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营养与疾病【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缺乏病以及各种和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这些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掌握如何进行预防。【主要内容】营养缺乏病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病,微量元素缺乏病。营养与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重点难点】对各种与营养膳食相关的疾病如何进行预防。【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多媒体教学,提供课程网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营养缺乏病概述一、概述合理的营养能够促进健康,减少疾病。相反,可引起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或营养缺乏病(nutritionaldeficiency)。营养素缺乏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食物因素和非食物因素。1.定义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低下(under-nutrition)和营养过剩(over-nutrition)。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可造成营养低下,严重的营养低下并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则为营养缺乏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坏血病等。2.流行病学营养缺乏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0%,但食物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1990~1992年WHO对儿童生长的全球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拉丁美洲的低体重儿童较亚洲国家少。二、营养缺乏病的分类1.按人群分类⑴儿童营养缺乏:儿童营养缺乏病是以儿童生长减退为特征,其结果是身高、体重的增长与年龄的增长不成比例。⑵青少年营养缺乏:青少年世界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青少年占世界人口的30%,发展中国家的占有更大比例。这个时期,营养素供给不足也可发生营养缺乏。⑶成人营养缺乏:国际饮食能量顾问组(IDECG)工作会议认为在成年期,营养不良诊断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体质指数。⑷老年人营养缺乏病:全球人口日趋老年化,≥60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身高、体重、BMI均可作为老年人群的营养状况、发病和死亡危险因子的评价指标。2.按发生原因分类⑴原发性营养缺乏病:即单纯由营养素摄入减少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每一种临床表现多涉及一种或多种营养素,例如碘和铁缺乏。⑵继发性营养缺乏病:3.按营养素缺乏分类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⑵维生素缺乏:VA缺乏引起的夜盲、角膜软化、干眼病,VB1缺乏引起脚气病。⑶矿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软骨病等。三、营养缺乏的原因1.食物供给不足⑴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⑵人口增长、资金缺乏2.食物中营养素缺乏在粮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因天然食物中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以及饮食方式的不科学也可导致营养缺乏。1)食物中缺乏矿物质与土壤中相应元素的缺乏有关。缺乏矿物质的土壤种植的作物能引起营养性缺乏病报道较多。如我国内陆地区甲状腺肿流行,主要是这些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缺少碘。2)不科学的饮食方式①食品种类单一:非常单一的食物;禁食和忌食某些食物或者从小养成不良的偏食习惯。②过度食用高精制的食品:精致白糖和精制白面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比粗制糖和面粉含量少。3.营养素吸收不良①饮食因素:天然食物中存在干扰营养素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如甘蓝族蔬菜含有一类能引起甲状腺肿的物质,干扰对碘的利用。②药物影响:药物可直接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如磺胺类药物可对抗叶酸,并抑制其吸收。③胃肠道功能:胃、胰腺、胆道等疾病或限制消化酶的分泌都将严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④食品卫生:食品的卫生状况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也是非常重要的。4.营养素利用减少当肝脏发生疾病时,使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如肝硬化时常合并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的储存减少而出现缺乏症状。先天性代谢缺陷一般也出现营养素利用的减少,如苯丙酮尿症。5.营养素消耗和排泄增加营养素的排出途径主要有体外途径(皮肤、汗液、毛发、指甲)、肾(尿)和粪便。营养素的消耗和排泄的增加有时是机体多方面损害的结果,如铁消耗的增加可因外伤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严重的蛋白尿能使患者产生蛋白质缺乏,出汗过多与多尿能使患者产生低钠血症,也可以由于维生素排泄过多而引起维生素缺乏。营养素丢失的另一个途径是哺乳。哺乳丢失营养素可由于经常性、大量及时间过长的母乳喂养而引起。6.营养素需要量增加在人体生长发育旺盛及妊娠、哺乳等生理过程中,营养需要量有明显的增加。7.营养素破坏增加营养素的破坏增加,可发生在消化道吸收之前或吸收之后。例如维生素C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在胃酸缺乏或用碱性药物治疗时刻造成此类维生素的大量破坏。第二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是指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除了能量和蛋白质缺乏以外,常伴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病人有感染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儿童原发性生长减缓或停滞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研究发现,儿童生长停滞一般开始于般开始于生后的2~3年,一旦发生,将终生受到影响。一、流行病学估计目前在全世界约3.5亿儿童正遭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折磨,几乎每4个儿童就有一个患营养不良。二、病因与易感人群1.病因食物短缺、低蛋白质与低能量膳食、胃肠道疾病、体重严重丧失、高代谢状态、营养素丢失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使用某些药物或治疗。2.易感人群婴幼儿和住院病人。三、临床表现和分型1.水肿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病人体重在其标准体重60%~80%之间,主要表现为水肿、腹泻,常伴有突发感染、生长滞缓、头发改表、表情冷漠或情绪不好、虚弱无力等。2.干瘦性营养不良(marasmus):体重低于其标准体重的60%,体重、体温低正常。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消瘦无力,贫血,无水肿,抵抗力下降。病人肌肉无力,皮肤粘膜干燥萎缩,皮下脂肪减少或无;精神冷漠或烦躁易怒。3.混合型营养不良(marasmic-kwashiorkor):临床表现界前两型之间,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60%,有水肿。