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上海市浦兴中学【摘要】根据《生命科学》实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特点,利用校本教材《绿叶的风采》,在校园中实地勘探收集并制作绿叶作品。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对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通过实践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各种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实践动手、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生命科学》新《课程方案》提出了要求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考的指挥棒下,一切看成绩,成绩论英雄,仍左右着我们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突出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仍习惯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围绕课堂、教师、教材转,对于探究性学习还只是流于表面。可见,学生现状离二期课改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鉴于二期课改的要求,本文试图以我校校本课程《绿叶的风采》系列活动作为载体,来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大自然的美。二、研究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以《绿叶的风采》系列活动作为载体,探索如何在拓展活动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研究如何对《绿叶的风采》进行更好的改进,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三、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1、组织学生。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张贴于校大厅板报上,从六、七年级各班级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2、问卷调查(前测)与学生访谈。在活动开展之前,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喜欢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活动。(2)对植物叶片的了解程度和用途等。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即将参加拓展活动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未参加活动的同龄学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动手能力,为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二)实施阶段1、根据校本教材的要求,开展了共30多项的活动。如常识篇:植物叶片知识的介绍和叶片的采集制作等;制作篇:叶贴画的制作和叶脉书签的制作等;实验篇:观察叶的结构和在叶片上印照片等。2、在活动中开展小课题的研究。通过新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结合,先后拓展开设了“植物气孔的观察与研究”、“校园生态系统小调查”等5个小课题的研究。3、问卷调查(后测)与学生访谈。活动开展之后,进行了与前测内容、调查对象相同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前后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了解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变化,同时了解参加过活动的学生与未参加活动学生之间的区别。在活动结束后,对几位学生进行了访谈式的交流,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参加完活动的感受和想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三)总结阶段:1、《绿叶的风采》校本教材的修改。在实践活动中,将学生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活动方法等进行整理,对教材使用中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进行补充和修改。2、展示学生采集、制作的生物标本。每个月在学校大厅橱窗内进行作品展示,每学期进行一次成果交流,利用校园博客,让全校师生在欣赏的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3、完善校本教材的评价体制。四、实施与研究(一)生物校本教材的实施与修改。《绿叶的风采》是根据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和亲身实践总结出的结果,而且领会了二期课改的精神,每个活动由四部分组成:“你知道吗”、“看一看”、“做一做”和“拓展视野”。所以运用起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学生也觉得和自己的校园生活非常贴近,直观教育力度强、实用性也很强。在根据校本教材进行一年多教学活动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改变,老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修改,通过教学比对,效果更好,其中收录了部分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还有实验材料的改变。现举例如下:例1、植物的辨认、采集、制作活动。在校本课程中本来把这一课安排在制作篇的最后,后来通过组织教学,发现放在最前面更好,而且要和常识篇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根据叶子识别不同植物的同时对整个植物的形态,典型特征有所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校园内大面积开展植物标牌制作和挂牌活动,修改了教材上的简单方法,采用了制标牌挂牌识牌摘牌打分五个步骤。把一节课的内容拓展成了4—5节课完成。通过这几节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认清了所挂植物的形态特征,知道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教师对学生也及时进行爱护绿化、热爱校园的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记录和比较。例2、创意叶贴进社区。在创意叶贴画的制作后再加上这一活动,让学生利用暑假,在学校与周围社区开展活动,与社区中的老人、小朋友一起制作叶贴。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这一活动的意义,让他们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快乐。例3、叶脉书签的制作。在制作叶脉书签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一个小课题“叶脉书签的制作与研究”:(1)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洗衣粉来代替氢氧化钠制作出叶脉书签。(2)用不同时期的叶片进行实验比较。通过实践发现,桂花的叶子在春天刚长成时腐蚀时间最短但叶脉不清晰,夏天时最好,冬天叶片太老,不易腐蚀。(3)对除了桂花以外的植物叶片进行实验研究,看看何种植物或何种时期的叶片最适合做叶脉书签。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南天竹虽叶片小,但腐蚀时间短,叶脉清晰且容易染色,茶花叶片也可以,但温度与时间较难控制。广玉兰叶片大,做出来的书签最像。(4)创意叶脉书签的制作:如学生用广玉兰的叶子做了一个叶脉书签,在叶脉上还放上了蝴蝶的翅膀,它的腹部用黑笔画上去,下面再衬上一朵小花,配上一根丝带,叶脉书签更漂亮了也更有创意了。(二)、对学生探究活动评价体制的建立本活动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由教师来评价,另一方面是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这三方面着手: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的作品、前后各方面能力的变化尤其注重创新能力的变化。教师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比较其前后的表现,给予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提出建议。例如植物挂牌活动,就要相互打分,互相找错。我认为学生的评价很重要,一方面学会自我评价就能经常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有利于学生的改进,另一方面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自我、同伴进行评价的能力和习惯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设置了一个平台:每个月在学校的橱窗内展示学生的活动作品,并在下面放一个意见箱,请大家来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利用班级博客进行交流。另外对校本课程也进行了修改,在每节的活动最后加上“议一议”这个模块,让学生的想法和评价能及时地写下来,这样能更完善评价体制。五、学生的体会、感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到底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呢?我们从问卷调查、学生的书面感受、学生访谈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进行了了解。(一)活动前学生的想法及状况1、较多的学生对与自身相关的、贴近生活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希望生物学知识能兼顾宏观和微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在实验过程中,采取2-3人的合作形式,并且习惯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围绕课堂转,好奇心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2、对校园植物不太了解,平时也不太关心,动手能力也比较差,使用实验室中一些仪器的能力比较差。(二)活动后学生的感受和意见1、知识和能力上的变化。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参加过活动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有明显的进步。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若以后还有这一类的活动,仍要参加。有一批学生从6年级开始学这门拓展课,一直到8年级,连续学了三年。他们很高兴的告诉我,参加完这次活动后,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标本,而且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改观,对生命科学感兴趣了,最自豪的是认识了60多种植物。2、通过访谈有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想法,例如:“这次拓展活动既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亲手实验的快乐和乐趣”;“它让我体会到了艰辛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它让我做事变得更细心,让我学会了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开展郊外活动,开阔我们的眼界”;“这个活动可以更开拓一点,比如老师和我们一块儿种一棵小树,然后观察它的成长过程,用它的叶子做成标本留作纪念,既有意义又学做标本,一举两得”。六、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的方法1、时间不够。每周40分钟的拓展课,对于本类活动而言,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某些探究性的活动,比如叶脉书签的制作等等,这就要求学生挤出课余时间(在进行调查问卷中学生也反映一节课的时间太短,时间太少)。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校外活动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解决时间的问题,建议开放实验室,便于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可以进入实验室。同时可以多多利用暑假的时间来进行活动,尤其是校外活动的开展。2、器材、药品的不足。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没有所需要的药品或者没有所需要的器材,这对课程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尝试用其他替代材料,或者自己制作工具,比如说,在观察叶的结构时没有蚕豆叶,我们就利用校内植物如女贞、夹竹桃、香樟、红花继木等。这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和收获。附:主要参考资料1、顾福康(主编),郑晓惠(副主编),《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历年的《生物学教学》。
本文标题: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8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