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浅谈红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1浅谈红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张鸿,何文摘要:红河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地质灾害频繁、分布广泛,有各类地质灾害点584个,灾点密度28.29个/100km²,高于云南省多数县份。地质灾害的发生随城市建设发展越演越烈,地质灾害危害问题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红河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山区城市建设造价偏高,政府投入城市管理、基础建设的费用相对过高。加上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量耗入改善城市地质环境中,形成了“城市发展”与“地质灾害”僵持的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本文积极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类型与致灾情况,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河县的地质灾害、其它环境地质问题总体防治思路,为红河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提供科学的、系统的环境与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关键词: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云南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全省128个(县市区)中有44个受到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除因地质灾害搬迁或局部搬迁的县城外,目前红河县是云南省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而存在安全隐患最严重的县城,红河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问题已受到省内及国家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现试谈红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一、红河县基本概况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端,红河上游南岸,地处东经101°49′~102°37′,北纬23°05′~23°27′之间,东西最大的距离81km,南北最宽处40km,国土面积2011.2km2。东接元阳县,南连绿春县,西与普洱市墨江县、玉溪市元江县毗邻,北与石屏县隔红河向望,属三地州六县接合部。县城驻地迤萨镇距省城昆明市318km,距州府所在地蒙自县121km。目前有省道公路红(河)石(屏)公路,县道红(河)河(口)公路、红(河)元(江)公路(目前正在修建中)与周边县市相连。红河县行政区隶属红河州管辖,全县辖1镇12乡,其中县城驻地迤萨镇是红河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之一,县城地形坡度变化较大,且建筑密集,呈阶梯展布,具有典型的山地特点。红河县总人口28万人,民族主要有哈尼族、彝、傣、瑶、汉等五个主要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境内矿产主要包括石膏、大理石、石棉、煤和水晶等非金属矿产。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以开采石膏矿为主要支柱产业,并不发达。据2007年统计数据,全县国民生产总值(GDP)89320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8.6%,人民生活状况在不断地改善,但目前红河县的经济还处在贫困落后状态,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据水电、交通、民政等部门统计,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以上。如1978-1979年,勐龙乡(现属迤萨镇)两次洪水泥石流,冲毁电站3座,沟渠11条、桥梁6座,淹没农田167公顷,全乡粮食大幅度减产;1994年7月5日,县城迤萨镇突降暴雨,中心陡坡区及周围冲沟多处发生崩塌、泥石流灾害,部份房屋被冲毁,机关、厂矿、民房、公共设施等不同程度受灾,县城人民的生活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95年7月25日洛恩乡拉博村公所标马河发生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使河流断流,河水往上回水1.5km,冲毁稻田135亩,44户202人受灾;2007年7月15日垤玛乡突降暴雨,腊哈河和牛红河同时发生泥石流,泥石流冲入乡农贸市场,冲毁10余个商铺,冲毁稻田200余亩,冲毁钢筋混凝土老桥1座,严重损毁1座。目前红河县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84个,已造成17人死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2831.6万元,并威胁2.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资产达1.53亿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红河经济的发展,并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的。2二、红河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类型红河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红河县的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土体、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关系密切。1、红河县的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剥蚀构造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及溶蚀侵蚀地貌。以剥蚀构造地貌和侵蚀构造地貌为主,其次为红河河谷区的侵蚀堆积地貌。全县约74%的地质灾害点发育于剥蚀构造地貌类型中,其中迤萨镇大塘子坡俄打滑坡、宝华乡中学东侧滑坡和甲寅乡美东滑坡等大中规模滑坡均属于该地貌类别;约占10%的地质灾害点分布于侵蚀构造地貌区内,属于较为典型的滑坡和泥石流链式并发灾害,以洛恩乡标马河、茨孔上下寨滑坡为代表的大中型以上的规模较多;红河河谷区的侵蚀堆积地貌仅局部小范围分布于迤萨镇勐龙大寨、大黑公一带,地质灾害不发育。2、红河县地质构造属于藏滇地槽褶皱系的横断山地槽之东南部,灾害点与地质关系明显。据统计结果显示,灾害点分布于哀牢山构造带上的滑坡灾害点有178个,不稳定斜坡45个;位于红河深大断裂附近的滑坡灾害点111个,不稳定斜坡20个;位于阿期村-洛恩断裂、垤玛断裂等断裂附近灾害点有133个,分布于构造带附近的灾害点占总灾害点的76.83%。3、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地层岩性及岩土体关系密切。红河县分布于该岩组上的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灾害点达226个之多,占总灾害点数的38.7%;发育在地层上的滑坡及不稳定斜坡131个,占总灾害点数的22.43%;发育于三叠系地层中滑坡及不稳定斜坡173个,占总灾害点数的29.62%;4、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激发因素。它控制了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及空间分布,降雨的强度大小和年内分配均匀度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据统计,全县90%以上的地质灾害集中发生在每年的5-10月的雨季月份,其中80%集中在6-8月的丰水期,红河县近年来经历的几次地质灾害群发事件与大规模强降雨有关,属降雨诱发型。5、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红河县人类工程活动不断扩大和加速,主要有城乡建设、国防建设、公路建设、兴修水利设施、修建输电线路、通讯线路、陡坡耕种放牧、毁林开荒等,致使自然植被地貌遭破坏,地质环境恶化,并导致新滑坡的产生、老滑坡的复活以及泥石流活动的加剧。据统计,主要由人为直接产生或简介诱发的滑坡达175个,占滑坡总数的40.8%。红河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4种。各类地质灾害点584个,并全部建档,其中滑坡439个、泥石流21条、崩塌4个,不稳定斜坡120处。县域内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危害和威胁最为显著。