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方城县赵河镇枣庄社区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方城县赵河镇枣庄社区道是2013年赵河镇人民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受赵河镇政府委托,依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对赵河镇枣庄社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现就设计内容说明如下:一、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5)、《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101-2004)(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9)、《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06MS201(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332—2002(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2)、《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13)、《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第218号文件2004.03.18)(14)、《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15)、《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16)、《方城县赵河镇总体规划》、《枣庄社区专项规划》(1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1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1)、委托方有关要求二、工程概况滨河东路,红线宽20米,全长753米。配套建设雨水管道723米,配套建设污水管道725米;供水管道715米。三、道路设计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型,依据《枣庄社区详细规划》定线。2、纵断面设计道路最小纵坡0.1%,最大纵坡1.0%。3、道路横断面设计滨河东路道路红线宽为20米,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3.5米人行道+13米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详见标准横断面及管线综合图;车行道路面采用1.5%双面坡,人行道采用2%单面坡。4、道路结构设计(1)、车行道范围自下而上为:素土夯实+20cm厚天然砂砾垫层+20cm厚天然砂砾垫层+15cm厚水泥稳定土底基层+15cm厚水泥稳定土基层+乳化沥青下封层+4cm厚中粒式沥青砼(AC-20)+3cm厚细粒式沥青砼(AC-16)(2)、人行道范围自下而上为:素土夯实+20cm厚级配碎石+3cm厚砂垫层+6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砖四、给排水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设计依据(1)、雨水:雨水设计采用南阳市暴雨强度公式:i=(3.591+3.970LgTm)/(t+3.434)0.416(mm/min)2雨水流量公式:Q=167IψF(L/S)式中:i——设计降雨强度(mm/mint——设计降雨历时(min)Q——设计雨水流量(L/S)ψ——径流系数,取0.5F——设计汇水面积(104m2)Tm——设计重现期,取1.58。(2)、污水:污水量采用W=(Q1+Q2+Q3)×80%计算。Q1-------居民生活用水量Q2------公建用水量Q3------工业用水量(3)、管道流速计算: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I——水力坡降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n=0.014,PVC-U管n=0.01(4)、供水计算:A、供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计算,并应分别按:①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②最大传输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③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水压要求进行核算。B、聚乙烯管道结构的强度计算,按下式要求:γ0бθ≤γ0fC、设计内水压作用下管壁环向应力设计值бθ,按下式计算:бθ=γQFwdD0/2tD、管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选用的管材最大设计内水压力(Fwd),按:Fwd=1.5Fw计算。Fw—管道工作压力(不包括水锤压力)(一)、雨水滨河东路西侧设dn600雨水管一道,自北环路起向南接入南环路雨水管网;新兴路:(二)、污水滨河东路:东侧设dn400污水管一道,自北环路起经收集向南接入南环路污水管网;(三)、供水滨河东路设DN200供水管一道,流向自北向南;(二)管道敷设、管材、管道基础及接口(1)、雨水管道采用DN600-800钢筋混凝土管。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管材》〈GB/T19472.1-2004〉的技术要求。(2)、污水管道采用DN300-600HDPE双壁波纹管。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19472.1-2004〉的技术要求。管道施工采用《埋地塑料排水管基础及沟槽宽度》,参见图集06MS201-2页54。管道采用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参见标准图集06MS21-2页28。与检查井的连接施工,采用国家标准图集06MS201-2页56、5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3)、给水管道采用DN300-200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三)旁侧支管(1)、雨水旁侧支管采用DN200HDPE双壁波纹管,与检查井主干管采用管顶平接,坡向对应检查井,坡度0.002,支管从检查井引至道路红线外1.0米,管头临时封闭,并留下标志。接入支管的检查井井盖应用明显标示。(2)污水旁侧支管采用DN200HDPE双壁波纹管,与主干管在检查井采用管顶平接,坡向对应检查井坡度0.002,支管引至道路红线边缘。管头临时封闭,并留下标志。本设计未指定的旁侧支管位置,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调整。3(四)、构筑物1、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单箅雨水口》(混凝土井圈)参见《雨水口》05S518—页24,雨水连接管采用DN200HDPE双臂波纹连接管,坡度为0.01,坡向对应检查井。交叉口处雨水口应置于路面最低处。该工程雨水口共计87个;雨水口周边加固采用图集93J007—4—页42进行处理。2、雨水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检查井,共31座,具体标准见《排水检查井》06MS201—3页9型式。