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激电方法在某铜矿区中的应用
激电方法在某铜矿区中的应用朱长海摘要:本文叙述了激电方法在某铜矿区的应用,阐述了激电方法在此铜矿区的实用性,可作为激电方法在类似地质背景下寻找金属矿及进一步详查工作时使用物探方法的借鉴。关键词:激电方法;铜矿区;应用。1.对矿区使用的物探方法综述1.1矿区使用的物探方法激电法分直流(时间域)激电和交流激电(频率域),包括激电中梯、激电测深、激电联剖等方法,和视电阻率测量相比,它多了一个参数-视极化率,使其在金属矿的勘察上大显身手。现在已被普遍应用,是非常成熟的物探手段。在本矿区采用了直流(时间域)激电法中的中梯和测深两种方法。1.2矿区使用的物探方法的依据首先在矿区中作了方法试验,对不同的周期、延时、采样宽度观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确定使用周期16s、延时100ms、积分(采样宽度)80ms。这个时间制式和32s周期、延时100ms、积分(采样宽度)80相比,异常幅值略低一点,异常形态一致,完全能满足要求,不会漏掉任何异常,其它延时和积分的观测结果逊色了一点而已。1.3矿区采用的物探方法的特点此铜矿区1980年即做了一次激电扫面工作,其后终断,2004年开始作激电工作至今,始终使用这个时间制式进行激电工作,工作的程序是在中梯扫面取得的异常部位作激电测深剖面,中梯采用100m×20m的网度,AB=1500米,MN=40米。测深一般都是100m线距,40m点距,最大AB/2=1000米即够用。再根据测深结果指导布设钻孔,效果很好。1.4矿区电性特征异常下限往往定在7%,视极化率异常值在7%-(10+n)%之间,背景值在1%以上,各期所用的不同区域异常都比较规则,常有视极化率值在(20+n)%的值出现,但点数都不多,甚至是单点,在被忽略之列。较高的极化是硫化物较多所致。视电阻率值在n×10Ω·m至n×1000Ω·m,视电阻率普遍较低。2.以往工作成果总结2.1电性特征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下白垩系上库力组的酸性溶岩、凝灰岩,侵入岩为燕山晚期的斑岩岩组和花岗闪长岩岩组以及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组。根据物性测定可知,酸性溶岩极化率较低,其平均值在1%左右,电阻率在800Ω·m-900Ω·m,其电性特征为低极化率中等电阻率;花岗岩类极化率在2.5%左右,电阻率在1000-2500Ω·m,其电性特征为中等极化率高电阻率,蚀变矿化花岗岩类极化率普遍较高,变化范围较大,极化率平均值在2.83%-28.3%之间变化,电阻率随硅化程度增强而增高,最高达5000Ω·m左右。综上所述,矿化蚀变岩石与非矿化蚀变岩石电性差异较大。2.2矿区地质背景2.2.1矿床成因本铜矿床,为潜火山热液矿床。矿床中部被一个较大断层断为东西两部分。致使东、西矿体截然不同。西部矿体为蚀变火山角砾岩矿石,东部矿体为隐爆角砾岩和角砾状花岗闪长岩矿石。2.2.2矿区构造:由于谈到矿区构造,会涉及矿区的具体位置,矿权单位不允许,所以构造描述在此略。2.2.3火山岩岩相:喷溢相、爆发相、喷发-沉积相、侵入相、火山通道相。2.2.4侵入岩:在矿区内侵入岩极其发育,有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晚期两个期次。2.2.5围岩蚀变特征:本区围岩蚀变为面型热液蚀变,主要是火山低温热液蚀变,围岩为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引起蚀变的是火山酸性溶岩。3在本矿区物探方法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勘查工作,对矿区的构造、地层、岩浆岩、围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从2005-2011年,布置大钻和浅钻工程基本都是根据激电工作的成果。近几年施工了几十个钻孔,约有60%的钻孔见矿,这在全国来说见矿率也是非常高的。激电方法工作效率较高,投资较少,由此看来激电方法在铜矿区实用而且经济,是值得推广的物探手段。4.以上叙述了激电方法在某铜矿区的实用性,其实激电方法在其它金属矿的找矿及矿区详查方面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本人在某铅锌矿区工作多年,也是使用的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方法相结合,然后指导布设钻孔,效果很好。
本文标题:激电方法在某铜矿区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5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