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理解和实践佛教关于爱国爱教的论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渊源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佛教传入中国近二千年,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绘画,以及雕刻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使佛教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各民族的先贤大德们所创造的佛教文化事业,正等着当今的佛弟子去搜集整理研究,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祖国的民族文化事业各尽微薄之力。因此,作好各项佛教事业,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民族团结,都是在为民族争光,为中国佛教增添光彩,这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广大佛教徒的希望。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真佛徒必能严守戒律,真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藏地自古以来佛教护国思想的思考,认为“不依国土,法事难立”,因此,宗教也应为国家、民族的安定统一,以及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佛教是爱好和平的宗教,在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伦理道德观念、哲学思想体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逐渐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要。历代高僧在传播佛教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佛教的积极作用,摆正对国家的心态,努力发挥佛教在净化人心、维护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因此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佛教在思想上始终以佛教慈悲、宽容、忍让的和谐思想协助社会建立起护国利民、维护秩序的社会关系体系。这些体系与社会上的其他制度相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网,从而把人纳入到各种规范的轨道中,规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护着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爱国爱教”与“佛教”两个问题,是当今佛教徒修学佛法,弘法利生,继承佛教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什么呢?因为符合佛教教理,符合释迦世尊以言传身教为弟子们作出的示范,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佛教之爱国,既是维护国家的尊严,保卫国家的安全,捍卫国家的利益,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用当代高僧大德对佛教经典的概括就是: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违国制。其含义就是,不背叛自己的国家。不毁谤国家各级领导,领导人即使有错误,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规劝,而不能诽谤。缴纳国家的税收,是人民应尽的义务。不违国制,就是不违反国家的政策、法律,一定要遵纪、守法。佛家弟子如果连国家的法律都不能遵守,那怎么还能守住比国家法律更严的佛教戒律呢?所以,维护国家的尊严、权益等是佛教信众修行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世界和中国各地的许多佛教寺院被命名为“护国寺”、“般若护国寺”等名称。在佛教经典中,也有《护国仁王般若经》、《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等以护持国家,或与其相关的佛教经典。这些都表现出佛教对于国家的关怀和护持。而对抗国家,危害国家,分裂国家的言行,显然属于背祖背宗,离经叛道的不当行为。无论是佛教信众,还是普通社会大众,都应该思之,戒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维护国家的尊严维护国家的尊严是佛教教义和行为中的重要内容。报国土恩。佛教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对国家报恩,因为国家的存在,对于个人的生养、成长和存在至关重要,因此,佛教将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称为四恩。认为孝养父母、利益众生、热爱祖国、恭敬三宝,是每一个佛教徒应有的品德。其中,将“报国土恩”放在报三宝恩的前面,表现了佛教对于“国土”的重视。“报国土恩”,是指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川、水土、粮食、矿藏、传统等,都是国土对人们的奉献。使国土庄严是佛教信众报恩的重要内容,也被看作是佛教信众为后辈应尽的义务。为报国土恩,庄严国土,是佛教大乘修行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到,由读佛经、修习佛经而利益国土,“令所在国土丰乐无诸怨敌”,是佛教报恩于国土的重要手段。这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大有裨益。宣扬国家领导人对国家的恩德。佛教维护国家尊严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大力宣传国家领导人的恩德可以使人民富裕、幸福、安居乐业的思想,在客观上,对于树立国家领导人在民众中的威信,促使民众安居本位,安分守己,听命于国家,并同时促进国家领导人要自己修德,才能安定国家,使民众幸福。这种宣传,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长存,具有重大的积极效果。否定国贼。佛教认为叛国行为不仅可耻,而且有罪。二、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中国古代,很多大德高僧受历代君王高度的敬重,敦请他们共商国事。佛教对国家治理的贡献主要是以间接的教化形式体现。佛教在宣化教义,辅佐国家的时候,有能力,则尽力辅弼国家,助君,爱国,贡献于社会。佛陀的慈悲、智慧和对人间的教育,有助于繁荣、昌盛和成就各个伟大的国家!有助于安定、和谐被国家所统属的各个不同性格的社会!有助于升华属于各个国家中、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大众的所有人民!爱国爱教是佛陀亲自制定的。历代高僧大德在世界各国弘法传教,无不遵守这条戒律。此即是二千余年来佛教徒在世界各地弘传佛法并使之能够发展的主要因素。佛陀自己就是爱国者。不要忘记自己生长的祖国、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是佛陀的教诫。佛知战争的胜负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幸的痛苦灾难,希望和平与安宁,即对诸比丘而说倡言:“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卧觉寂静乐”。在佛教史上,有不少高僧大德传播友谊,制止战争,为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佛在世时,提倡“四姓平等”,主张团结合作,首先是僧团内部的团结,亦使各国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为了利益广大众生,佛陀教诫国王们以善法治国,利益众生。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都是从实际出发,是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而制定的。所以佛教徒应该全面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切忌宗教偏见。政府的有关宗教政策,并不是管理信仰和教义,而是管理有关政策事务方面的一些问题,帮助佛教徒作好佛教事业。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事情仅凭宗教徒本身是无法解决的,所以应该理解宗教政策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政府的法纪法规。再说,国家管理宗教,并不是现在有之,在中国,自姚秦时姚苌就设僧官以僧契为僧正,其后历代有僧正司、僧主,僧录,僧录司等,虽是义学沙门戒德清严的僧人做僧官,管理僧人寺庙等,但都属政府部门管辖。清代有国师等,直到乾隆时废除僧官制。爱国爱教并不相违。不论是封建社会的护国安邦和报四恩的护国思想,还是现代社会的爱国爱教思想,其核心都在于:在任何时候,佛教都一定要和朝廷或政府结合,佛教教权始终服从于政权,佛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佛教依然与社会发生着紧密的相适应运动,全国各地的佛教人士都要为弘扬佛教慈善利生、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的努力,并且把爱国爱教作为佛教与社会结合的基本准则之一。佛教徒是国家的公民。有公民信仰宗教的权利,就有爱护自己祖国的义务,祖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有大恩德。既然是国家公民,一切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至于信仰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不能把个人的信仰驾御在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爱教的关键在于信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修行,以信解智力培养建立对三宝的深厚感情,保护三宝荣誉,息世讥嫌,维护佛弟子的尊严。历史事实证明,凡古今中外持戒修行,学德兼备,利国利民,对佛教事业有所贡献的长者和大德法师,无不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敬仰和尊重。如果处理好个人信仰与国家的主次关系,爱国爱教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完全能够统一起来。佛教界爱国爱教思想将进一步推动佛教在新时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文标题:爱国爱教的论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0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