车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图集97S501-1页41、43《Φ700(Q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人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图集97S501-1页37、39《Φ700(QQ)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管内底标高及做法详见图纸。雨水检查井周边加固采用图集93J007—4页38进行处理。3、污水检查井:采用砖砌圆形检查井,具体标准见《排水检查井》06MS201—3页11型式。具体标准见图集《排水检查井》06MS201—3页123、20型式。车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图集97S501-1页41、43《Φ700(QQ)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人行道检查井井盖采用图集97S501-1页37、39《Φ700(QQ)轻型球墨铸铁井盖及支座》;管内底标高及做法详见图纸。雨水检查井周边加固采用图集93J007—4页38进行处理(五)、给排水管线施工及验收1、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1)、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可按管径大小、埋设深度、施工工艺等确定,参见图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页54.2)、沟槽土方用机械开挖时,保留0.2m土应用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其深度在0.15m以内者用原土回填夯实;在0.15m以上者可换最大粒径10—15mm的天然级配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碎石,并整平夯实;3)、开槽施工,如遇软性淤泥、人工填土等时,应清除至较好地基,超挖部分做回填沙砾石处理,密实度应达到95%;4)、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基础厚一般的土质为100mm,碎石(砂砾石)垫层较厚土质为200mm,碎石(砂砾石)垫层参见图集06MS201-2页54;2、沟槽支撑1)、沟槽支撑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断面、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支撑的材料可选用钢材、木材或钢材木材混合使用。2)、撑板支撑应随挖土的加深及安装。在软土或其他不稳定土层中采用撑板时,开始支撑的开挖沟槽深度不得超过1.0米;以后开挖与支撑交替进行,每次交替的深度宜为0.4—0.8米。3)、支撑应经常检查。当发现支撑构件有弯曲、松动、移位或劈裂等迹象时,应及时处理。雨期及春季解冻时期应加强检查。4)、支撑的施工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支撑后,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值;横撑不得妨碍下管和稳管;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5)、上下沟槽应设安全梯,不得攀登支撑。6)、拆除支撑前,应对沟槽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槽壁进行安全检查,并制定拆除支撑的实施细则和安全措施。3、管道严密性试验雨污水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先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水现象。试验允许漏水量,应符合规范标准,管接头部位应外露观察,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宜大于1km,带井试验。4、沟槽回填雨污水管道施工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沟槽应及时回填。1)、自路基以下采用中粗砂回填,并分层压实。槽底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100mm的砖、石等硬块。2)、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的回填材料,应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两侧分层压实宜采取临时限位措施,防止管道上浮。3)、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4分层回填、夯实、碾压。4)、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带有棱角的杂硬物体。5)、当沟槽采用钢板桩直呼时,在回填达到规定高度后,方可拔桩。拔桩应间隔进行,随拔随灌砂,必要时也可采用边拔桩边注浆的措施。5、检查井及雨水口1)、污水检查井内外壁、雨水检查井内壁、雨水口内壁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抹至井顶部;遇地下水时,雨水检查井外壁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20mm,抹至地下水位以上50cm。检查井盖板、井盖安装时加1:2防水水泥砂浆座浆及抹三角灰。2)、检查井周边加固采用《板中式检查井周边板加固》93J007-4页38。6、其它1)、施工前,应核对各管道对接口高程,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2)、为保证道路施工的工期和质量,雨水口连接管可采取以下保护措施:管顶上浇筑C25混凝土,厚度20cm,宽度按挖掘机挖宽度(约1.4m)。未尽事宜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101-2004执行。五、道路照明(一)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2)、该工程道路平面及道路横、纵断面图。(二)照明设计(1)、照明标准:该道路为次干道,照明技术指标为:平均10LX,照度30LX,照度均匀度0.4。(2)、照明方式:除刘赵路外均采用单侧布灯,在距离西侧路缘石1米处安装;健康路采用单侧布灯,在距离东侧路缘石1米处安装;刘赵路采用双侧布灯,在距离两侧路缘石1米处安装;直线段路灯间距40m,道路交叉口进行适应调整。(3)、照明供电:路灯用箱式变压器,从箱变处出VV22-1KV-4×16电缆对路灯进行供电。路灯回路敷设于北侧人行道下,埋深0.8米。过路处穿DN180钢管进行保护。(4)、照明控制本工程照明控制采用光、时控制和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5)、特点1、光源离地高度:6-8m2、适用光源:低压钠灯/大功率LED3、太阳能电池:高转换率单晶硅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4、蓄电池:全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5、控制系统:微型电脑智能控制6、照明时间:6-8小时7、适用地区:年日照时间大于2200小时的地区8、环境温度:-20度-60度9、灯杆材质:为优质钢材,表面热镀锌后喷塑处理六、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
本文标题:滨河东路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4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