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激活数学思维成就智慧课堂
激活数学思维成就智慧课堂作者温斌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在课标的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很多喜人的变化。但是,也有很多教师想在一节数学课承载更多的东西,因而往往顾此失彼,使得数学课教学的灵魂——数学思维渐渐流失了。因而笔者常常思考: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一、现状反思(一)重心偏离,迷失方向1.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传统的数学教学常常脱离生活实际,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照本宣科,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学用脱离。为了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的这种弊端,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教师们为了凸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用“生活”过度包装主题情境,常常使学生注意力游离于情境的表面,无法深入到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之中。在教师们把生活化过度夸大的同时,数学课渐渐缺少了数学味。2.目标多元了,思维单一了针对传统教学对知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标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获得作为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可是,有的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多多益善,各种能力、各种思想都想渗透在每节课中;在教学时为达成各项目标则是均衡用力,使得在达成这多元目标时,属于数学特色的思维却简单处理了。(二)缺乏指引,放任自流1.算法多样化了,思维层次低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数学教师听得比较多的一个词大概称得上是“算法多样化”了。于是在课堂里,我们不只一次地看到:教师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常常会花上半节课“你说我说大家说”,最后以“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而结束。对于多种算法,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比较、归类,没有及时进行方法间的沟通和优化,从而错失了提升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2.活动操作多了,思维含量少了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常常见到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整节课热闹非凡,却不见了在操作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操作和怎样操作,及操作后对操作结果进行理性辨析。这样就使得操作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升华,这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少了理性思考。二、策略探索(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1.研读教材,挖掘资源“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2.尊重教材,创新资源作为教师,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还应会有机地处理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细品教材意图,结合学情,有效处理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素材。(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但是有许多教师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很到位,认为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干预得越少,放得越多就越能体现自主性。这种片面、错误的认识导致我们的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适度点拨。3.动态生成,有机利用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师生对话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是“旁逸斜出”且“不可预约”的。对此,数学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知识本质的核心凸显。(三)精选方法,提升思维品质1.关注起点,创新思维《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2.有效操作,渗透方法数学学习活动要对学生的心智具有挑战与锻炼作用。郑毓信教授提出: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师要提供有效的操作,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3.适度提炼,构建模型《课标》指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和生活现象。三、结语《课标》提到: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一目标的含义主要在于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去刻画现实世界,去发现隐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的一般性规律。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继续深入思考:怎样既重视数学的背景和数学的应用,也注意数学的抽象过程和证明;怎样既强调现实基础,又重视逻辑思维;既密切注意数学的外部关系,也充分体现数学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智慧之旅。
本文标题:激活数学思维成就智慧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5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