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无可否认,-1-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尽管作品中杂芜的东西存在,但结合当时的时空条件与环境,就会发现其主体格调仍是积极的、反抗的。“感伤颓废”只是表面现象,他是借病态人物的病态现象揭示病态社会,其思想实质还是反抗的。郁达夫的作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态度,甚至内心深处一刹那的猥亵念头,也彻底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种赤裸裸的自我暴露式的内心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罕见的。《沉沦》主人公对民族歧视的报复心理以至性苦闷的变态心理,都是靠这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后期现实性较强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中,作者也没有放弃这种方式,这两个作品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主要还是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慨。可见,大胆的自我暴露在郁达夫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3、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郁达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有着相似的气质和性格,有着不幸的遭遇和悲剧的命运,孤僻自卑,多愁善感,这成为他小说中感伤的人物形象的性格内核。如《银灰色的死》、《沉沦》、《茫茫夜》、《怀乡病者》、《空虚》、《青烟》、《秋河》、《落日》、《薄奠》等等。一览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篇名,便会被一种诱人的感伤味所吸引,未曾启篇,已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我们已似乎听到了悲凉小曲儿的哀伤调子,看到了贫、病、-2-死的灰暗色彩。《银灰色的死》的主人公“他”醉后踯躅于凄冷的街头,最后死去,但灵魂没有泯灭,热烈的心的跳动是不甘心停止的,表现了在无可奈何的人生中对残酷现实的报复,是弱者生命的反抗。由此可见,郁达夫大多数作品中的感伤颓废,正是他对黑暗社会反抗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反抗不那么直接,而是通过曲折隐晦的手法自然地流露出来。4、“零余者”典型形象的选择零余者,亦称“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最早的零余者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而“零余者”这一称谓的流行,主要是在屠格涅夫的《零余者的日记》出版之后。郁达夫是中国第一个将“零余者”用于创作并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提供给我们的零余者形象,更具有现代人的特点。首先他不是贵族,不但没有祖传的家业,而且连安宁的清贫生活也难以维持;再者他的孤独与苦闷不是缺乏生活目的,而是来自于他明确的生活目的不能实现。如《茑萝行》中的主人公从外国留学回来,一踏进上海,生计问题日益窘迫,就在黄浦江边流浪,甚至几次到江边想自杀。《杨梅烧酒》中也写了一个在国外专攻应用化学的留学生,毕业回国,满以为可以为祖国干一番事业,可仍然是连个职业也找不到。这些作品有力地控诉了旧社会如何扼杀人才的可悲现实。郁达夫的视野并不完全拘泥于小资产阶级个人的小圈子里,他在大量描写知识分子的同时,也写过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在描写女工陈二妹、人力车夫倍受剥削欺侮的同时,作者仍然着力于反映“零余者”的生活现状,展示了他们的悲苦,表明这些苦楚并不是哪一个人的悲苦,这就使“零余者”的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表现了他们同劳动者一样,都是黑暗社会中的弱者。5、“自叙传”的形式-3-郁达夫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4]在他的作品里,主要人物虽然有“我”、“他”、“于质夫”等的分别,但是在出身年龄、性格气质、思想情趣等方面没有多大差异。同时,郁达夫还赋予他们这样的共同特点:婚姻的不幸,怀才不遇的苦闷,没有能力赡养母亲和妻儿的内心痛楚。他们接受过新思潮的熏陶,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但黑暗的社会没有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他们孤独又清高,敏感且自卑,愤世嫉俗而又远离人民,不甘沉沦却无路可走,于是悲观感伤,玩世不恭。这些都与作者自己相似,包含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在他的作品主人公身上,还经常透露一些真实的自我身份。如《沉沦》里所描写的主人公跟随长兄出国的情景,《迟暮》里林旭和他妻子从上海搬到杭州的情景,在《茑萝行》里,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的儿子是龙儿,而龙儿正是郁达夫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在《迟桂花》里,翁则生给主人公的信中,提到了主人公写的《南迁》,这《南迁》就是作者的作品,而翁则生的母亲更是直接明确的称呼作品主人公为“郁先生”。这些都是郁达夫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把他的小说连起来读,基本上就是作者的一条生活轨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十分复杂而独具特性,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对于读者有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他对现代小说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在于他对现代小说作了心理上的深层开掘。郁达夫以带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主义精神,创作诸多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艺术画面。
本文标题: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7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