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
热力采油方法热力采油方法是指利用热能加热油藏,降低原油粘度,将原油从地下采出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热力采油的地位美国EOR总产量:761000bbl/d(约3700万吨/年)热采:60%混相气驱:38%化学驱:2%(105万吨/88年→7万吨/96年→进一步降低)中国EOR总产量:约2200万吨/2004年热采:60%化学驱:37%混相气驱:3%目前世界上用此种方法采出的油量超过16万m3/d(其中:美国为80000m3/d,俄罗斯65000万m3/d,再其次是加拿大为8000m3/d)。中国热采主力油田:辽河、新疆、胜利、南阳。热力采油分类井下加热器(1865,Perry&Warner)火烧油层(In-situCombustion):二十世纪初热水驱(Hot-waterDrive)蒸汽驱(Steamflooding):1931,Texas蒸汽吞吐(PuffandHuff,,1959,委内瑞拉,注蒸汽井,放喷,带出大量的油)蒸汽-泡沫驱(Foam-SteamDrive)蒸汽辅助重力驱(SteamAssistedGravityDrainage,SAGD)商业应用的三种方法:蒸汽吞吐、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热采方法的适用条件筛选参数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原油重度(°API)10-3410-35原油地下粘度,mPa.s≤15000≤5000深度,ft≤3000≤11500产层厚度,ft≥20≥20油藏温度,°F——孔隙度≥0.20≥0.20平均渗透率,md25035传导系数,md·ft/cp≥5≥5油藏压力,psi≤1500≤2000最初最低含油量≥0.10≥0.08总矿化度,ppm——岩石类型砂岩或碳酸盐岩砂岩或碳酸盐岩§1稠油特性一、稠油的分类标准(1)UNITAR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1982年2月,委内瑞拉,联合国训练研究署)类型粘度mPa.s(油层温度下,脱气)密度,kg/m3(常压,15.6℃)重质原油(heavycrudeoil)100~10000934~1000沥青砂油(tarsandoil)100001000注:*指油层条件下的粘度;其它指油层温度下的脱气油粘度。稠油分类主要指标辅助指标开发方式名称类别粘度mPa.s相对密度g/cm3(20℃)普通稠油Ⅰ50*(或)100-100000.9200注水和热采亚类Ⅰ-150*-150*0.9200可以先注水Ⅰ-2150*-100000.9200热采特稠油Ⅱ10000-500000.9500热采超稠油(天然沥青)Ⅲ500000.9800热采——粘度最高可达100万mPa.s以上,呈半液体半固体状态。(2)刘文章推荐的重油分类标准(中国)二、我国稠油的主要特点轻质组分少(5%左右),胶质沥青质含量很高。含硫量低(8%)。金属含量低。石蜡含量低(5%)。对温度很敏感。§2注热载体的选择选择原则:载热能力强。价格便宜且来源广。流动性能好。选择依据: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分析。定义:指将蒸汽注入到生产井中,然后关井一段时间,重新开井生产的稠油热采方法。优点:油井几乎可以一直生产,因为注入蒸汽及关井时间很短;而且投资少,成本低。§5蒸汽吞吐§5蒸汽吞吐注气阶段,从生产井注2-6周的蒸汽。关井阶段,“焖井”(Soak)2-7天。回采阶段,自喷→下泵生产。一、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一般可进行多次吞吐作业循环。二、主要机理受热降粘,改善流动性。热膨胀。大量注入汽从地层中带油逸出。清除井筒或地层污染,增加产量。高温可引起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变化,以及岩石润湿性改变。三、矿场经验四、存在问题油层应具有一定的能量。焖井时间过长,蒸汽可能完全消失。焖井时间过短,投产后可能产生大量蒸汽。应控制回压防止出砂。如果注入井到生产井连续性差时,作为主要手段。该方法投资少、工艺技术简单、增产快、经济效益好。动用程度低,未波及到远井地带。采收率低,仅仅10-20%。蒸汽驱是指蒸汽从注入井进入油层,加热油层及原油,蒸汽穿过整个油层,把原油推向生产井而产出地面。蒸汽驱需要至少一口注入井和一口生产井,而不象蒸汽吞吐只需一口生产井即可,蒸汽驱与蒸汽吞吐相比能更大范围地加热油层,从地层中产出更多的稠油,采收率更高。§6蒸汽驱§6蒸汽驱一般在蒸汽吞吐几轮以后,进行蒸汽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0-30%。该方法消耗的热能多、汽窜严重、投资大、技术复杂程度高、风险大。蒸汽驱蒸汽吞吐缺陷:吞吐只能采出油井井筒附近地层中的原油,而井间仍有大量的稠油未能采出,其采收率仅为10-20%。蒸汽驱特点:进一步提高稠油的采收率20-30%。是接替蒸汽吞吐的一种稠油开采方法消耗的热能多、投资大、技术复杂程度高、风险大。