第三节维生素缺乏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虽然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1.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A(vitaminA,VA)缺乏病是WHO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是一种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在非洲和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甚至呈地方性流行。⑴发病原因:①摄入不足:食物VA和维生素A原供应不足。②吸收不良:膳食中脂肪含量不足,影响VA和维生素A原的吸收,特别是素食者更为明显。③消耗过多:重体力劳动需要量增加,但供给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导致VA不足。④运送障碍:运输蛋白合成减少,影响视黄醇的运送,造成VA不足。⑤贮存障碍:肝脏利用和贮存VA功能的先天性缺陷;肝寄生虫、肝炎等可是VA贮存减少。⑥营养因素的影响:维生素E不足,可使VA在肠道的吸收降低。蛋白质不足,可使VA的吸收、贮存、运送发生障碍。⑦其他因素:酗酒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如消胆胺、新霉素等均可导VA的缺乏。⑵病理改变全身上皮细胞萎缩,出现增生性反应,由原来的立方与柱状上皮细胞化生为复层的鳞状上皮细胞。表皮过度角化,易脱落。病变的腺体细胞失去正常的分泌功能。其病理变化主要累及视网膜、上皮、骨骼等组织和免疫、生殖功能。表现为暗适应障碍、夜盲,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呈鱼鳞样。初时角膜干燥、角化,失去光泽,其混浊程度由轻而重,感觉逐渐减退以至完全消失。VA缺乏时,特别是在生长期可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并有软骨内骨形成迟缓,骨母细胞活性减弱,因而骨骼硬组织及软组织均受影响。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人或动物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淋巴细胞、T细胞及B细胞增殖反应减低。易感儿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较高。VA缺乏,可影响女性受孕和怀胎,或导致胎儿畸形和死亡;男性的精原细胞和精子减少。⑷治疗①消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每日应摄取富含VA及VA原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的肝脏、鱼类、蛋类、肉类、禽类、奶类及其制品等,可提供较多的VA;深绿色蔬菜、胡萝卜、番茄、红薯等食物可提供较多的VA原即β-胡萝卜素。②补充VA,单纯因摄取量不足而致VA缺乏者,较易治疗。临床可按缺乏程度轻重给予适当剂量VA。③眼部病变治疗,有干眼病时双眼可滴消毒的鱼肝油及消炎眼药水防止继发感染。④给予VA治疗时,如同时补充VE,可提高疗效。⑸预防①日常摄入含VA丰富的食物,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②易感人群的VA营养状况的监测与干预:婴幼儿是VA缺乏的易感人群;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④选用VA强化食品。2.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是维生素D(vitaminD,VD)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婴幼儿时期,膳食中缺乏VD,或者因为缺乏日光照射而使体内(皮肤内)合成VD的量减少,引起钙、磷代谢异常,骨骼的无机化受阻,使骨骼软化、变形。成人阶段的VD缺乏则形成骨软化症。与骨软化症相比,佝偻病具有很高发病率,是常见的VD缺乏病形式。⑴流行病学VD缺乏病主要发生在气温偏低、日光照射不足、并缺乏食物VD来源的人群中,特别是在婴幼儿、家庭妇女和老年人中更为多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均在50%以上,而广东和海南仅为16.18%。南方地区不仅佝偻病的发病率低,而且病情也较轻、发病的季节性变化也不明显;在北方地区,冬春季为高发季节。⑵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②维生素D及钙、磷摄入不足:在日光照射不足的条件下,食物VD的供给量与VD缺乏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③维生素D及钙、磷的肠道吸收障碍:VD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其吸收完全依赖肠道的脂质吸收能力。④其他原因:肝和肾是活化VD的主要器官,肝肾疾病时可直接影响VD的正常代谢,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肝内胆道闭锁等。⑶临床表现①精神神经症状: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刺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②骨骼表现:V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异常,骨骼的无机化受阻,使骨骼软化、变形。③其他表现:佝偻病儿一般发育不良,神情呆滞。⑷治疗佝偻病治疗应贯彻“关键在早,重点在小,综合治疗”的原则。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利用日光紫外线和选用VD丰富的食品,对佝偻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但最主要的治疗措施还是使用VD制剂。⑸预防预防应从孕妇妊娠后期(7~9个月)开始,鼓励孕妇晒太阳,食用富含VD、钙、磷与蛋白质的食品,对有低钙血症和骨软化症孕妇应积极治疗。对冬春妊娠或体弱多病之孕妇,可于妊娠7-9个月给予VD10万~20万IU(2.5~5.0mg),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3.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vitaminB1,VB1),又称硫胺素是参与体内糖及能量代谢的水溶性的重要维生素,其缺乏可导致消化、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脚气病即VB1缺乏病,是由于缺乏水溶性VB1引起的全身疾患,以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组织水肿、心脏扩大、循环失调及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特征。⑴流行病学脚气病的发病率最多是由于膳食主要成分为研磨米细/或其他精制的谷类食物。在印度人膳食中的能量80%~90%是由米供给的。本病曾在远东有过流行,近年已有下降。二次大战后菲律宾调查,发病率为13%左右;死亡率是132/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婴儿患者。⑵病因①摄入不足:②吸收不良或利用障碍;③需要量增加或消耗过多:长期发热、消耗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妊娠、哺乳等均可使VB1消耗过多;糖尿病、尿崩症。⑶治疗首先,治疗造成VB1缺乏病的原发疾病或诱因。如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一般患者的治疗,除改善饮食营养外,口服VB110mg,每日3次。同时可加用酵母片及其他B族维生素。⑸预防①改良谷类加工方法,调整饮食结构B1缺乏病的预防,主要是改良谷类粮食的加工方法,粮食不要精碾过细,提倡食用粗细粮混食的方法以避免VB1丢失过多;②经常性的开展易感人群VB1营养状况的监测:对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等易感人群进行尿中VB1排出量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的缺乏者,给予及时纠正;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④VB1强化食品。4.其他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B2缺乏病、赖皮肤病(烟酸缺
本文标题:第七章营养与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0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