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教材内容1观潮主备人彭景霞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感受并想象大潮的壮观,背诵三四自然段教学准备教师从网上下载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学生预习课文。第一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十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二、教学准备1、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3,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五遍,读通读熟,自学生字。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看到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2,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备注2(二)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字音:大堤dī薄bó雾踮diǎn着脚闷mèn雷漫天卷juǎn地风号háo浪吼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字形,学生每个练习书写三遍: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4、认读下列词语:天下奇观观潮大堤宽阔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三)了解文章结构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3点非常平静);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3、指导朗读该段(五)课堂检测: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笼罩(lónglǒng)薄雾(bóbáo)余波(bōpō)风号浪吼(háohào)2.写近义词。霎时()昂首()颤动()3.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2)形容隐隐约约。()(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4.填空:鼎查()部,再查()画,第六笔是________“人声鼎沸”的意思是________“屹立”的意思是________(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三,四课文。二、教学过程(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4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全班交流: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三)三读,看谁读得好指导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四)指导背诵51,自由练读;2,分段做口头填空练习;3,练习背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人群又()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变粗,(),再近些,只见白浪(),形成一道()。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五,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二、教学过程(一)指导分段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6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三)课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_____.2.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3.把下列句中用得不妥的词改过来。(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隐若现)(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的滚动,顿时人声沸腾。(人声鼎沸)(3)过了很久,钱塘江才重复了平静。(恢复)板书设计:7教材内容2雅鲁藏布大峡谷主备人彭景霞教学目标1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容。3。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把课文读五遍,读通读熟,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的奇异和壮丽体现在什么地方?2,查找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和难理解的词语)备注8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秘鲁”读bìlǔ,不读mìlǔ,“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堪称”,“堪”是“可以、能”的意思,“堪称”是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这样的壮丽景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四、交流汇报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9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指导朗读,强调气势。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第五自然段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五、拓展实践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六、作业布置:1、掌握生字词2、熟读课文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二、尝试运用101.尝试练笔。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三、学写提纲四、教师总结(略)板书设计雅鲁藏布大峡谷奇: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2、长、深、窄(世界之最)3、自然博物馆4、最后一块秘境11教材内容3鸟的天堂主备人彭景霞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老师下载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
本文标题: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7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