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一课复习(123)
1一轮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知识点,探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考纲考点解读】高考考点高频考点及命题方向命题焦点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货币与财富;2.结算与信用工具;3.外汇和汇率。一、命题内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纸币与通货膨胀;4.外汇和汇率。二、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1.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知识,联系改善民生热点,分析有关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2.运用纸币与通货膨胀知识,分析当年我国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3.运用外汇和汇率知识,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学习过程】:(A级)基础知识梳理(请你必须熟记)考点一.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特别提示】: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与价值第一、区别区别使用价值价值含义不同商品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值钱性)本质不同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与人的关系与商品关系不同是商品人自然属性,不是商品特有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特有的。【特别提示】①可以把价值简单理解为劳动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为什么要交换?)④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进行交换(为什么能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体现劳动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二、联系①统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同时兼得。消费者(买)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卖)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2【深度分析】1.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物品劳动产品商品2.从内涵把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1)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2)商品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3.从属性把握: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没有使用价值一定不是商品。(当然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如:变质的食品不是商品;假冒伪劣商品由于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成当作商品对待。(2)价值是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如同学之间互赠的礼物、救灾物资等不是商品。【阅读提升】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②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③、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大小。补充:优质优价: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要求;质优价廉: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要求。价廉:是消费者从价值角度提出的问题;(消费者看的是价格);物美:是消费者从使用价值角度提出的问题(消费者看的是使用价值)。※考点二.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2、含义:货币是从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的商品。【思维拓展】比较货币普通商品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产生时间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本质不同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职能不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联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特别提示】31、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有价值,但无价格。金银只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如果生产金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金银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2、弄清几对关系:第一、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第二、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第三、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4.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基本职能:和流通手段①价值尺度:A.含义: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价值大小的职能B.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C.特点: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D.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格:指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思维拓展】价值与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③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性调价);④纸币的发行量;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⑥消费心理。【解题提示】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价格,只有货币产生后用货币来表示商品的价值大小时商品才有价格;货币产生后如果进行的是物物交换,则交换的商品也没有价格。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考题中,“价格由购买力决定”、“价格由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等提法都是错的。②流通手段:A.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的职能。B.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C.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E.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F、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比较物物交换商品流通=待售商品总量×单价货币流通次数4含义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特征买和卖同时进行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产生货币产生前就存在货币产生后才存在联系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高级阶段(2)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被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②支付手段,是随赊账买卖出现的。是买卖交割的延期或不同步。(钱货分离:地租、利息、税、工资)③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只有贵金属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解题提示】区别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1)前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后者是货币的派生职能。(2)支付手段首先是针对延时付款(付欠款即还债)等适用的,后来又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和工资等。常用“后来又付了多少钱”等关键词来表达。【特别提示】判断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有高招:(1)从是否需要现实的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其他均需要现实的货币。(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定价”“值多少钱”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花,付,支、费”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3)区别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与支付手段职能:①前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后者是货币的派生职能。②支付手段首先是针对延时付款(付欠款即还债)等适用的,后来又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和工资等。③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商品与货币在实践上是分开的,即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学后反思:5一轮复习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二)考点三、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纸币①纸币的产生与演变: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②纸币的含义:是由(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新版教材)比较:纸币和货币区别(从五个方面区别)联系货币①货币是商品;②货币有价值;③货币有五种职能;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⑤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①纸币不是商品;②纸币没有价值;注①: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注②:货币发展的历程:金属货币→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注③:纸币是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候,人们只关心它的实际购买力,并不关心它本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没有价值的纸币。【特别提示】①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②纸币的优点有: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③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提示:计算纸币的发行量,具体的参看货币流通规律)【特别关注】※※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纸币流通速度加快。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情况。适度的通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过度的通胀危害:纸币贬值、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解决通胀的方法: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实行紧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减发国债与减少经济建设支出;提高税收,升高利息率等),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总需求增长,防范经济增长过热。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济衰退。适度的紧缩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过度的紧缩影响:不利于投资与消费、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闲置,容易导致价格恶性竞争,不利企业正常经营和经济长远发展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紧缩解决方法:实行积极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发国债与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降低利息率等);运用投资、消费、6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需求,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上涨物价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下跌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影响适
本文标题:第一课复习(1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7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