一、主要机理增温降粘,改善流动性。原油热膨胀。蒸汽蒸馏作用:轻烃蒸气+水蒸汽→轻质油+水。气驱作用。溶剂的萃取效应(轻质油起作用)。T升高可能改变岩石润湿性或界面张力(如亲油→亲水)。二、矿场经验井深1000m。井距100m。原油粘度应当有上限,应有起码的流动度。含油量10万吨/公里2.m,渗透率250md,传导率不应太低。注入速度高有利于减少热损失,太快易汽窜。汽油比(注入汽:产出油)4(m3/m3)。——1m3燃料油仅能产生13-14m3的水蒸汽。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易变成热水驱。易汽窜,不利的流度比。改进技术之一:蒸汽-泡沫驱。泵提液不足(一般整个油层受益后,产量才逐步上升)。四、注蒸汽井的对完井要求防止油层污染预防油层出砂降低油井产能的损失量便于修井作业能耐高温五、提高蒸汽驱效果的途径控制蒸汽汽窜技术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实行分层分注工艺调整注采动态方法六、引起蒸汽气窜的主要原因–油藏的非均质性。–蒸汽的高流动能。–蒸汽与油层流体的粘度差。–吞吐形成的蒸汽通道。七、蒸汽驱设计的内容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研究工艺技术设计经济效果评价§7火烧油层(In-situcombustion)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热量由于传导、对流和辐射而损失。火烧油层(In-situcombustion)向储层中注入空气供氧,下入加热器加热空气,点燃原油,加热油层,从而提高采收率。火烧油层法定义:火烧油层是通过注入空气维持原油就地燃烧,将原油驱向生产井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热采方法。火烧油层又称层内燃烧或火驱(FireFlooding)。分类:干式正向燃烧、反向燃烧和联合热驱火烧油层的采油机理原油的高温裂解热驱冷凝蒸汽驱混相驱气驱火烧油层法分类正向燃烧法:注入井注空气,燃烧前缘从注入井向生产井推进,燃烧是正向向前的(类似吸烟)。优点:燃烧前缘后面的油层余热加热空气,燃料主要是无价值的焦炭(因轻质馏分优先被驱走)。缺点:采出原油需经过低温区,流动困难,热利用率低。反向燃烧法:注入井注空气,空气接近生产井时点火,燃烧前缘从生产井向注入井推进(类似点燃香烟后吹气)。优点:采出原油不需经过低温区,主要用于开采特稠油。缺点:燃烧的是相对轻质馏分,需大量氧气(2倍)。湿式燃烧法或联合热驱:正向燃烧,将空气和水同时注入。优点:有效利用燃烧前缘后面大量的余热。有利于火烧油层法的因素1)井距大2)油层渗透率高3)油层厚4)含油饱和度高5)油层相对均质6)油层温度较高7)垂向渗透率较小8)原油重度高一、主要机理原油的热裂解:燃烧前缘温度高达300-650℃,轻质组分向前推进,重质组分产生热裂解,形成气态烃和焦油。气态烃进入蒸发带,而焦油沉积在油砂上成为燃料。蒸汽驱作用:地层水被汽化形成蒸汽驱,增温降粘。烃类混相驱:正常挥发与热裂解产生的气态烃进入凝析带,冷凝成轻质油与地层原油混相(混溶),改善流动性。气驱作用:N2,CO2等,与原油形成混相与非混相,降低粘度,增加油层能量(驱动力)。热驱作用:热传导,加热油层。二、矿场经验空气与水一同注入或交替注入。燃烧前缘接近生产井时,防止生产井在持续高温下遭到破坏。深井稠油油藏开采的可行方法。火烧油层的缺点1)地下燃烧产生的热量不仅用于加热原油,而且有部分用来加热原油,而且有部分用来加热基岩、上下盖层。2)生产井乳状液的形成,降低了油井产能。3)产出液中CO32-存在,加速了生产井管柱及地面设施的腐蚀。4)生产井出砂和井壁坍塌造成的油井破坏。5)热裂解和原油蒸发导致生产井井筒附近区域中的蜡、沥青质沉淀,堵塞地层和井筒。6)生产井的高温导致生产管柱破坏。热采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蒸汽吞吐技术成熟,是当前热采的最主要方法。蒸汽驱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攻关)。蒸汽驱热损失大,汽窜严重(应间歇注汽,不要太快),对超稠油无能为力。蒸汽吞吐与蒸汽驱方法相结合,先蒸汽吞吐,后蒸汽驱,减少油层阻力。普通稠油水驱后期(fw=90%)注蒸汽。复合驱方法的探讨:蒸汽—泡沫驱、热-聚合物驱。稠油破乳技术:产出液温度高,形成油包水或水包油乳状液,结构很稳定,很难分离。稠油冷采:微生物降解稠油(微生物采油机理很多,P281)。超稠油开采(辽河就有1.5亿吨,几乎未动用)。新技术的运用:如SAGD技术。辽河油田SAGD技术试验蒸汽辅助重力驱(SteamAssistedGravityDrainage,SAGD)油层厚度47m井深1000m地面井距29m油层井距10m水平长度300m打井投资3300万元,注汽1200万元。高压阶段:油层温度310-318℃,产量336吨/天。低压阶段:产量168吨/天。应用效果
本文标题: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6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