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一,心理的普遍性二,心理的可测性三、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续)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四、心理测量的定义广义测量定义: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四、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3、测量的对象:人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具有内隐性,概念具有抽象性心理测量所测的心理品质实际上是人们的某种理论“构念”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六、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测验的本质:任何测量工具都是有参照点和测量单位的数字系统。量表的两要素:参照点、测量单位六、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续)参照点:测量的起点,也称零点。参照点分类:绝对零点:绝对理解相对零点:测值零只能说品质处于“零点”这个状态有绝对零点的测量比只有相对零点的测量性能更好优良测量单位:有统一的意义,有恒定的价值。六、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续)心理测量量表两要素的特点:参照点是人为的测量的单位要经过统计处理才能有统一意义,有恒定价值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七、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测量的误差:测量所得值与欲测品质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值。误差的区别:误差的性质误差的大小误差的来源误差控制的难度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七、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一)测量误差的类型随机误差:所得值与实际值之间大小和方向都会随机变化的差异值。系统误差:所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那种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差异值。七、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一)测量误差的类型(续)特点:误差与实际测量值共居一体、混淆难分。任务:将它们分离出来,评估它们的大小,研究控制办法。七、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1、心理品质的特殊性内隐、抽象,造成对目标认识不清晰,导致误差不稳定,波动起伏,导致误差。受测者未掌握正确作答技能,致使作答不能代表真实水平。受测者故意掩饰。致使评价出现误差。七、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续)2、使用质量不高的测量工具人的外显行为与人的心理品质只具备相关关系所测外显行为不是欲测心理品质的代表性行为测验项目只“刺激”出了欲测心理品质的一部分行为外显行为不清晰、不稳定(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续)3、施测过程和施测环境安排控制不好施测过程没有统一要求,测试指导语没有统一版本,作答起始时间和长短不统一,测试时的内外环境令被试不能集中精力,测试过程失控、纪律混乱,舞弊。(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续)4、主试的不良品质主试对所测心理品质的理解有误主试实施的程序有误评分标准掌握不准确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八、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目标真分数,记为V,是测量者所追求的测量值。随机误差分数,记为E非目标真分数(系统误差分数):记为I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合在一起称为真分数,记为T信度: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记为:效度:目标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记为;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九、心理测量误差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概述(续)心理测量的误差控制的任务: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的信度。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提高测量效度。第二节测验的类型与功能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一)能力测验1.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测量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高低的测验。智力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最早涉及领域(一)能力测验(续)(一)能力测验(续)2.能力倾向测验(AptitudeTest):能力倾向测验类型: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在多种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在音乐、绘画等特殊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一)能力测验(续)2.能力倾向测验(续):能力倾向特点:依赖于先天,与生活经验有关,一般不受专门教学或训练影响。能力倾向测验性质:测值相对稳定,具有预测功能。(一)能力测验(续)3.成就测验(AchievementTests):成就测验特点: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测验。教学和训练会明显改变成就测验的结果。成就测验类型: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诊断测验(一)能力测验(续)一、按所测心理品质不同分类(续)(二)人格测验人格测验(PersonalityTest):测量个体人格的独特性和倾向性特征的测验。心理学人格概念特征:概念非常广泛,涉及所有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应用较广的人格测验:自陈人格测验、人格投射测验。(二)人格测验(续)(二)人格测验(续)(二)人格测验(续)第二节测验的类型与功能二、按对被试评价时所用的参照标准不同分类对被试评价所用的参照标准: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应用相对标准的称作为常模参照测验应用绝对标准的称作为标准参照测验二、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一)常模参照测验(Norm-ReferencedTest)定义:以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二、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一)常模参照测验性质:执行可高可低的相对难度标准,难度的高低决定于团体本身的水平。可能使一些高利害、高竞争性测验难度失控。团体水平发生变化,常模参照测验要重新修订。