1、红河县以小型滑坡为最多,共计391处,中型滑坡35处,大型滑坡仅3处。滑坡以土质滑坡为主,土质滑坡有235个,岩质滑坡有171个,碎石块滑坡有18个,特殊结构滑坡4个。2、不稳定斜坡共计发育120处,总体较发育,其中公路不稳定边坡26处,矿山不稳定斜坡11处。主要集中分布于红河河谷区、哀牢山北东坡区、本那河流域、泥洛河流域和县乡公路沿线,不稳定斜坡的发育特征多因边坡开挖、冲沟侵蚀等原因形成。三、地质灾害的防治成效与存在问题近年来,红河县境内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对区内威胁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如2001年对甲寅乡政府驻地的期夺东沟泥石流及滑坡群进行了勘察治理,对期夺东沟中游采用谷坊坝进行稳固沟床,在乡政府驻地片的泥石流形成区采用抗滑桩、锚杆治理滑坡群,稳固了乡农贸市场及外围斜坡。2006年对区内的乐育乡政府后山特大型滑坡隐患进行了勘察治理;目前还争取到红河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环境与地质灾害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次是对全区编制了防灾3预案,初步建立了群专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促进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针对县城南面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治理设计方案,为县城南面坡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的防治和规划思路,分期分批、按轻重缓急地对县城南面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遏制,同时细化了县城南面坡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使县城南面坡的地质灾害得到了有效监控。但由于红河县特殊的地质构造于地貌类型,使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高,地质灾害危害严重;二是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滞后,地质灾害隐患评估监测工作十分困难;三是由于我县财政困难,财力十分薄弱,地质灾害治理乏力、滞后。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红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应以“以人为本、科学治理,强基固本、减负降压,整合力量、保护家园”的工作思路来实施,具体的综合防治对策如下:1、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的实施与管理各级政府及部门应根据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的特征、地质环境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保证措施。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建立方案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及各种违反总体规划的行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应与同级相关行业相衔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年度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及地质环境改变状况,对各防治内容设计适时进行调整。2、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构,负责管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综合防治项目的顺利实施。3、健全完善环境与灾害防治法规,健全基本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与灾害防治管理,以及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评估、地质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规定和技术标准,建立由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组成的法规体系和由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实现环境与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推行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限期制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4、建立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和资金保障措施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及保障机制;强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的方针。5、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提高环境与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特别要做好致灾地质体的综合勘查、评价和评估,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提高灾害信息采集和快速处理水平,建立灾害防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害防治研究,提高抗灾应急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特别要分轻重缓急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难题;在较长时间资料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及判断证据的研究,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6、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齐抓共管、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保护地质环境和防灾减灾的意识与水平,调动人民群众防灾减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坚持“预防灾害、预警预报、灾前避让为主”的方针,县国土资源局、城建局、水利局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专业监测网络,实施信息化管理。并组织专业监测人员对主要灾害点进行巡4查,编制印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应急抢险预案及发放明白卡。7、加强监测力度,重视重要地质灾害监测点在已有监测对象的选定中,普遍存在生灾情、轻险情的问题,往往导致监测区域过于狭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的优化,突出重点。依据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加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脆弱的局部部位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加强对大型工程场灾害点的监测犹其需要建立矿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利特不稳定斜坡、孟子红后部滑坡、阿次红东滑坡、标马河滑坡、茨孔上下寨滑坡、美东滑坡、大塘子俄达滑坡、期夺滑坡、东沙滑坡、宝华中学东侧滑坡等安装仪器进行地面位移监测。参考文献:[1]红河县志[2]红河县统计年鉴[3]云南省红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4]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城及规划区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报告[5]2010年红河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防治方案[6]云南省红河县县城南坡地质灾害勘察及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作者单位:红河县国土资源局)k6!Nyj5#Mxi4ZLwh3YKvg2XJuf1WIte0VHsd+UGrc-TEqb)SDpa(
本文标题:浅谈红河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