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2012届高三艺术班复习备考政治学案主备人:冯雪锋(签名)审核人:(签名)教导处盖章2011年12月28日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考点点击: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二、必背材料: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3.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1)源远流长①源远流长的表现:古代辉煌(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古代中华文化的雏形、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面时代,宋元明产生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面临冲击);近代衰微(原因是封建统治日渐没落以及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现代再创辉煌。②源远流长的见证: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B.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24.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何意义?)(1)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5.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6.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7.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2么?)(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8.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3)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9.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1)意义:(为什么?)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了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③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然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2)途径:(怎么办?)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文化建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三、高考题荟萃:(一)选择题:1、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C)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3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C)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B)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C)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6.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B)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7.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B)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C)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9.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B)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A)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1、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C)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1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A)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3、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4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B)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14~15题。14.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