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从晚清到80年代
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历程一:晚晴的美术教育•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以吴汝纶等人到日本的考察报告为基础,草拟了《学堂章程》,同年8月15日奏准颁布,也就是《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近代学校系统,虽已公布,但并未执行。•1904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合作对《钦定学堂章程》修改,,于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它是我国经法令公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体系。它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奏定学堂章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下,决定:•初等小学“图画”、“手工”列为加授科目,作为“随意科目”。其中,初小图画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练习手眼,以养成其见物留心,记其实象之性情”。手工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练习手眼,使能制作简易之物品,以养成好勤耐劳之习”。•高等小学“图画”为必修课,每周2课时,“手工”列为兼授科目。其中,高等小学图画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观察实物形体及临本”,通过教学“练成可应用之技能,并令其心思于精细,助其愉悦”。手工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制作简易之物品,养成其用心思耐劳烦之习”。•中等学堂“图画”为必修课,每周1课时,共计4学年。中等学堂图画教学目的是“习画者,当就实物模型图谱,教自在画,俾得练习意匠,兼讲用器画之大要,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此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天津北洋女师学堂相继开办“图画手工科”,实行新式美术教育。•西画教学模式多以日本为榜样,沿袭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框架。•使用教材多为自编,有丁宝书的《新习画帖5种,《铅笔画贴》4种,《高小铅笔画帖》3种;•商务印书馆的《初等,高等铅笔画册》,《中学用铅笔画册》8种,等等•还有一些进口教材,如日本人井村雄之助的《洋画讲义录》等等。•师资来源•1,国画教师一般由传统国画知名画家担任,如李瑞清,王一亭,陈衡恪,金城等等。•2,国内毕业的学生,如:吕凤子,姜丹书,吴梦非等等•3,西画教师基本由外国人担任,多为日本人。二:辛亥前后的私立美术学校•1:“中西图画函授学堂”(上海布景画传习所)的建立。创办人周湘。•周湘早年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在上海八仙桥创办布景画传习所,有学生三四十名。刘海粟、张聿光、汪亚尘、丁悚、陈抱一等著名画家,早期均在此接受教育。•2:1912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成立,•刘海粟担任校长(其他创办人还有:乌始光,汪亚尘,丁悚)•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美术学校。•刘海粟于1912年11月23日创建于上海乍浦路7号,当时名为“上海美术院”。•1915年更名为“上海图画美术院”,迁址于上海法租界菜市街。•1921年再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美专建校之初仅有绘画一科,专攻西洋画,后改为西洋画科。•1919年成立校董事会,由蔡元培、赵鞠椒、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社会名流组成,同时学校增办为四个专业和两个师范科: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劳作科、高等师范科和初等师范科,成为设置完善的专门美术学院。同年,该校在中国首次提出“不论男女均可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制。1947年明确设立五年制学校。•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院系大调整中,上海美专并入新成立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迁离上海。•1960年,在上海重新复校,命名为上海美术高等专科学校。•1983年,学校合并入原上海大学,最终成为如今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刘海粟上海美专的办学宗旨•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担负起宣传艺术的责任,推动中华艺术•的复兴;•第三、我们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信心。•1925年在《艺术周刊》上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办校宗旨“……美专•之旨,一方面固当研究欧艺之新变迁;一方面更当发掘吾国艺苑•固有之宝藏,别辟大道,而为中华之文艺复兴运动也。”上海美专的培养目标•造就纯正美术人才,培养及表现个人高尚风格,•造就实施美教人才,直接培养及表现国人高尚•人格。•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改良工业,增进一般人•美的趣味刘海粟作品刘海粟作品刘海粟作品刘海粟作品刘海粟作品刘海粟作品•3,1922年,苏州美专建立,校长颜文梁。•苏州美专的历史大约是1922-1952,是现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苏州美专、上海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颜文梁作品颜文梁作品颜文梁作品颜文梁作品颜文梁作品三: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的建立•A、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成立时间:1918年4月15日•第一任校长:郑锦•办学目的:1、为社会教育界提倡美育•2、为中小学提供师资•3、为社会实业界改良制造品•最初只办中专部,设绘画、图案两科,两年后•增设了师范科。•1919年教育部批准为高等美术学校,本科设中国画、•西洋画、图案三系,1922年正式定名为国立美术专门学校郑锦北京国立美专•1926年林风眠任校长•1928年徐悲鸿任校长B、杭州国立艺术院(杭州艺专,林风眠任校长)•1、建院背景: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推行”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林风眠主持大学院的艺术•教育委员会,他以“艺术运•动为职志”•2、建院目的:为了团结全国的艺术家,•一方从事美育的理论宣传•和艺术创作,•一方面培养众多的青年•艺术人才,把全国的艺术运动搞下去•开学时间:1928年3月26日•蔡元培发表演说:“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艺术院的口号是:“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办学宗旨: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教学设置:学制为预科2年,本科3年,共5年。