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生命的奇妙性、协调性,培养珍爱生命关爱聋哑人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1.耳的结构和功能2.听觉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视觉的形成过程。(二)情景导入: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任务一:听觉的重要性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提供的图片,讨论交流并完成讨论1、2。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任务二:耳的结构2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2.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课上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图中或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任务三:听觉的形成1.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2.阅读课本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收集声波)(放大声波)3.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任务四:保护耳和听力思考讨论:1、如果近距离看燃放烟花爆竹,你准备怎样保护听力?为什么这样做?2、洗澡时要尽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这是为什么?3、得了咽炎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4、“耳屎”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它是脏东西吗?你是怎样处理耳屎的?5、平时大家常用耳机听音乐,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害吗?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归纳保护耳和听力的措施。(四)课堂小结: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五)学生活动体验: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六)整合提升:本节课你学到了有关耳和听觉哪些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收获。师生共同完成知识梳理,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七、评测练习:(一)选择:1、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A.鼓膜破损B.听觉中枢受损C.听小骨受损D.半规管2、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A.保护鼓膜B.防止打瞌睡C.帮助呼吸D.保持口腔卫生3、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都是凸透镜D.都是凹透镜4、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5、小兵感冒了,咽部发炎没有及时治疗,却引起了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通过()侵染到中耳。A.外耳道B.咽鼓管C.喉D.耳郭6、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A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B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二)填空1.耳分为三部分:、、。2.外耳包括:、。耳郭:声波;外耳道:声波。3.中耳包括:、、。鼓膜:把声波转换为;听小骨:将振动并到内耳;鼓室:内有空气;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张嘴能使咽鼓管张开,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4.内耳包括:、、。耳蜗:充满液体,内有____感受器。液体也会随着振动,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把振动为信息,沿位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形成听觉。前庭、半规管:内有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所以耳还有保持身体的作用。晕车、晕船、航空病都是由于此感受器过于。【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一、耳的结构和功能二、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收集声波)(放大声波)(形成听觉)三、耳的保护【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4l.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讨论。2.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3.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和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比如学习“耳的结构和功能”占用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时间太匆忙2.组织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是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使得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总之,从整节课来看,能够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基本上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基础、兴趣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做到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观评记录】本节课教学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师用心准备,透彻把握学生,清晰地体现了教学学习的过程,学生亲自观察,自主分析,合作交流,体现出教学中动的过程。学生从学习情景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从探究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的乐趣,学生参与度广,多数同学在小组活动、发言等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胸有成竹,设计鲜明,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本文标题:第一节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5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