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单位:宁河县芦台四中姓名:冯晶2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而忽视情感教育,忽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情感活动,把教学过程当作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割裂了教学过程中师生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辨证关系,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与沟通,使语文课在愉悦的情感互动中,激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呢?一、挖掘教材内涵,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定的情感境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其中蕴含了作者丰富而热烈的情感。著文者情动辞发,为情造文,以文载情,语文教师就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景,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教文,以情育人。〈一〉、创设情境,以境煽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要格外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景;竞猜一个谜语;播放一段乐曲等等,均有良好效果。开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3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扣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设境之法颇多,如介绍背景、看课文插图、讲述有关课文内容的故事、欣赏有关课文内容的影视作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启发学生联想等。以文章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过程,逐步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达到移情共鸣。例如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我们借助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枉凝眉》,让学生在聆听歌手哀怨悲伤的歌声中,领悟男女主人公“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离别、伤心情景,音乐的悲伤情怀,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又如学习《道士塔》时,先展示莫高窟的有关壁画及佛像等图片,再介绍莫高窟文物的历史价值,让学生产生自豪感,最后再介绍这些文物被掠、被“卖”及流失情况,可激发学生对文物流失的痛惜之情和对祖国热爱之情。二、循循善诱,化难为易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初读课文时,往往不知从哪里入手,。无法体味作者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例如学习散文《泪珠与珍珠》时,我设计一个富有诱导性和激励性的开场白: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大家很熟悉吧!影片唯美的风格、伤感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给看过电视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4象。它就是琦君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琦君的这篇文章——《泪珠与珍珠》我想我们从中获取的也许会更多。然后设置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如:①琦君写泪珠写了几种眼泪?②这种种眼泪可不可以颠倒顺序来写?为什么?③假如把这些眼泪比做珍珠,那么贯穿起这些大大小小珍珠的线,也就是主旨句是什么?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也有了探究的动力,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因为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在教学中注重朗读,锲入情感,激起学生学习自觉性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情感、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我们应重视朗读,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5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在教《故都的秋》一课时,我首先放录音带,让学生找到感情点,然后要求学生跟着齐读,同学们读着读着,读出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在小院里坐着的“我”,在槐树的落蕊上漫步的“我”。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教材为情境创设提供了许多内容,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与引导下,情感充分激发,以情入境,以境融情,知识顺情掌握效果远比枯燥的讲解好得多。四、探讨人物性格特征,主题思想,使师生情感得到沟通教学中,师生要不断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事件意义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探讨,师生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达到教育学生,师生相互理解、情感得到沟通的目的。在学习《祝福》时,有学生提了一个“如何看待祥林嫂抗婚“的问题。我按照一般书上说法,不假思索地说是受了封建礼教的“烈女不嫁二夫”思想的毒害。有同学当既站起来反对:“老师这是牵强附会!难道对爱情的忠贞就一定是封建礼教吗?更何况祥林嫂还沉浸在刚刚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对学生的观点我没有立即否定,我结合6小说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从一而终与忠贞爱情的不同,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形成争论,在讨论中问题越辩越,问题就这样轻松完成了。五、挖掘教材内涵,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定的情感境界情感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立场、世界观的重要因素,教师正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通过自己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卢梭曾经说过:“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们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也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民俗性,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情感读物,把握情感因素,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激励,也必然会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的养成大有裨益。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挖掘并展示出课文所表现的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精神美、心灵美,就可以用它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的美好感情。如屈原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蔺相如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气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精神和人类的正义。用这些杰出人物的美好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健全他们的人格,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7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只有辅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灵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语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积极的、健康的)去感染学生,诱发和激励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性质就决定它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美的艺术魅力;应该富于巨大的情感力量,使学生对语文教师、对语文都充满真挚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具有高素质和高品质的好学生。
本文标题: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