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1种子发芽了教学目标:1、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3、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1)认识种子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2)种植种子包括三个过程:A材料和工具的准备。B简单的实验设计。教材上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把水作为变量,另一组把温度和光照作为变量,并呈现出了实验提示。C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保温处理。初春的北方天气窄冷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对种子的要求。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3)整理与交流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4)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就要生长发育,而生长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最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2.《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2茁壮成长教学目标:1、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3、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1)观察、记录、分析种植苗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发育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材上的“黄瓜种植日记”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教师组织各组整理种植日记,并进行综合分析,做成不同形式的记录本或统计图,形象、具体地表示小苗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表”要表现出观察日期、小苗高度、样本序号等项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间的比较。“统计图”可以统计叶片生长情况,也可以统计一定时间内开放的花朵、结出果实的数目,还可以较为准确地统计出一个果实的生长速度。(2)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学生经过了课余时间的观察与研究,课堂上最好能用挂图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3)有趣的传输这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学生经过了长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之后,各组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根、茎、叶、花、果实比较齐全的幼苗。植物体是怎样长大的?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何处?这些物质是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是怎样运输的?……这是一个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实验:《有趣的运输》,即茎的运输作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选取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用意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课前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与工具。按照教材上的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在温度较低时,这个实验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可安排其他教学活动。注意:刀片很锋利,一定要提示学生安全使用。(4)观察、解剖花朵,比较雌雄花的不同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形态。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花谢之后能结出果实?而有的花则不能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很容易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结构。美丽的鲜花都有艳丽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还有很大的差别,如黄瓜,雌花内有雌蕊,雄花内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内则是雌雄蕊的统一体,如桃花。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非常细心。3硕果累累教学目标:1、乐于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2、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4、描述植物的一生。教学过程:(1)观察、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对果实的详细观察和记录,知道了果实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并记录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理这些变化中,明确一种果实的生长周期。解剖果实,重在了解果实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明确果实的组成,能够区分果实和种子。(2)植物生长的主要过程这是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后要给予学生的“果实”。学生可以总结实验记录进行概括归纳,可以对照一株完整的植物进行描述,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这是一个化零为整的内化过程,应包括种子发芽、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发育等几个连续的环节。描述植物的一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表达形式,即能用文字概括上述几个环节。(3)植物的一生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还要学会比较常见植物的六大组成部分的异同点。(4)“种”萝卜。这是一个趣味的制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还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从萝卜的变化中,感悟到、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认识太阳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到事实与证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2)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习惯。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漫画?学生会说出见到过动物的漫画、植物的漫画、还有知名人士的漫画等等,漫画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事实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漫画。教师展示“冰淇淋和太阳”,请学生赏析。(2)学生观赏漫画,提出问题后,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4-6人一组,选一人为组长。活动时,小组要集体行动,互相协作,相互帮助。(3)学生在观察“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时,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4)学生在进行测量和调查活动时,建议在操场或校园内要布置好学生活动区,如向阳地区、背阴地区及图书室和计算机房。各活动区之间位置要适宜,既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要注意尽量在教师的监控范围之内。(5)“太阳能的利用”。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事实和证据的过程。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尊重事实和证据,从小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我们常说“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实验是第一位的,照片、资料是第二位的”,要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诚实地呈报结果,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所要发生的现象。也就是说,科学教育是将实验、事实、证据放在了十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重视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解释。特别要关注学生们的想法,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点。要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的发言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立的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这是我们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6)拓展活动“哪个热得快”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中的塑料袋黑白颜色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如,使用的温度计的种类要一样,温度计插入水中的多少要一样,塑料袋大小要一样,装入袋中的水量也应该是一样的。2太阳,我们的朋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和意识;练习常用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1)头脑风暴活动《太阳,我们的朋友》可以“头脑风暴:怎么辨认方向”为引导活动。太阳给我们指引方向,使我们在迷失了方向的时候能很快找到东南西北。以我国居民为例,早上,太阳的位置大约在东方;中午,太阳的位置大约在南方;傍晚,太阳的位置大约在西边。学生进行讨论:“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辨认方向的”。学生的这次讨论可以是小组形式的,也可以班级集体讨论。随着学生讨论的逐渐深入,有的学生会提出“太阳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吗?”带着这个问题转入下面的探究活动。(2)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①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②学生活动:利用仪器测量太阳高度。A.学习使用测量仪的方法。首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水平螺丝,使仪器成水平状。然后,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穿过通光孔与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最后,我们看到的观察架上的箭头所指刻度,便是太阳高度。B.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观察、监督、检验、记录。C.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D.分析记录数据。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录数据,把发现的规律记录下来。③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要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3)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活动。①学生提出问题“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②学生活动:利用刻度尺测量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4)测量并记录气温的活动。①学生讨论:“怎么样能精确地说出当时地气温”。②学生活动。利用仪器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分析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③交流与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各小组分析观察记录并进行整理,与其他小组交流。小组共同参与,成员之间协商进行。【参考询问要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所得到的事实与证据,使我们知道太阳的高度变化能带来影子的长短不同和气温的变化。如,我们发现了哪些太阳和影子以及气温之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来帮助自己获得太阳和影子以及气温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1机械是什么教学目标:(1)能认识身边的机械,用文字记录身边机械的运动方式和功能。(2)能了解机械的发展史,利用身边的机械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机械给人类带来的方便。(3)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教学过程:(1)活动引入。不借助任何东西,能徒手完成一些活动吗?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在活动中体会徒手工作的不便。文中例举了撕成一个圆片、打开新的盛有巧克力的紧桶盖、将重物移到五层楼高、抱起自己的老师、提起自己、一天内到达300千米以外的地方六个活动。接着教材安排了讨论:如果借助工具,怎样才能做这些事情呢?文中例举了利用电梯将重物移到五层楼高,用剪刀剪出很圆的纸片两个例子。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各种机械给人类带来的方便。(2)交流。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有很多,小到小刀、尺子、笤帚、一枚缝衣针,大到飞机、汽车、航空母舰等,只要是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工具或装置都叫机械。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机械是什么,机械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3)活动体验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身边的机械,寻找教室内外的机械及功能,并用文字记录其运动方式和功能。2制造平衡教学目标(1)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平衡条件的研究,观察的同时做好实验记录。(2)探究怎样让杠杆保持平衡。(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教学过程(1)游戏活动引入。游戏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活动。文中的两个游戏活动,意在激发兴趣,渗透平衡需要一定的条件。游戏一:“你能坚持多久?”旨在了解自身的平衡。游戏二:“尺子能不掉下去吗?”要求学生将尺子平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在此基础上,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或硬币,还能保持平衡吗?若想保持平衡,必要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这个游戏为杠杆尺平衡条件的研究埋下了伏笔。教学时,要求人人参与,初步体验平衡需要条件。游戏一宜采用分组进行,轮换交替。游戏二,可个人进行。(2)利用杠杆尺和钩码进行平衡条件的实验。“怎样才能平衡”、“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