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宿州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集质、声、形、色于一体,瘦、透、皱、漏、伛、悬、黑、响,作为供石至善至美。近十年,随着石文化的发展,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潜在力较强的藏石风。灵璧石因久负盛名,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钟爱,更受到今日广大爱石者的青睐。自1990年至今,上海、广州、天津、沈阳、北京、台湾、香港等地,乃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人士纷纷涉足产地,不远万里来到渔沟(灵璧石主要产地),寻觅、挖掘灵璧石。不确切统计,仅上海市就有近千人次到渔沟购石。由于灵璧这个淮北地区小县:经济状况不佳,加上目前国家没有把此类矿产资源列入保护,收藏者可带它到世界各地,其经济价值也就随之改观。一件上品灵璧石,几年前产地价上百元,在国外可卖数千美元。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件灵璧石高45厘米,成交价为6.8万美元,真是黄金有价石无价。为什么一块石头会有那么高的经济价值呢?从某一角度而言,人们爱好石头是因为它没有荣枯之分,也无华陨之忧,它坚贞、沉默、孤高质洁,来源于大自然,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是天然宠物,有限资源,世上独一无二,不可再生,加上灵璧石是历史名石,身价自然不同凡响。灵璧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不仅坚固稳重,而且抚之若肤。好的灵璧石,玲珑剔透,惮奇尽怪,有天然形成之观音、卧牛、仙翁,美女、顽童;有或卧或立,若舞若蹇的,肖形状物,妙趣天成,能把您引入另一个世界,使你浮想联翩。灵璧石还有一绝,就是声音美,坚如贞玉,扣如青铜。音质峥琮,余音绕梁,远在战国时期就用它制作编磐,是一种高贵的乐器,专用于皇宫、贵族的宗庙祭祀、朝拜、宴会等盛大礼仪活动中。《吕氏春秋》中说:“命大臣击磬,以象帝王之磬,以舞百兽。”淮南子曰:“大禹爱磬乐。”意在让国君“居安而思危”。所以灵璧石又叫“八音石”。当然,并不是所产在灵璧县境内的石头都叫“灵璧石”,也不是所有观赏的石头都具备以上优点,除磐石山产灵璧石是正宗外,其余都是后来在大开发中挖掘出的新品种,是灵璧石的延伸。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对新旧灵璧有截然不同的认识。由于灵璧石始见于唐,兴于宋,进入晚清,因战乱不断,一度销声匿迹。但民间仍有为数不多的老灵璧出现,这种石头经过了数百年乃至更多时间的抚摸、赏玩,吸收了大自然与人的灵气,质地细腻,外柔内刚,视之坚硬而摸之若肤。表皮上有一层固体包浆,薄薄的如同水果的皮,光滑部位出现头发丝粗细的鸡血红,造像饱满,含而不露,有一股无穷的魅力;稳重、宁静,人与石沟通能悟出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这种玩石主要为青色,价格也高得让人吃惊。最近上海有位石友,转让一件从民间购得的明代老灵璧,以32万人民币成交,据说还是“朋友价格”。即使是一些老的石具,如拴牛石、牛槽、猪盆、石碾等物,也有台湾陈姓石商专业收购。先经香港后至台湾,高价卖给当地的石具博物馆。河南郑州奇石收藏家李广岭先生,对灵璧石特别钟爱,他多次赴产地选石、购石,前后共买了几十万元的灵璧石,这不能不说明他为收藏灵璧石付出了代价。与灵璧石产地相邻的徐州市,有一大批爱石者,他们常常涉足产地,参与开发灵璧石。徐州灵璧石馆长栾永军先生与台湾林姓雅石藏家,合资兴建了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徐州灵璧石馆”,专门收藏灵璧石,这是作者国目前最大的灵璧石馆。栾先生藏石多年,工作之余,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两天时间到产地挑选精品。他说:“作者最爱灵璧石,不仅因它是历史名石,而且还因为心情不好时,敲一敲它便感觉舒畅起来,功夫到家还能敲出歌曲。”