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肠道细菌与疾病摘要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和外部环境保持着一个平衡状态,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平衡可被打破,形成肠道茵群失调,引起各种疾病。本文对肠道细菌群落的形成,分类,影响群落失调的因素与各种疾病和治疗简单做了介绍。关键词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失调在微生物学诞生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在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有不少微生物。例如在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胃或盲肠中,就存在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体。由于食草动物摄入的植食性饲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难以依靠动物体自身分泌的酶液消化,而微生物群体中包含的纤维素消化菌、半纤维素消化菌等可以较好的将多糖转化为低聚糖和寡糖,从而促进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也注意到,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和肠道上,有大量的细菌和人体共生。尤其在肠道它们的数量远远超过细胞和基因的数量。尽管一部分细菌有致病性,但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这些细菌被称为细菌群落,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很多食物单凭人体自身是不能消化吸收的,有些细菌就会生成维生素和其他必需的营养元素来帮助消化吸收。此外,细菌群落还会分解药物和毒素,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保护宿主避免感染和免疫紊乱。关于人体细菌群落与疾病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肠道,因为肠道定植有100万亿细菌,这占到了人体细菌总量的绝大多数。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每个人的肠道都携带了几千种细菌,尽管所有人的细菌群落大致相似,但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致的,就像指纹一样是唯一的。通过国外杂志nature等了解,虽然人与人之间细菌种属变化很大,但这些细菌都趋向于编码同种代谢途径。也就是说,尽管细菌种属不同,但细菌基因功能相同。一.人体肠道细菌群落的形成肠道菌群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它们实际上是“外来户”。在母体子宫内,胎儿所处的是一个几乎无菌的环境,因此胎儿肠道内也是无菌的。当胎儿出生之后的几天内,细菌通过分娩时阴道物质摄入、哺乳时的口腔摄入以及空气吸入等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并在肠道内定植,形成新生儿最初的肠道菌群。随着婴儿的成长,肠道菌群的种类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最终形成成熟的肠道菌群。这些微小的生物的群体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定居到人体之内,悄无声息的与主人相随一生。二.人体肠道细菌的分类肠道内如此之多的细菌,并非杂乱无序的驻扎在肠道内。相反,对于一个正常人体来说,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据估计,人体肠道菌群可包括500-1000种细菌,不过种类虽多,但各种细菌的数量差别却很悬殊:占细菌总数数量99%以上的细菌是由其中30-40种细菌构成的,其他多种细菌则只占到很小的比例。目前,已经鉴定出的细菌类群有百余个,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等。这些细菌根据其在肠道内不同的生理功能被分为三大类: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所谓共生菌,故名思议,它和我们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人体为细菌的生活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而这些细菌则为人体产生有益的物质和保护人类健康。前面说到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等,就是共生菌的典型例子。共生菌一般都是专性厌氧菌,从数量上说,它们占据了肠道菌群所有细菌数量的99%以上,是肠道菌群的主体。条件致病菌在肠道菌群内数量较少。它们从功能上来说是肠道内的“看客”。在正常条件下,由于大量共生菌的存在,这些“看客”并不容易繁殖开来造成危害。但若在一定条件下任由它们繁殖,那么就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印象。肠道菌群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大多是肠球菌、肠杆菌等。肠道内的还有那么一小撮分子,它们在一般不常驻在肠道内。但是若不慎摄入,则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然后兴风作浪,导致疾病。这些就是致病菌。在致病菌的名单中,一些名字可以说臭名昭著,例如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导致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三.导致人体肠道细菌群落失调的影响因素关于细菌对人体的影响,很多研究都源于出生并饲养在无菌环境中的无菌啮齿动物。因为这些动物体内不存在细菌群落,所以研究人员能够推理出哺乳动物生物学和生理学,或者使无菌动物感染不同的细菌来观察定植细菌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此类研究显示肠道细菌群落对于肠道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非常重要。目前的研究认为以下三个因素可能会对人体肠道细菌群落产生影响。1.[浅谈肠道菌的病因及健康王冰赵阳王克非许珂姜艳辉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可能会使人体的细菌群落失调。人和动物的研究均显示即使只用一次抗菌药物,就会减少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之类的有益菌,并增加潜在的致病菌,如艰难梭菌和白色念珠菌。在短时期内,细菌群落的变化会引起真菌感染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和腹泻。2.饮食饮食不当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比如在饮食不当的期间尤其容易少发生菌群的改变,从粪便菌从的检验可以发现这个问题,一般而言,食物中如果不含纤维食物就可能会导致细菌易位.所以食物纤维对于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在日常饮食中加入纤维的低渣饮食,经过研究和前人的经验发现,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食物纤维能减少细菌易位,但不能使屏障功能恢复至正常。