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分析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分析一、教学地位分析: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课程标准中第三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初步“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等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概念;第二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三个相关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目标;还包含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了解氢气”“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以及延续第一、二单元学习中已经涉及的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相当内容,探究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物质的微粒性。本单元仍然处于学习化学的启蒙初步阶段,与第一、二单元学习不同的是,首次开始通过宏观事物和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初步知识——分子和原子,从宏观到微观提示物质世界的化学本质,为下一单元系统认识物质结构知识奠定基础。2.本单元从社会实际和学生和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的同时,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情境。3.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方法——从化学角度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物质;但从本单元起,必须开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并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本观点。因此,物质的微粒性必须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并以此为核心组织其它内容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途径,既由宏观到微观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原理;由微观到宏观从原理统筹与概括物质性质等知识。另外,本单元科学探究的教学,应让学生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及一般化学实验过程,为学习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反思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标准目标水平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B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B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C能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C(二)微粒构成物质标准目标水平认识物质的微粒性B②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A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C②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水与常见的溶液标准目标水平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Ba③知道纯水与天然水及自来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A②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Ba②四、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标准目标水平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B②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③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B①五、科学探究(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标准目标水平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①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②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A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A③(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素标准目标水平猜想与假设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Bb③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②制定计划提出活动方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Bb③进行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b②收集证据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B②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a③解释与结论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Cb③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b③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Cb③表达与交流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Cb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②课题1水的组成基本要求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2.通过自学、讨论等形式,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认识氧化物。3.知道认识事物的途径有多种,科学的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必须通过实验进行。4.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巩固用文字表达式描述化学性质的技能。5.了解氢气的可燃性,纯净的氢气点燃有轻微的爆鸣声。弹性要求1.学会依据实验信息,推断简单物质组成(部分组成)的方法及原理。2.初步了解电解水实验设计的原理。发展要求1.认识分析常见物质,形成较为清晰的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2.能运用实验方法区别氢气和氧气。3.电解水实验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不宜拓展1.仅从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角度,进行纯概念的抽象辨析。2.从定量角度推断分子的构成。课题2分子和原子基本要求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都是微小的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的分子模型,由形象到抽象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3.学习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通过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4.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弹性要求1.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按步骤进行活动探究的习惯,领悟探究步骤的重要性;巩固描述现象、分析推断合理结论的能力。2.初步学会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推理宏观现象的思维方法。发展要求1.构建初步的物质结构理念。2.逐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基本观点。不宜拓展过度抽象地进行分子、原子定义和概念的辨别。课题3水的净化基本要求1.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验分析,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通过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操作。3.通过调查、采样、采访、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实地考察、与他人交往、表达等探究能力。4.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形成卫生、合理用水的意识。弹性要求1.知道煮沸也是一种日常运用的硬水软化方法;了解硬水的主要危害。2.认识净化水的其他方法和操作。发展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2.明确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及其净化水程度的高低。3.难够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利用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滤层,进行过滤;自行设计并制作净化水的简易装置。不宜拓展工业用水的净化原理及方法。课题4爱护水资源基本要求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2.认识节水标记。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来认识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了解典型的水污染源及水被污染后的危害。3.初步认识一些基本的治理水污染的原理和方法。4.通过资料的采集、阅读、依据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弹性要求1.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有关水的社会问题,认识并感悟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2.了解一些生活、生产中常用的节水方法。发展要求1.关注“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内容,养成运用知识关心社会热点的意识。2.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3.从性质和用途的角度归纳分析,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不宜拓展工业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工艺与技术。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基本要求1.知道氢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可燃性。2.实验探究氢气密度小、氢气燃烧后的产物。3.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可燃性气体、可燃性粉尘防范爆炸的措施。4.知识氢气的广泛用途。弹性要求1.学会比较。依据信息与已有知识的对比,通过实验分析等手段认识新物质。2.通过氢气的用途,分析推断氢气具有的还原性。3.启普发生器原理及简易装置。发展要求1.了解氢气是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燃料;知道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装置。知道氢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2.通过对可燃物燃烧产物的实验分析,推断可燃物的组成差异(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不宜拓展3.本单元分四个课题和一个拓展性课题,这五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认识水、利用水,形成一个较完整、较独立的学习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前有学科知识为主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后有人文内容为主的“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中间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水的净化”,具有学科内容与人文内容均衡配合且从微观到宏观、学科到生活再到社会,知识和视角逐渐扩大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最后,以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介绍与水有密切关系的理想能源——氢气的化学基础知识,使有条件或有能力的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水中蕴含的能量,拓展对物质进行研究的视野。本单元在学习了水的组成以后,接着进入物质微观粒子的学习。其中,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和事例,基本都选自与水或溶液相关的内容。这样以分子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物质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去认识自然界水中会溶入许多物质,因此在运用时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净化。能这样过渡就显得自然而流畅了,同时为第四单元学习奠定了学用结合的基础。教材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从选材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操作技能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等几个方面凸显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4.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⑴本单元是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内容之中。⑵从知识结构上看,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部分:①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②一些化学基本概念;③几项化学实验操作。⑶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2.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4.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二)本单元的教学难点:1.认识水的组成和结构,能通过实验推断物质的组成;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都是微小的粒子构成的;3.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四、教学设计必须落实的若干要点:1.抓好两个讨论课题1中,在观察并分析了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后,结合前面学过的概念,安排了讨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组“讨论”是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水的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间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养成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课题2中,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安排了两个讨论:讨论1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深化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讨论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是原子的“化分”与“再化合”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抓好这两个讨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2.组织好两个活动与探究通过课题2中的活动与探究,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试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再分别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和不在同一密闭容器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得出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这样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验证知识和结论,还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题3中的活动与探究,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水的净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