作者长期从事灵璧石的开发、研究、收藏,十几年来在数万件中精心挑选了上百件灵璧石,两件乾隆年间老灵璧。在收藏探索中,总结出灵璧石令石友们竟折腰的几个主要方面,现浅述如下:(一)灵璧石历史的文献性早在3000年前,就有用灵璧石雕刻制作文磬的记载。后有一和尚在山中躲雨,偶然发现被雨水冲出形态异状的灵璧石,随即取回欣赏。又有好事者帮助寻找,以后玩石之士渐多。《云林石谱》载:“灵璧石产灵璧县北七十里里磬石山,石产土中,随其大小具体而生。或成物或成佛像,或成山峦峰崖,透空多孔,有婉转之势,可成云气,日月佛像或状四时之景。”宋代书画家米芾著有《研山铭》,说的是米芾得一灵璧研山,后与苏仲恭位于镇江甘露寺临江一处晋唐古宅院相交换,致使米芾抱憾终生,却将灵璧石身价抬高了百倍。而明《长物志》、《洞天清禄集》等则把灵璧石排在首位加以推崇;还有宋代诗人方岩的《灵璧石长歌》:“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透润四时岚岗翠,乾坤之宝落世间……”嘉靖年柬督李俣的《却璧铭》:“维兹灵璧,产于泗滨,爰伐作磬,克谐八音……”明吴嵩的《灵璧石赋》:“越为地灵兮,上应星精,产青神之山骨兮。居赤直之泗滨。曾曾掩护兮,石垒垒而错陈。浅深异色兮,远近殊声……价重连城之玉兮,爱移海岳之分……”明唐寅的《砚山歌》:“泗滨浮磬久不采,真阳贡石闻前明,云根搜搀脱斧锯,百年拳块藏其形……”历代的灵璧县志都记载《杨次以官换石》的故事。以上历史资料无不表明旧时达官贵人、诗词书家对灵璧石的情有独钟。这些历史文献,对当今追求返朴归真,崇尚大自然愈来愈强烈的现代人,无疑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二)传说的神秘性对于灵璧石,当地的传说很多。相传清代风流天子乾隆六下江南路过磬石山,当时这一带均是水路,每次停留,乾隆总是把船拴在磬石山脚下一石柱上,后来一不孕妇曾坐其上休息,回家后便身怀有妊。消息传开,凡不能生育之女,每拜此石,与之相接触便即灵验。《后周书》载,周太祖宰相高琳母,一日偶经灵璧,见一光彩朗润之石随持之归。入夜梦一仙人曰:“夫人所得之石乃系浮磬之精,持之必得贵子。”高琳母惊而醒,俄有妊及生。因名琳,琳聪明过人,苦心读书。初赴巨野县令,又因累立战功,随晋位相国。《挥尘录》载:“灵壁一巨石,进贡朝下,一路毁水关以人及内府,千夫绳之不动,臣奏于帝曰:‘此是神物,宜表异之。’于是皇上燃烛焚香,亲酒宸翰,题写了‘庆云万态奇峰’,以金带挂其上,石随移至苑中也。”南唐后主李煜得一灵璧石不但声音泠然,三山五岳尽收眼底,石中天池逢雨必润,且渗现泉水,治眼疾效果甚佳。宋徽宗所藏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晶莹如玉,并御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镌刻其旁。此石的宝贵之处在于不仅造型优美,而且每至子时能够自鸣。传说朱元璋腰间系一灵璧石,极像他本人肖像;他日夜相伴,从不离身,声言人在石在。赵孟頫曾珍一石《灵璧香山》,因石孔窍逶迤相连贯通,燃香其中,烟云迁绕,终日不散。民间的种种传说为灵璧石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灵璧张氏兰皋园中一石称小蓬莱,若人醉酒后,卧于其上,倾刻醒酒。苏东坡试之,果然灵验,随题笔写下了“东坡居士醉中卧此,酒醒”,并留下《张氏园庭记》等文章,为赞美灵璧石留下了宝贵的墨迹。(三)灵璧石特点的突出性灵璧石皱透漏瘦,伛悬黑响这些特点,为其它石所不备。它峰峦跌宕,姿态万千,尤其是象形石,不仅形象尤其神似,世上万千事物,人、畜、鸟、兽都可以用石形表现出来。肖形状物,惟妙惟肖,使人进入奇中见美的玄妙境地。作者收藏的一件人物象形石,名曰《沉思》,宽20厘米,重不足10公斤,酷似大雕刻家罗丹的“思想者”。它右手托腮,目视远方,臂弯处有拳头大小空洞,肩、背、腰、腿自然扭曲,比例适当,观之令人与石一起遐思。又如动物象形石《觅》,长50厘米,宽20厘米,高40厘米,酷似一条古代爬行类动物。它前腿蹬住悬崖一块绝石,尖尖的咀随着突出的眼球,在那强有力的神秘色彩保护下,警惕地寻视着。它身怀六甲,看上去即将临产,沉重的腹部时不时接触着地面,后腿和前腿有力地支撑着它,那有力的尾巴已不再扬起,而是前梢着地,保持整个身躯的平衡。它在寻觅着前进的道路,寻找可果腹的食物,还是为即将产生的小生命寻一个安全的家?心追目极,情犹眷眷,看后使人久久留恋,沉思而不忍离去。