3.胃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障碍因素:胃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粘膜同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此为胃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主要方式。一旦胃肠道粘膜合成单体,或双体IgA,或合成分泌片功能发生障碍,致使冒肠道分泌液中缺乏分型IgA,则引起小肠内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过的繁殖,从而造成菌落失调,引起慢性腹泻。四.人体肠道细菌群落异常与疾病1.急慢性腹患者与菌群失调慢性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互为因果.慢性腹泻病人肠道常住菌大量排出,而过路菌(外袭菌)比例异常增加,且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过快影响肠道菌群比例,总的来说是类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数值显著减少,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酵母菌量增多,这导致肠道脂肪酸代谢紊乱和胆盐代谢障碍引起腹泻,而腹泻又加重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急性腹泻病人由于腹泻时常住菌大量排出,过路菌比例增加也引起菌群失调,不过,腹泻结束病情恢复后.菌群也逐渐恢复正常。2.肝病[肠道菌群与疾病尹军霞林德荣生物学通报2004,39(3)]肝病时消化道运动减弱,抗体、溶菌酶、粘液及酸碱分泌减少,使环境更有利于细菌增长,肠道细菌上移,进入胃、小肠上段繁殖,出现细菌易位。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尤为典型。肝硬化由于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胃肠道淤血,粘膜充血,组织水肿,胃肠中蠕动慢,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pH值改变,肠道菌丛潜生体的形成,且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同时由于上述原因。常造成腹泻,诸多因素使肠道细菌特别是G细菌更易过量生长,并且发生细菌易位,而细菌过量生长特别是小肠内拟杆菌和梭菌的定居和繁殖是并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细菌易位又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3.癌症肠道菌群在肠道肿瘤病因学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很受人们重视。文献报道.类杆菌在肠内增加有致癌作用。而大肠癌和肠道菌群的关系尤为密切。傅冷西等证明大肠癌患者类杆菌、梭菌和梭杆菌等较正常人高。而许多研究表明大肠癌高发区与低发区人群在肠道构成方面有很大差异]。而肠道菌群构成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决定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个体患大肠癌的危险性也不同,因此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生的代谢物是大肠癌发生的直接因素,而饮食习惯和环境是间接因素。4.肥胖在胃肠道里的许多种细菌对食物产生新陈代谢作用并摄取热量,某几种细菌比其他几种效率更高。因为个体之间的菌群都有细微差别,某些人体内的细菌群可能会吸取更多热量,最后导致这些人体重超标。5.糖尿病[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关系的研究王娜大连医科大学万方数据2012年4月28日]根据国外的杂志nature等了解,无菌动物接种正常菌群后可以增加葡萄糖的摄入,提高血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使得胃肠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体重增加,脂肪增加等一系列的改变;肠道菌群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IL-6、TNF等细胞因子也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代谢;经研究,厌氧菌群可以控制调控人体PPARg受体的转运和活性,该受体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科学家FLORENCE等也对肠道内微生物群落与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对肠道内微生物的组分的改变,可以使葡萄糖耐受量得以改善。因此,肠道菌群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五.人体肠道细菌群落异常的治疗由于肠道菌群的主体是共生菌,因此肠道菌群失衡的主要表现为共生菌比例的下降。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可以通过直接补充共生菌,或通过补充促进共生菌生长的物质,来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目前,人们最常作为共生菌补充的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同时也有少量链球菌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名词“益生菌”,主要指的就是这几类细菌。通过适当的方式适度的补充这些益生菌,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改善健康状况。与“益生菌”这一概念相仿,最近一个新的名词“益生元”被大家所熟悉。所谓益生元,较为公认的概念是指能够不被消化而完整进入肠道菌群环境、可被共生菌利用而增加共生菌数量和活力、并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目前,公认的“益生元”物质包括低聚半乳糖和菊糖。一些证据也表明低聚果糖可能也是潜在的“益生元”之一,因为摄入一定果糖可增加人类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益生元”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市场上很多打着“益生元”名义的产品,更多的是借用这个概念宣传其保健作用。这些产品所含成分可能对肠道菌群有良性影响,但严格来说并非真正符合“益生元”的定义。六.保养肠道的一些建议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2.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索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3.抗生素的使用可对肠道菌群产生严重影响,很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需要按照医嘱使用,切勿滥用和过量使用。4.在使用标注有“益生菌”、“益生元”等信息的产品时,要注意看清其成分和预期的保健功能,并合理、适度使用。对于相关药品,应咨询医师后服用。
本文标题:浅谈肠道细菌与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3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