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积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理论,实施和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的领导与科学社会主义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①,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显然,科学社会主义从创立之日起,就是和共产党的领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别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前者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且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后者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然,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的奠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一直强调:“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①“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这个道理已经得到证明,将来还要得到证明。”②“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③“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④。他反复强调:“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是严重错误,但从总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7-268页。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8页。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页。体上说,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巩固起来的。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担负起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以后,中国人民才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并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有能力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有能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保证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主动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了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他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①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②。邓小平还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是党要善于领导;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页。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威信”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继续走在时代前列,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深刻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要巩固执政地位和完成执政使命,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党的领导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紧密联系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前提和归宿;而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行和达到党的领导的目的。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要不要党的领导,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则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起来,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使党的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得到巩固,这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1页。(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执政以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认识、把握和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生死攸关、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1949年初,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已经开始探索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明确要求全党要坚持“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学习、学会建设本领,以便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执政党的地位给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执政党应当是什么样的,应当怎样建设执政党?这成为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经常思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的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教训,引起了毛泽东等人的高度重视。在思考如何“以苏为鉴”,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等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了执政党建设与革命党建设的不同,并在中共八大前后,明确提出并反复使用了“执政党”这一科学概念,提出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其中包括:要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防止腐化变质;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执政党应该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等。在经历了“大跃进”运动挫折之后,毛泽东还提出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后来,又提出了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防止“和平演变”等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指明了执政党建设应当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曲折和失误,毛泽东晚年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上也一度走入迷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加上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党的各方面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于是,执政党建设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1980年2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①这一重要命题,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包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注重制度建设,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按照“四化”方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等,逐渐形成了包括党的思想路线、历史使命、根本任务、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和党际关系等在内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和任务有了新的变化,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必须下决心解决好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使党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党的历史任务,并且深刻分析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
本文标题:第七讲党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0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