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09级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编写:薛乾开1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要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体系自主建构】【重点提要】1.简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就是之间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简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为什么说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不管是的联系,还是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的联系只有通过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3.简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具体叙述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整体是事物的和发展的。部分是事物的和发展的。②整体居于地位,整体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2)方法论:2009级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编写:薛乾开2我们应当树立,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学情诊断】〖易错易混〗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典题再现〗[例1](2009·江苏)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据此可以排除②③,故选C项。【答案】C[例2](2010·北京)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解析】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对有关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答案】①人为事物的联系。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2009级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编写:薛乾开3【拓展延伸】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点拨: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联系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地铁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行业、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和完整的产业链,地铁经济可为地产、机械、建材、通讯、广告等近30多个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3.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4.“生活导师”的”忠告”--------不要和陌生人交往。这实质上否认了()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5.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2009级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编写:薛乾开4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应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看问题应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D.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7.“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简答题:8.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在各国迅速蔓延,并进一步波及全球实体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面临的最严峻挑战。重消费轻储蓄,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和风险防范缺失等等都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要解决此次金融危机,就要分析和把握这些条件。而各自为战、不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利益,又加大了危机的危害和防范化解的难度。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2009级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编写:薛乾开5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易错易混〗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但具体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有条件的3.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4.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不一定,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6.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课后巩固】1.B2.A3.D4.C5.D6.C7.C8.(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9.①事物都处在普遍的客观联系之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面对金融危机,各国应加强国际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加强金融合作与监管,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关系。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危机③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其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各国不能各自为战,要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才能使整个世界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也可以回答: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既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
本文标题: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0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