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汪基德
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汪基德河南大学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课程介绍本网络课程由理论学习、实验指导、在线讨论、在线考试、作业提交、学习资源六个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学习部分是网络课程的主体,系统介绍了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实验指导部分对实验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在线讨论部分,我们采用论坛的形式,将在线讨论分为“在线答疑区”和“学习讨论区”,分别搭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最终形成虚拟学习社区;在线考试部分是一个自动化的考试系统,对客观性的试题,学生能直接作题、提交试卷,系统会自动评分,并给出答案,对主观性试题,系统会给出参考答案要点,供学生对照参考;作业提交部分,学生能将自己的作业以文件的形式提交并显示,任课教师可以直接下载批阅;学习资源包括了名师简介、专家讲座、教育网站、学生作品和热点追踪五部分。名师简介中介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并介绍他们的专著与成果,提供学生学习参考,专家讲座提供专家知识讲座,供学生在线学习,教育网站链接了大量的优秀的教育技术网站,学生作品中选择了近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生成性的学习资源库,可供学生学习参考。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网络课程中采用了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课程各章节内容直接链接了可供参考访问的网站。这部分内容大多已超出大纲要求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点击访问。这部分内容可使学生真正做到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教学条件教材使用与建设:本课程第一阶段(1983-1996)使用的是萧树滋先生编写的《电化教育》和南国农先生主编的《电化教育学》(第一版);第二阶段使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自编教材(河南大学出版社),并将《电化教育学》(第二版)作为重要的参考书;目前所用的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是我们在以往《现代教育技术概论》的基础上自编而成的(河南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教材建设重点资助项目)。同时配发了南国农教授新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等教育百门精品教材),重点参考了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学》(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和李克东教授主编的《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等高质量优秀教材,并参考使用了美国引进的原版教材。扩充性资料: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设计开发了专门的学习网站——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学习网。在网上我们放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另外,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充专题网站的资源,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把学习的成果、心得等以小组或个人主页的形式挂在专题网站下。可以说,我们网站上大部分的学习资源都是与学生共建的,同时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共享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代表着学生进步脚印的资源对于学习者而言是评价他们学习效果的依据,对于新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参照。实验教材与实践环境:为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能力,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实验管理小组,编写了实验讲义,分派了专门的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在现有教育科学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的基础上,我们为开设本课程又专门购买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摄像机、数码投影机等设备。另外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也可以供本课程的实验课所用。网络环境:在网络教学环境方面,我们依托我校校园网和计算中心实验室,可以同时满足五个班的学生同时网上教学的需要。另外,我校校园网终端现已进入学生宿舍,这样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性,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学方法教师的课堂讲授全部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中,通过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讲授内容的大量精简与浓缩,将教师讲授的课时压缩到仅占全部课时总数的四分之一。原则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基本不讲,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比较充分的自学与研究时间。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提供网络化多媒体学习教室,并具有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与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和必要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库都是由师生共同在学习过程中创建并逐渐扩充和完善起来的。教学方法采用教授、自学、研讨、调查研究与作业相结合,对课程的总体把握与分专题深入研究结合,培养学生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熟练操作教育媒体的能力,以及培养信息时代师范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性实践能力、创造性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尤其是注重探索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各种教学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仅仅把各种媒体技术作为手中演示工具的做法,我们把所拥有的一切媒体工具对选修的所有学生开放,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并使这些信息工具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仅在河南大学校内,该课程的学生规模就在2000人以上,再加上已经是河南省的精品课程,该资源已向全省甚至全国开放(没有密码),因此其使用规模还会更大。考试手段是网上无笔(纸)考试和纸笔考试并用。支撑我们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我们所创设的一整套课程运行模式的根本理念是:学生的大脑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被点燃的火花,我们这门课程就是要试图打破传统的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探索信息网络环境下高师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如何运用所学习的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新模式。教学内容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是一所含有师范专业的研究教学型综合大学,学校以培养一流的本科生为目标,教学与科研并重。《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公共课程,对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媒体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本课程的教学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教育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和传送的能力。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各占36学时,理论学习各知识模块顺序以及对应学时为: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4学时);第三章现代教育媒体(4学时);第四章现代化教学过程(3学时);第五章现代化教学设计6学时);第六章教育信息的获取(3学时);第七章教育信息的处理(5学时);第八章教育信息的表达(5学时);第九章教育信息的传送(4学时)实践教学是配合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总学时也为36学时,主要分配在第三到九章。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1、教育技术的概念;2.现代教育媒体;3、教学设计;4、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难点:1、教育技术的概念;2、教学设计;3.现代化教育过程。解决方法:重点和难点其实都是相对于一定的教学对象来说的。由于本课程是师范生的公共课,为了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我们对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对公共课来说,教学重点放在应用部分,并针对文科和理科学生的特点各有所侧重,比如:理科学生的难点是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而文科学生的难点是技术方面的内容。2.开发课程网站,并在网站上开设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3.加强实践教学。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总成绩中,实践课程占40%以上。实践课程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在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及顺序时,应紧密结合理论课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现代化教学设计以及教育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和传递方法。可按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学习后,不但掌握了基本理论,而且掌握了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培养了实践能力教学效果在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校外专家评价: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国农教授称赞该课程“注意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与互联网的作用,师生共建网上教学资源,这种模式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很值得推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德海教授称该“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课程组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注意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合作式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河南大学副校长兼教学督导组组长赵国祥教授评价说:“课程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以‘生成性的学习资源、立体化的教材形态、协作式的学习方式’为特色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大大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该课程在教学中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广泛称赞,为我校课程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兼教学督导组副组长王北生教授也称赞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就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对该课程的师资队伍、教材和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学生评价:该课程学习结束后,学校教务处组织了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估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项,课程负责人汪基德教授的每一项得分都在95分以上,其他主讲教师的评教成绩也都在90分以上。同学们普遍反映,该课程的学习使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自我评价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该课程中他们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学习体验,在不同层次上开始了对自己多年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反思与超越,这将是学习本课程除知识以外获得的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学习过本课程的毕业生进入教育工作后,在教育理念、教育技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同期分配的其他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我校的不少辅导员老师也反映,通过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这些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有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的学习小组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仍通过网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延续到了课程以外,通过合作交流不断解决他们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文标题: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汪基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