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潞河分校历史教研组张在虎一、单元概说【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本单元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按照课标要求,必修(I)集中讲述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政治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能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2果;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课标规定的学习要点来看,本模块重点讲述的是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人民及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为争取实现公正合理、和平正义的理想政治制度而奋斗的历史。这一理想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民主与法治,其具体载体或者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或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实现它的道路尽管是艰难、曲折和漫长的,但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这也正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的主旋律。故此,在课标所规定的本模块9个子目共32个学习要点中,涉及这一主题的共有6个子目23个学习要点,分别是第1个子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个要点,第3个子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个要点,第4个子目“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3个要点,第6个子目“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3个要点,第7个子目“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4个要点,第8个子目“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个要点。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演进过程中,并存着两条演进路3径、两种发展模式,即分别是以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滥觞的西方民主主义模式和以中国的专制集权制度为代表的东方专制主义模式。西方由古代雅典和罗马所开创的民主法治制度的演进虽然为后来黑暗的中世纪所打断,然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分散型社会结构使得民主法治的因子牢牢地植入其社会的肌体之中,因而虽然中世纪的西欧也经历了短暂的专制主义的肆虐,但却从未发展到东方专制主义的高度。其结果是,在中世纪结束后,西方国家重又接续了古代雅典和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并在启蒙运动所张扬的人权和法治的基础上,将之推进到了更加高级、更加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制度阶段,西方世界在开放和富于进取性的民主政治保障下,迅速向现代化迈进,将东方各国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并用炮舰和商品开始了对东方、对世界的征服。反观专制集权制度高度成熟、高度强化的中国,长期匍匐在专制集权制度之下,民主法治的因子无法成活,最后在西方民主国家的侵略下才被迫急起直追,向西方学习,建设西方式的民主法治国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最终选择的是由马、恩所设计的而由苏联首先实践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模式,但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已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4许许多多成功做法和有益成分的新型民主政治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实际上是对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继承和超越。因此,本单元所讲述的内容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便处在上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下启中国的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内容的中间阶段。【单元线索】关于本单元的内容,课标的规定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而从其规定的要点上来看,实际上重在讲“确立”。正是基于此点,岳麓版教材的编写者们将课标规定的标题作了适当调整,更改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这一调整,就使得本单元的主题更加鲜明。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即重在讲述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在近代确立的过程、政体的内容及特点,而对其发展演变则基本上是浅尝辄止,并且所谓发展的这一部分内容实际上也是确立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此而言,可以看出,本单元的线索是:近现代西方两种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过程,即一种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一种是美国式的民主立宪政体。5应当明确的是,第一,尽管德国当时确立的并非纯正的君主立宪政体,而是所谓的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但其蓝本无疑是由启蒙思想家等所极力推崇的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这无不有力地说明了政治民主化的不可抗拒性,因而使得那些即使是君主专制主义势力依然十分强大的君主国也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潮流,披上时髦的民主外衣。而实际上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这种政体不过是一种过渡性政体而已,是一种暂时的存在,其归宿则或者是民主立宪政体——二战结束后的联邦德国和今天的新德国,或者是英国式的“虚君立宪”的民主立宪政体——照搬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日本于二战后即实现了这一转变;第二,法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虽然历经坎坷,一波三折,但这一方向却是不可逆转的。本来,法国革命之初所设计的政体也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然而启蒙运动的充分动员及极端险恶的国际环境将法国最终推向了民主共和制的历史不归路,这就大大超过了革命的预定目标,也就是说,民主共和制只是当时的特殊革命形势造成的。因而,有着浓厚的君主主义传统的法国要想彻底同君主制决裂,其困难之大可以想见。这就是法国走向共和的道路艰难的深层原因。然而,既然历史已经选择了这种政体,法6国也只能照此走下去。