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聂显瑞)
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单元内容本单元内容共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个课题。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我们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二、单元价值本单元内容综合性强,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三、单元联系本单元在学了氧气有关性质——助燃性、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可以做燃料同时又是一个无形的杀手等内容之后,对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后再一次学习,使学生从模糊的表观认识到本质的理解,使知识更系统化。四、单元特点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五、单元目标1、认识燃烧、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4、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6、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7、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8、了解我国资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六、单元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七、单元难点1、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3、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4、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的探究;5、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八、教学方法疑、议、析、结、评五字教学九、课时分配2课题1二课时;课题2二课时;课题3一课量;单元复习与测评一课时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4、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主法设计实验,以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5、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安全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五字教学法教具准备:小木条石子烧杯红磷白磷铜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碳酸钠盐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置疑问,创设情境1:[PPT导入]暑假电视上刚热播了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大家一定非常喜欢看了,剧中在赤壁战场上,孙刘联军一把火烧了曹操八十万兵马,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咱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燃烧现象,大家知道这火要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1、实验探究一: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2、实验探究二:(124而实验7-1)(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的氧气,又有什么现象发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1(学生按问题进行思考、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学习活动;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倾听学生讨论,收集探究情况,参与差生[4]活动。)(1)学生阅读问题、进行实验并独立思考;(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一般以前后双桌四人为一组)讨论探究和交流;(3)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结果);(4)学生讨论交流预计略。辨析点拨,引导探究1(引导完成125页讨论,教师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究、交流时,一方面关注倾听学生言论并鼓励和参与差生活动。另一方面要适时帮助学生科学辨析探讨结论,及时对问题的“结点”进行点拨,指导学生正确思维与科学探究。)(1)小木条燃烧而石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2)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3)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4)由原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推写结论,共同认定1(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阅读思考、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以及教师的精巧点拨与科学指导,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1)需要可燃物(2)需要氧气(空气)的参与(3)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设置疑问,创设情境2我们知道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使用不当或防范不当,就会引发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火灾的教训是惨痛的,我们如何才能防止火灾的发生?3(1)(实验7-2)(分组)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2)停电时我们会用蜡烛照明,通常是把他吹灭,蜡烛为什以一吹就灭呢?(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阅读思考,讨论交流2(1)学生阅读问题、进行实验并独立思考;(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探究和交流;(3)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结果);辨析点拨,引导探究2(1)在燃烧的蜡烛上扣上烧杯,蜡烛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尽了烧杯内的氧气。(2)在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内加入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熄来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3)吹灭蜡烛是由于冷空气流动带走了热量,使蜡烛温度低于着火点以下。(4)砍倒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推写结论,共同认定2(通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阅读思考、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认识到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设置疑问,创设情境3设疑导入:我们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但并不能完全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经常从各种媒体上得到火灾的消息,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1、实验探究一:演示泡沫灭火器原理(126页活动与探究),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结果有什么用?2、我们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各是什么?阅读思考,讨论交流31、学生阅读问题、进行实验并独立思考;2、(1)学生阅读问题、进行实验并独立思考3、学生阅读127页(表7-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探究和交流辨析点拨,引导探究3(1)普通火灾用水浇灭、或用沙土盖灭。有时还会用到灭火器。(2)观察到有大量泡沫产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泡,适用于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3)常见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见课本127页。推写结论,共同认定3由于燃烧时可燃物的不同,所选择的灭火器也不同。但归结起来,原理一方面是隔绝氧气,另一方面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课堂练习,评价反思1、学生练习(可投影展示)2、学习评价(包括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等)略3、学生反思略4、教师反思附学生练习:一、选择题(5ⅹ10分)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42.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3.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A.O2不够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高压水喷射5.食用油在锅内因过热着了火,将热锅端离火炉后,火仍不熄灭,此时熄灭它最合适的方法是()A.用水浇B.把油泼掉C.用灭火器扑灭D.用锅盖将锅盖严二、填空题,(20分)1.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2.近年来,许多城市先后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推行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以减少环境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等安全措施。三、简答题,(30分)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1)有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2)在扑灭这场火灾过程中,我国派出的救援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你认为扑灭这场大火应从哪些方面考虑?为什么?5第二课时知识回顾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如果氢气纯度不够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爆炸的知识设置疑问,创设情境11、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2,实验演示:粉尘爆炸(如下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小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应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什么是爆炸?爆炸和燃烧有什么关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1(1)学生阅读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小组间交流(2)学生观看实验演示,小组间进行探究交流(3)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结果);辨析点拨,引导探究1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煤块做成蜂窝煤后,燃烧会更充分,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而且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2、观察到面粉发生了爆炸。因为金属罐和塑料瓶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推写结论,共同认定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例如:家庭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如果泄漏的话,可燃性气体聚积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一经点燃就急剧的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设置疑问,创设情境2(1)根据刚才所学知识,大家认为在哪些地方还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2)易燃物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爆炸?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3)我们常见的和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标
本文标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聂显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82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