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三单元第一节学案(教师用)
1第三单元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标要求:1.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特点——带状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学会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方面去分析造成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原因,理解这种地域差异产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重点难点:学会分析由于地理背景的地域差异形成的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的地域差异知识网络: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1、各种灾害的发生率在地理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1)各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表现:灾害种类分布地区干旱非洲、西亚台风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水孟加拉国、中国、印尼地震太平洋周边国家如日本、菲律宾、印尼等(2)在世界上,亚洲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大洲,而且该大洲遭受的自然灾害的次数占全球次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带状分布(1)概念: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点往往具有带状或面状分布的特点,灾害集中分布的带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灾害集中分布的面状地域称为灾害区。2(2)四大地震带:世界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地点实际上都集中在一些带状区域,被称为地震带。地震带往往与活动性很强的_地质构造_带一致。读课本47页图,找出全球范围内的四个地震带:A、_环太平洋_地震带B、_地中海—喜马拉雅_地震带C、_大洋中脊_地震带D、_大陆裂谷_地震带(3)两大巨型灾害带灾害带位置主要自然灾害环太平洋灾害带环绕太平洋沿岸、宽度数百千米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大量的地质灾害、海岸带灾害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干旱、低温、风沙等气象灾害(4)分析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灾害带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环太平洋灾害带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3二、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1.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表现(1)从自然灾害的个例来看: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_时间_,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2)从自然灾害危害的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也呈现极大的差异。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灾害损失最为严重。2.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成因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包括自然地理背景_和_人文地理背景两方面。(1)自然地理背景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点、气象和水文条件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2)人文地理背景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它们决定了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脆弱度),是影响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害易损性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知识拓展】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差异从世界范围看,自然灾害危害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欧洲的重大自然灾害中,以洪水和地震影响的人数最多,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最多。在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在南美洲,洪水是社会和经济破坏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东亚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而以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等造成的损失较大。南亚地区经常发生人员伤亡惨重的重大灾害,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是主要灾害种类。4在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洪水和地震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最严重。在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的危害最严重。在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基本指标包括受灾人口、受灾面积、各种受灾体破坏数量与损毁程度、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各种指标可以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是绝对数量,即受灾人口、受灾面积、经济损失的合计数,它反映灾害危害的绝对程度;二是相对数量,即受灾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受灾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或社会财产价值之比等,它反映自然灾害危害的相对程度。灾害强度相同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经济密集度防灾减灾能力人口密度大低高低强高弱大小高小低5【智能训练】1.非洲最突出的自然灾害是()A.火山、地震B.干旱C.龙卷风D.风暴潮2.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的国家或地区有()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B.日本九州、四国岛C.印度半岛D.伊比利亚半岛3.环太平洋灾害集中的原因是()①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②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山地地质灾害③沿海地带多水文灾害④暴雨集中,滑坡时有发生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内山地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是()A.多高山积雪冰川B.植被稀疏,地面以荒漠为主C.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D.水旱灾害频繁5.珠江三角洲近年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也发现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A.寒潮经常南下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6、东亚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A、冬季风势力强大B、特殊的地理位置C、夏季风强弱和进退早晚不同造成的D、西高东低的地形7、日本建筑业所需石材多依赖进口的原因可能是A、日本多为平原,石材缺乏B、别国的石材质量更好C、日本处在地震带上,采石可能导致地震D、为保护生态,且能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8、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带是:①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③北纬20度—北纬50度的环球自然灾害带④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内易发的自然灾害有①火山、地震②台风、海啸③风暴潮、洪涝④病害、鼠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20世纪后期,受灾然灾害影响而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洲是()A.非洲B.欧洲C.亚洲D.北美洲读课本P49页“全球自然灾害灾情的区域分布”回答:11.从世界各大洲看,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为严重的是()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12.从灾害种类看,造成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是()A.地震B.风暴C.洪水D.泥石流13.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少的大洲和经济损失最少的大洲分别是()A.非洲、非洲B.大洋洲、非洲C.欧洲、非洲D.大洋洲、南美洲14.形成13题这种结论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地质地貌特点的差异C.社会制度的差异D.减灾能力的差异15.能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灾害强度C.抗灾减灾能力D.人口密度16、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最为频繁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地区B.中亚内陆地区7C.西亚沙漠地区D.东亚季风区17、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损失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少B、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C、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18、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19、能够有效地减弱自然灾害程度的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灾害强度C、抗灾减灾能力D、人口密度1781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万2千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的喷发也造成了2万3千人死亡。据此回答20---22题:20、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A、冰岛拉基火山喷发B、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C、哥伦比亚路易斯火山喷发D、以上三次都是21、三次火山喷发位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是①冰岛拉基火山喷发②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③哥伦比亚路易斯火山喷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2、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灾害强度不同B、人口密度不同C、抗灾减灾能力不同D、太阳高度不同不同地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回答23—24题:23、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大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8C、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小D、抗灾水平越高,灾情越大24、下列情况中,灾害最严重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高,防抗灾能力强B、经济发展水平高,防抗灾能力弱C、经济发展水平低,防抗灾能力弱D、经济发展水平低,防抗灾能力强25、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①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②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③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B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水。9(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_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_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①加强植树造林;②人类的大型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当地植被,保持生态平衡;③可建设一些护坡工程等。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第一节学案(教师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4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