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浅谈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1浅谈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系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梁惠惠2012164017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伴随着的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壮大,“网上购物”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然而网络购物消费者陷阱事件也是屡见不鲜,网络购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目前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之际,在《消法》中设专门保护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较之一部电子商务法更符合我国实际,可行性较强,能够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因此,现阶段最迫切的是修改现行《消法》,使其对网络购物的相关问题得以有效规制。关键字:网络购物维权警惕途径诚信根据最新在线调查结果,目前大约有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经常使用博客和上网购物人数则分别达到2800万和3000万人,分别占网民总数的12%、20%、23.7%和26%。,显示出这一新兴购物方式具有良好的潜力。然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03年全国投诉情况显示,消费者对于互联网服务的投诉增长幅度非常惊人,增幅达到了117.5%。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或已利用互联网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消费者满足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网络购物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因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而风靡时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网络购物市场尚未规范,鱼龙混杂,网络购物不见实物、不见商家的特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常得不到保障。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2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然网上购物的虚拟性导致买卖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无法亲眼见到商品实物,不能亲自检查商品或感受商品性能,而只能以浏览网页的方式获得商品的相关信息。与交易有关的商品的价格、产地、用途、性能、规格、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等均是经营者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单方提供。消费者在网络上获得的商品信息可能与实际的物体本身存在认知上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讲,网上购物剥夺了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前检验商品的权利。网络上经营者也经常利用与现实交易的这种差别进行欺诈或者隐瞒商品质量的真情实况。如本人就今年买了一件衣服色差就很大,和图片的完全不同,但卖家坚持说图片是灯光效果。2、交易安全难以保证。目前网上购物的付款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有网下汇款和网上银行支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才是真正的网上购物。支付宝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网上购物的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不健全,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安全技术标准和相应规范,如加密技术、Internet主要的安全协议、UN/EDIFACT的安全、安全电子交易规范(SET)等。但不法分子通过程序盗取用户信用卡账号和密码的事件仍时有发生。由于支付系统的不完善,交易安全得不到保证,出现了大量的消费者因欺诈而受损失的事件。3、退换货困难,求偿权缺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保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因网络的虚拟性,网上经营者很多无实际经营地址。网络使消费者购物范围和经营者销售半径无限扩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实际距离可能很大。目前,若不是消费者主动要求,网上经营者很少提供商品相应的凭证和购物发票,这样一旦发生纠纷,经营者要求消费者自己承担一切额外费用,或者找种种理由拒绝退货。有时甚至直接在格式合同中明文规定某些商品不得退货。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在传统消费模式中,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可直接找到经营者请求赔偿,但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要获得赔偿却困难重重。1、侵权方难以寻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卖家的真实姓名是否和网络上注册的一致,都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问题,很多网上交易的店铺并没有进行注册登记,这导致经营者在实施侵权行为后,消保委难以找到现实中的经营者。2、侵权证据难以掌握。一方面,消费者容易忽略商品证据的保存,网络交易并不是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发现商品有问题时,原介绍此商品的商品信息已经变更或者取消,取证难;另一方面,网络交易往往不开发票,双方交易没有合同保证,在涉及售后服务纠纷时缺乏依据。3、侵权责任难以认定。由于网络交易涉及多个环节,不仅是交易双方,还包括交易平台服务提供商,物流商等多个环节。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害,往往不是一个环节造成的,且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推诿,就使得侵权责任更加难以认定,消费者获得赔偿权也就更加难以实现。面临这些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消费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网络购物中防止受骗上当,应该从哪几方面警惕?主要包括:1、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可查看卖方的信用度和交易量,选择信用度高、交易量大的进行交易就比较安全,参考其他买家购物后的评价。2、详细了解商品信息,行使自己的知情权。3、最好采取货到付款方式进行。4、不要轻易购买低于市场价特别多的商品。5、在安全问题上可以通过实施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是EC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认证技术(比如数字签4名、数字证书),反病毒软件即时升级。6、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立即向侵权者提示并警告其违法行为,进一步向法律专家比如律师进行咨询,或向有关部门比如消费者协会及时投诉。若对方涉嫌诈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主要还得靠消费者自身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外,我国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涉及到网络购物方面的纠纷主要依靠《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保护法》等法律调整,而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我想应该:1、建立电子商务储备金制度,作为企业赔付消费者损失的保证金2、建立网络销售公司与网络营运商的连带责任制度。3、要建立消费者权益最大保障制度。凡涉及标的物本身权益损失及消费者为维权所支付的其余合理性开支均全由网络销售商与营运商全额赔付的制度。4、还应建立诚信机制,加强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国的电子商务应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必须产生一个如何认定诚信、如何评价诚信、如何监控诚信的第三方机构并得以推广。5、诚信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整个电子商务的大好局面都会因这颗“老鼠屎”而满盘皆输。愿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建设得到改善,协调发展,全面提速,早日建立以点带面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本文标题:浅谈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