•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以及预科•和研究生部。•执教的教师有:林风眠、林文铮、吴大羽、潘天寿、•李超士、李苦禅、刘开渠、姜丹书等•教学方法:制定了《艺术教育大纲》,强调了“素描即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注意中西艺术的交融,重•视理论和文化学习。林风眠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与夫人与女儿C: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时间:1927年•最初称艺术教育专修科,设绘画、•音乐、手工三个租•徐悲鸿任教授,主持绘画组•教学方法:徐悲鸿实施他以写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他反复申明:“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经徐悲鸿推荐出国深造的著名画家和教育家有:•吴作人、吕斯百、颜文梁等徐悲鸿徐悲鸿作品徐悲鸿作品徐悲鸿作品徐悲鸿作品徐悲鸿作品徐悲鸿作品四,抗战时期--1949年之前的美术教育•A:北平艺专与杭州艺专的合并•时间:1937年11月•路线:江西——湖南沅陵(与南下的北平艺专合并定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昆明(滕固任校长)•——四川(陈之佛任校长)——重庆沙坪坝•1944年,潘天寿接任校长,并聘回林风眠•B:在重庆的其它美术专业的校系还有:•南京迁来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重庆师范学校美术师范科•徐悲鸿筹建中的中国美术学院等•常书鸿(国立艺专任教)撰写《战时的美术教育》一文:•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过去,是禁闭在玻璃暖房里的一个玩艺儿”,•“很多年以来只是追随着模仿与抄袭,和中国社会的轴心脱了体”,他呼吁“应从过去不出学校•大门的艺术教育环境中觉醒过来,战时艺术教育需要养成实践写实的艺术家,不是自然主义的东西”。•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业务技术训练与创作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陈之佛作品陈之佛作品陈之佛作品陈之佛作品陈之佛作品陈之佛作品•1939年在潘天寿教授的建议下,把绘画系•分为国画和西画二系(1928年秋曾把国画系和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1944年潘天寿接替校长职务潘天寿作品潘天寿作品潘天寿作品潘天寿作品潘天寿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主张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派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1、徐悲鸿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意识更强•2,战时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写实主义舆论也倾向于写实的、普及的关注现实的美术徐悲鸿的艺术主张新七法:1、位置得宜2、比例准确•3、黑白分明4、动作或姿态天然•5、轻重和谐6、性格毕现•7、传神阿堵三宁三宁毋:方毋圆;宁拙毋巧;宁脏毋净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蒋兆和:《流民图》蒋兆和:《流民图》蒋兆和:《流民图》蒋兆和:《阿Q》蒋兆和:《杜甫》C,鲁迅艺术学院•时间地点:1938年春延安桥儿沟•发起人: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成仿吾、•周扬、艾思奇•办学宗旨:沿着鲁迅开创的艺术为人民大众的道路前进;•批判的吸收中外文艺遗产,为当前的民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服务;并要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新中国的•民族新文艺而奋斗。•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1938年7月:改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吴玉章•副院长:沙可夫赵毅敏周扬•院以下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部•美术部设有美术研究室和美术工厂,美术部长先后为江丰、蔡若虹•1943——1945年合并为延安大学下属的鲁迅文艺学院•学制:1——2年•鲁迅文艺学院的教学贯彻了鲁迅的思想和主张:•写实的、进步的、大众的美术•毛泽东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2年5月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给党的文艺工作•确立了基本方针,也为革命的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毕业生:八年抗战,6届毕业生881名文艺工作者,其中美术工作者•192名。•著名的教师和毕业生有:力群、胡一川、华君武、王朝闻、•王式廓、莫朴、张仃、•古元、彦涵、•罗工柳等江丰江丰作品江丰作品力群力群作品胡一川作品华君武作品D:抗战胜利以后的美术院校概况•(一)、国立艺专分别回北京和杭州•1、改学制为四年(预科1年,专科3年)•2、设绘画(分国画、西画二组)、雕塑、图案、陶瓷、•音乐五科•3、任徐悲鸿为北平艺专校长•教师有:吴作人、张安治、王临乙、冯法祀、艾中信、•李宗津、宗其香、叶浅予、李桦、李可染、•董希文、周令钊、滑田友、李苦禅等4、杭州艺专迁回原址,潘天寿继续做校长。5、中央大学艺术系由徐悲鸿学生的吕斯百主持,迁回南京6、关于国画发展方向的学术争论•徐悲鸿的观点: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二)鲁迅艺术学院在1946年组成两个文艺工作团向•东北和华北转移•1、在华北的工作团在张家口并入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建成文艺学院,设立文学、戏剧、音乐、美术4个系•美术系主任由江丰担任。3年后又迁往正定,和北方•大学合并组成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重视民间•年画、剪纸。•2、东北工作团到达东北解放区佳木斯市,成为东北大学•下属的鲁迅文艺学院,1949年迁至沈阳,恢复建制。五:1949后至文革前的美术教育•1、1949年9月,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与北平艺专•合并,10月更名为国立美术学院1950年1月•又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任院长•胡一川、王朝闻、罗工柳、江丰、张仃为党组成员•2、1949年6月杭州市军管会接管杭州艺专,9月任命•刘开渠为院长、江丰为党委书记,1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从晚清到80年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9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