一块神韵风采形象生动的灵璧石,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是人类无法创造出来的天然珍品。它不仅具有欣赏和珍藏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深远的民族文化内涵。著名的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顽石引起奇石之感,以引起天然雕刻的美感,自然现象自身的特点对人们的感受作用不可否认,但人们对它的兴趣却因主体的兴趣或素质与人格起着主要作用。”这是作者国古代文人和现代学者共同的美学观点。灵璧石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清越”、“玉振金声”。用灵璧石做成的各类石磬,古今文献记载较多。现今I贝东曲阜孔庙里仍保存一套完整的刀磬。据介绍作者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其《东方红》乐曲就有磬石伴奏。1992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在《神州风采》栏目中,播放了《灵璧磬石天下奇》的电视采制片。苏州民族学院教授金海欧说:当作者听到脚下石子碰撞发出的声音时,作者的心颤抖起来,情不自禁地大叫道:“磬石的产地终于找到了!”试想,妙白天成的造型,美妙动听的声音,稳重大方的墨色,圆润细腻,滑如凝脂的质地,苍老古朴,畅心怡怀,能不称为“世上一绝”吗?(四)灵璧石珍品的有限性北京灵璧石欢迎你瞿显龙15011088359灵璧石形成于9亿年前,是一种质地较佳的石灰岩,由于被历代开采,尤其是北宋年间,宋徽宗在首都开封建“万岁山”(后更名为“寿山艮岳”),大肆搜运四方奇石,灵璧石随被广泛开采。《宋史》载: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诏徐、宿等七州军队采集灵璧石为贡品,长达20年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有灵璧石“兴于宋而毁与宋”的说法。时至今日,趵在地下的石品经过上千年雨水的冲刷,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然而这种地球不可再生的资源挖掘一件地下就少一件,而且,能够观赏的精品、珍品、神晶更是千万中挑一,国内外石商、收藏家们看到了这种有限资源未来的升值潜力,便不惜千金换一石,尤其是上等石品。目前,产地周围30华里,凡易开采外,无不是“战壕”,地面上丢弃的废品被远道而来的石痴们一遍又一遍的选择着,希望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珍宝。近两年来,产地的石农们一车车装运着观赏价值不大的灵璧石,用盐酸清洗后,送往全国各地,满足一时急需灵璧石的石友们的渴求。他们廉价出售,而购者往往后悔,后悔之余又感叹:“灵璧石不行了,太多了,太乱了,太普通了。”其实这些在产地只能当作石料的丢弃品,怎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呢?真正的灵璧石,哪里会成车成车地出现?何况有的还是以次充好,以外地石作假!物以稀为贵是灵璧石珍贵的另一特点,收藏灵璧石的石友,应多学多看,在提高自己审美鉴别真假能力的基础上,适当选购。目前,存世的古灵璧石分别在:苏州的网师园、开封的大相国寺、广州的中山堂、徐州的博物馆、北京的故宫等地,石友们可以去观摩、研究、欣赏。在作者们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奇石爱好者仅40余万人,远没有形成群众性的规模,而韩国4000多万人口中,寿石协会成员已达130万人,约占人口的1/30。目前国内的许多富裕家庭只在追求生活上的享乐,一旦他们提高了文化修养,意识到这种天然奇品所潜在的价值时,就会垄断它们。那样,灵璧石在若干年后已不会再有新的品种出现,磬石黑灵璧更将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本文标题:灵璧石的收藏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5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