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临河一职语文(分校)教研组活页学案课题《灯下漫笔》主备人侯红梅备课时间2014.10备课组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田美恩[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学习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2.理解鲁迅思想中的“中国人的奴性”。[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二.文体简介:《灯下漫笔》的“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漫笔”,也就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笔墨趣味。鲁迅先生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能够从所接触到的纷繁的事物中,发现(区别出)具有广阔思想内涵、可供开发的人与事,以此作为他的杂文的材料,然后将其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三.背景简介:本文写作于1925年。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变乱纷呈,异常黑暗。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本质看得十分清楚的鲁迅先生,思考着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25年春末夏初的某一天,面对窗外沉沉黑夜,他就着昏暗的灯光写了这篇文章。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女作家萧红有过这样的回忆:“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在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鲁迅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四.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累坠折价钦定数见不鲜嗜好兑现钞票编纂2.弄清词义:先儒:先前的文人。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皇恩浩荡:皇帝的恩德广大无边。一治一乱;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混乱。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蒸蒸日上: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子。比喻事情蓬勃发展,日日都有进步。朝三暮四: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执迷:对某人或某事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厘定:整理制定。发祥:最初产生、发生。3.速读课文,把握结构,并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5节)第二部分(6-11节)备注:2第三部分(12-14节)4.概括作者的观点(主题思想):5.研读课文:(1).文章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发出的重大问题?(2).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心情起了哪些变化,由此得出什么样的结论?(3).鲁迅先生把中国历史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是怎么推导出来的?4.“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变成后还满心喜欢”。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变成后还满心喜欢”?3备注:备注:4临河一职活页教案组(备课附页)(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灯下漫笔李飞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5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