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台州温岭市五中朱海鹏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叙述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情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新生政权渡过严重的危机;后又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说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的探索。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是必修Ⅱ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第一节。这一专题向我们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领导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通常被称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针对该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至苏联解体。因此,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基础和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并趋向成熟。独立自主性强,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论;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交流合作讨论。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了解苏联的成立。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阅读列宁的《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运用原始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教材116页的学习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题研究的能力;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通过对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的学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有益探索的事实的学习,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加深对革命导师的敬仰之情。认识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五、教学思路设计:1、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知识,在自主归纳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点拨中升华知识,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知识。2、教法策略:(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与创设课堂思维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2)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进行主动的建构。(3)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师生互动,分组探究。(4)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3、课堂构思及学法指导:a、出示课题研究方案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为学生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铺垫,同时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b、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互相质疑、释疑,增强自主学习,感受知识。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效果探究的学习。c、教学过程中采用对网上论坛观点的评论,从而达到运用知识和激扬学生的思维。d、安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4、评价设计: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六、知识结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战争、政权面临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危机目的战胜敌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内容略略特点军事、行政干预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效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有缺陷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七、课堂教学实录:(一)、[呈现方案,认定目标]导入:师了解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份同学们设计的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之研究研究内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之比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比较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效果之比较研究方法:采访、上网、查阅书籍等人员分工:组长:陈瑶(陈瑶、林光负责收集“背景”资料;林晓、潘喜负责收集“内容”资料;陈欣、王朝负责收集“效果”资料)研究步骤:周一:分配任务周二至周四:收集资料周五:筛选、汇总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形式:列表比较(注:课题研究方案的出现其目的为:一是让学生了解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模式,为后来学生当堂设计课题研究方案铺垫。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内容的出示,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指示。)(二):[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师: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两份资料。教师出示影视片断《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师:通过刚才对影视的欣赏,使我们了解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发生在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生:“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注:《十月革命与苏联的成立》影视片断的设计,其目的为:一是给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再现历史背景。缩短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陌生感,起到情感的铺垫。二是让学生通过影视片断了解“苏联成立”的情况,从而巧妙的处理了教材,避免了课本内容“苏联的成立”放在最后,难以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衔接。)师:第二份资料是有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比较。同时,老师也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学生回答,师补充:A1与B1比较:A1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实行强行征粮,而B1实行的是征收粮食税。所以A1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B1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2与B2比较;A2实行政府高度集中管理,政企不分,而B2则实行经济核算,扩大企业自主权,让企业自负盈亏,从而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吸引国内外资本家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A3与B3比较:A3取消商品自由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配给,从而阻碍商品交换,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而B3允许商品买卖,促进商品交换,鼓励货币流通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师总结:从这里我们也不难得出:A系列政策,政府采用高压、行政、军事的手段,过分的干预经济,从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B系列政策,政府充分利用市场进行调节和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从而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师:其实刚才大家分析的政策分别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除此外还有产品分配的政策。教师出示辨析:判断是非比眼力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列哪些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1:政府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A3:政府取消商品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B2:政府对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办厂,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B3:政府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促进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A2:政府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并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从生产计划的安排、原料调拨、生产过程、产品分配进行统一指令。B1:政府征收固定的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内工业容商业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和租赁制)取消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分配实行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三)、[分组合作,主动探究]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和归纳,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实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呢?后来,为什么又以“新经济政策”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这两个政策实施的原因值得探究,下面我们就借助《合作探究任务单》来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单》见附件1,具体讲解:1、每小组推荐一位组长,组长负责人员的分配、协调、管理纪律以及选题。2、方法提示:供大家选择,参考。资料提示:供大家阅读提取信息。3、探究问题的提示:每组既可以选择两个题目共同探究,也可以选择一个题目共同探究,也可以自由选择探究,并做好纪录。4、及时记录好发现的新问题和记录同学间较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具体实践问题。注: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切实感受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各组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1)汇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何种情况下实施的?效果如何?”时,当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各组之间互相质疑,并出示列宁的《论粮食税》让学生分析、解惑。……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论粮食税》问题: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师引导学生分析“功劳”和“临时”的含义。(2)汇报“为什么要实行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有何重要意义”时,当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列据书本的“图片”和“表格”等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并引导学生如何阅读“表格”,如何从“表格”中提取信息。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此表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联的农业生产已恢复到战前水平?问题:你是如何读表分析的?同时,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同学间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互相传授。例“你认为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哪些同学的什么学习方法较好?”(四)、[教师点拨,知识升华]师:通过刚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效果与作用的分析,你认为哪个政策是正确的?为什么?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讲出哪个政策的正确的理由,从而引导到“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是什么?”从而得出启迪: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师:你认为哪一个政策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生:新经济政策。(五)、[课堂实践,运用知识]师:对于政策的评价和认识,其实网上有诸多见解。我在一个论坛上摘取了几个观点,想与大家一起探讨。1.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2.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农民反对。1.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迅速恢复。2.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效果:感悟:在认知、体验中升华新经济政策的效果: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看列宁建设来源:中共在线社区-论坛党建之窗版块杞人忧天: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外国资本家投资,这是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很危险啊!探究:思维在评论中激扬海阔天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来源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高山流水:共产主义社会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恰恰就体现了这一原则。因此,当时只要能坚持,就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1)高山流水:基本的观点是不对。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理由为:1、是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来看,当战争结束后就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反对,不能适应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9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