二、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二)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ReferencedTest)定义:以个体水平是否达到测验领域某一固定标准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二、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二)标准参照测验(续)性质:使用绝对标准,不因很多个体都已达到而提高标准,也不因很多个体都未达到而降低标准。各种专业资格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二、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按评价参照标准不同分类小结: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区分:理论上绝对,实际应用中有二者兼具的。附:潜力参照测验:定义:以个体可能达到的水平来评价个体已经达到水平的测验。性质:符合对个体进行自身激励的评价思想。第二节测验的类型与功能三、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标准化测验:四个方面的标准化要求测验编制过程标准化测验实施标准化测验评分标准化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编制过程标准化标准化测验编制步骤(六步):测验目标分解编制方案设计命题征题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编制过程标准化标准化测验编制步骤(续):测试分析分数体系设计与制作测验使用指导书编写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编制过程标准化编制质量的标准化:测验信度效度要求每个题目的质量要求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续)测验实施标准化:对主试的要求对被试的要求对测试场所内外环境的要求测试过程顺序的要求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续)测验评分标准化:试题要有公认的科学答案有统一规范的评分标准四个方面的标准化(续)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测验的报告分数要有明确的解释方法和解释依据。常模参照测验:配有解释常模,可以确定每个分数在团体中的确切地位。标准参照测验:配有合格分数线以确定每个分数的合格与否。标准化测验(续)标准化概念说明:标准化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教育与心理测量中“标准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程—测验的标准化过程。实际应用的测验是否是标准化测验必须严格鉴别。标准化测验(续)标准化测验特点:编制要求严格,测验编制周期长,人财物投入大,测验设计要求面向尽量大的被试群体,使用的针对性、灵活性常常不能满足要求。三、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续)非标准化测验特点:编制目的明确、测试对象熟悉、内容设计针对性强、方法灵活多变、编程短不能轻视自编测验的作用,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编测验的编制质量第二节测验的类型与功能四、计算机化测验与非计算机化测验(一)计算机化测验的发展计算机化测验:被试在计算机前根据指令进行作答计算机化测验特点:实施方便、反馈及时,测验效率高。非计算机化测验--传统的纸笔测验,还有用武之地。(二)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化测验基于计算机的测验(Computer-BasedTest,CBT)。由计算机出题,要求被试在计算机前操作作答。各种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对计算机的利用程度会有很大不同。除了计算机的形式,基于计算机的测验的方法、理念与传统纸笔测验无本质不同。(二)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化测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AdaptTest,CAT)。一种新的测验理念:改变传统测验千人一面形式针对被试的水平即时调题、即时施测、即时反馈、即时估算。同时提高测验的效率和准确率。实现条件:新的测验理论指导、使用计算机。优点明显,但技术上也还需进一步完善(二)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化测验基于网络的测验(Internet-bestTest,IBT)基于计算机的测验或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采用网络的形式实施远程测试,则称其为基于网络的测验。基于网络的测验是当前计算机化测验发展的最高形式。五、其它分类(一)最佳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最佳行为测验:作答时必须尽能力找到最佳答案。典型行为测验:作答时要根据自己平时怎么想、怎么做如实作答。能力测验是最佳行为测验,自陈式人格测验是典型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的误差控制更为困难五、其它分类(二)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个别测验应用:面向特殊被试或在测试中主被试间需不断交流的测验。个别测验特点:耗时费力,一般能用团体测验就不用个别测验。教育测验大多采用团体测验,但也有例外。心理测验采用个别测验的要多一些。五、其它分类(三)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四)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五)主观题测验与客观题测验(六)预测测验(七)行为情境判断测验(八)内隐联想测验第二节测验的类型与功能测验类型丰富:反应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旺盛性。测量学者的任务: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测验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论一、测验的编制一、测验的编制(二)设计测验编制方案、制定测验编制计划目标:设计一个科学、详细、可行的测验编制方案科学:方案从目标到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原理可行:其一是科学意义上的可行、其二是主客观条件意义上的可行一、测验的编制(二)设计测验编制方案、制定测验编制计划(续)测验编制方案的内容:测验的方法测验的类型题型及其分布题量及其分布分数系统量评价法测验质量总体目标编制流程设计和要求一、测验的编制(三)题目编写测验题目:基本元素,主体材料。题目类型:客观题、主观题题型性质和功能:各有不同,有互补倾向。编写要求:发挥题型功能,测出欲测心理品质一、测验的编制(三)题目编写(续)题干编写:内容科学、语言精练。作答要求编写:语言准确无歧义、信号强烈醒目。客观题:正确项唯一正确,迷惑项有适度迷惑力。主观题:保证答案科学性、评分标准的客观性。题量分布:题型分布、品质或内容分布、题目难度分布。一、测验的编制(四)测试分析测试分析目的:评估和筛选试题评估筛选指标: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分析决策:留用、修改留用、修改再测、淘汰一、测验的编制(四)测试分析(续)定性指标:题目的科学性、所测心理品质的相符性、答案的正确性、表述的准确性等等。定量指标:题目定性质量优劣的量化指标有各自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各自的质量优劣标准一、测验的编制(四)测试分析(续)测试对象:代表性的样本,有足够容量,与正式测试相同的动机水平,在似真环境中进行。一、测验的编制(五)组卷组卷要求:1、保证入选试题高质量2、严格按照设计好的各种题量分布选调试题。3、试题顺序:题型顺序、难度顺序、心理品质层次顺序。目的:有效控制测验的系统误差。一、测验的编制(六)信、效度调查试卷整体质
本文标题: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6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