1875年宪法所确立的政体尽管与美国有所不同,但如放宽历史的视野将不难发现,此后法国政体发展演变的方向实际上就是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教学目标】1、结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其性质,归纳其共同特点如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司法权的独立等;2、结合各国的历史及其宪法的制定情况,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下的不同政治体制模式,如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等,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之间、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从西方和世界政治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完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作用。欧美各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伟大成果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在政治方面,近代时期的转变在于,以国家权力取代王室家族权力,以法律取代王命和贵族特权,以民选的国家机构取代王朝和廷臣专权,在原则上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殖民统治的革命过程中诞生的,这一斗争过程也是西方政治7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学法指导】本单元内容是整个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的主干部分,在初中世界史的教学中虽然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视角进行讲述的,但其内容是与本单元基本相同的,并且也是作为初中世界史教学的重点来对待的。因此,学生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并不会感到太陌生,而只不过是将革命和改革视角转换成了政治制度视角而已,亦即教学的重心由重点讲革命和改革变为讲近代四国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特点又是什么等内容。这是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的一个有利条件。鉴于此并新课标的精神,建议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第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尤其是涉及政体确立过程即革命和改革的进程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导到高中教学的思路上来,而不必再由教师在课堂上作过多地讲解,因为这既不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且学生也相对较为熟悉一些。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国家为什么会确立不同特色的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第二,本单元内容的政治性特别强,涉及到大量8的政治学知识,如政体、国体、民主、专制、法治、政党制、内阁制、宪法与法律,等等。这些内容缺乏故事性,内容刻板、抽象,再加上他们离高一新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因而他们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克服这一点,保证本单元教学的顺利进行,建议教师让学生一方面要学习一下政治学的相关内容,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应让学生尽量搜集相关的历史史料、故事及有关这些国家当前政体运作的有关材料,以使本单元的学习变得血肉丰满、趣意盎然,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时代感。第三,帮助学生树立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评价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的能力。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首先是——为什么英法美德会形成不同的资本主义政体?紧接着是——为什么西方在向近代演进的过程中会形成资本主义民主体,而中国却继续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呻吟?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中潜藏着的两个核心题,或者说这是本单元的灵魂所在。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本单元一开始就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9差异性和选择性及多元归一的发展规律。二、教材分析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注意点题:渐进性、创新性1、从《大宪章》、议会到《权利法案》:《大宪章》又称《自由大宪章》,就其内容和性质而言,它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法和习惯法文献,用G•B.亚当斯的话来说,《大宪章》“陈述了旧法律,却未制订新法律”。(G•B.亚当斯:《英国宪政史》,伦敦1984年版,第129页Adams,ConstitutionalHistoryofEngland,London,1984)它规定的虽然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但对后世英国立宪政治的兴起和发展却有着奠基性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有三:第一,它通过制定和颁布成文法的方式,比较含蓄地申明和体现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渐渐忽略了许多原文,可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则却被久久铭记。关于这一点,英国现代学者哈耶克的一段论述颇为中肯:“正是由于英国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盛行的有关法律至上的理想——这种理想在其他地方或国家则因君主专制主义的兴起而遭到了摧毁——英国才得以开创自由的现代发展进程。”(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10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版,上册第204页)第二,令《大宪章》起草人始料不及的是,该文件所规定的一些封建原则往往被后人赋予新内容,并根据政治需要另作解释。例如,文件中规定的封建贵族合法反抗国王政府的权利则演变为人民大众反对暴政的权利;第三,通过向国王宣告国民有被协商权的原则,明确规定国王必须召开若干贵族组成的议会,从而为数十年后议会的产生铺垫了一块沉稳基石,为数百年后资产阶级参与议会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世学者称《大宪章》为“第一个伟大的议会文献”。议会。英文“议会”(Parliament)一词的最早使用似乎可以追溯到1081年甚至更早,它是从拉丁文parliamentum、法文parler和意大利语parliamento等几种西方语言转化而来。原指普通人之间的谈话和协商,以及市民会议或公民集会。它与英文talk、speak、parley和conversation等词词义相近,后来用指政要或者他们的代表之间的谈判、辩论和会议。1236年“议会”一词始见于官方文件。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在中世纪后期,议会是国王加强中央集权,对抗封建割据的过渡期产物,它是国王的支持者,得到国王权限妥协的确认。同时它又是新兴的市民集团11在政治上的权限、经济上实力都尚未强大到可与封建贵族抗衡,还不能独立参与国内外商业竞争时依赖于王权的产物,还只是封建君主控制下的国王政府的组成部分。但是到都铎王朝(1485~1603)时期“王在议会”(kinginparliament)宪政原则的确立不仅造成了王权的有限性,还促成了“议会至上”的宪政精神的萌发。换言之,“王在议会”的原则已初步体现了议会至上的宪政精神,并堵塞了英国退往绝对专制主义的君主专制的道路。尽管这一精神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同现代的“议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1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