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测量实习报告内蒙古财经大学教务处制表2016年9月7日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导师职称一.前言经过两周的测量实习以及测量后数据处理,本次实习顺利结束。在这短短的两周里,我们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解决了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这几天是紧张而又充实的日子,以下是我的实习心得。二.实习内容(一)实习时间2016年7月9日至2016年7月14日(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内蒙古财经大学西区校门口沿路到学院楼及旧楼圆厅,北到图书馆门口。和第7组以喷泉为中心,左右两边划分。范围适中,但是林荫小道较多且大部分超过两米,尤其是学院楼后面的小凉亭和井房所在位置,导致测量分布点个别地区过于集中。(三)实习小组信息组别:内蒙古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1班第2组指导老师:小组成员:(四)实习目的(1)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2)熟悉全站仪的工作原理。(3)巩固《测量学》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五)实习任务小组合作,共同进行所属范围300+点的碎步测量和整个校园的控制测量。三.仪器说明(一)全站仪概述全站仪是由电子测角、光电测距、微型处理器及其软件组合而成的智能型光电测量仪器。它在测站上除了能迅速测定水平角、竖直角和倾斜距离外,还可及时计算出水平距离、高差、高程、某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施工放样的有关数据等,并显示于屏幕上,实现记录、存储、输出以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测量工作大为简化。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和测程。全站仪按其测角精度(方向标准偏差)可分为0.5”、1.0”、1.5”、2.0”、3.0”、5.0”、7.0”等级别。全站仪由于其使用方便已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籍与房产测量、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及近海定位等方面的测量作业中。全站仪种类和型号众多,目前常见的有我国的NTS系列,瑞士徕卡(LEICA)TPS系列,日本拓普康(TOPCON)GTS系列、索佳(SOKKIA)SET系列等。近年来还研制出一种全自动全站仪,如徕卡公司生产的TC2003全自动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可以自动辨识、照准目标,自动读数、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无人值守、连续观测,适用于监视建筑物(如大坝)的变形情况,使测量工作的自动化向更高领域发展。(二).全站仪的使用方法(1)水平角测量①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②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③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2)距离测量①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②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1.013x10五次Pa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值为0。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③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④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3)坐标测量①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②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③设置棱镜常数。④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⑤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⑥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4)注意事项:①严禁将仪器直接放到地面上,以免沙土对中心螺旋造成损坏。②不能用望远镜直接照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使测距发光二极管受损。③在强光、雨天或潮湿环境下测量时,需要在伞的庇护下进行。④迁站时,务必将仪器从三脚架上取下。⑤仪器要小心轻放,避免强烈的撞击或震动。⑥观测者离开仪器时,应给仪器罩上保护罩。⑦在取下内部电池时,应先关掉电源。⑧将仪器放入仪器箱时,应先取下电池,并按所示布局摆放。关箱时,应确保仪器和干燥剂是干燥的,以避免由于内部潮湿而损坏仪器。⑨棱镜中心与仪器中心是否重合一致,是保证检测精度的重要环节。四.实习情况(一)控制测量(闭合)(1)使用仪器全站仪、棱镜、对中杆、三脚架(2)本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①打开全站仪,进入测量程序②新建文件夹,区分控制点测量数据和碎步点测量数据③设置测站。输入仪器开始测量所在点的坐标,在这里是T1,找到另外一个控制点T21,照准目标点棱镜数据为后视,T1点为前视采集④依次顺序采集完毕(3)控制点观测数据表名称类型NEZT1输入1000.0001000.0001000.000T2测量1083.2041009.9481000.876T3测量1295.090955.7421004.278T4测量1460.539926.9391006.687T5测量1583.498924.8371009.167T6测量1694.270899.3571010.309T7测量1725.802996.7851008.810T8测量1727.4251092.1551007.625T9测量1712.1451147.6701006.873T10测量1712.7941246.1711006.140T11测量1682.3611415.8501003.837T12测量1648.3921587.3131002.621T13测量1621.8241796.2001001.462T14测量1360.7141854.821998.797T15测量1281.9251865.723998.629T16测量1214.8461827.255998.629T17测量1113.0541779.123997.636T18测量1093.5211679.695997.825T19测量1108.9041572.519997.899T20测量1042.6541403.267998.076T21测量1015.8161214.274998.655T22测量982.9801097.737999.380T-1测量1000.120999.6951000.022(4)测量结果K=1/80001/2000,误差较大\(二)碎步测量(1)使用仪器全站仪、棱镜、对中杆、三脚架、单杆(2)本站全站仪的基本操作①测量前的准备工作:电池的安装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向下按解锁钮。(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②首先选择T19作为测站,另外一点T20为后视,前视采集点分别为各个小花坛的四个角;③将全站仪安置于点T19,对中、整平。量仪器高、棱镜高并新建站。④在T20点安置棱镜,读取后视读数。再将棱镜安置到小花坛的各个角度开始采集,采集范围是尽可能看到的各个角度所包含的点。⑤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3)问题与解决①棱镜高度不够。测量到T20点时迎面碰到第7组在我们组正要测量的前视点,本来想着顺便利用他们的棱镜采集。采集工作完成后突然发现他们组棱镜高并没有1.80。原来是长时间移动棱镜位置,在行走的途中棱镜下滑到1.75,0.05的差距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回去后视点新建站,在T20点的数据删除后再次测量。②找点不准确。蒙班和我们班的控制测量点都是用红色油漆标记,接连几次下雨让之前的标记点模糊不清。在安置仪器时差点立到与T20点不远处的蒙班M4点。测量工作再次要求大家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蒙班的M4点我们班的T20点③长水准管变动。在以T21点新建站测量两排路灯时,首先测得道路右边路灯,转向准备测量另一排路灯时突然发现长水准管超出两格。小组讨论与询问老师后最终决定仪器重新对中整平,此时在T21基础上引点已经不够精准。④引点过多。学院楼后的小凉亭区域内既有井房也有很多小道且均超过两米,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在从T21点测量小凉亭过程中已经引用y1、y2点,再次准备引y3点时发现仍有点未采集到。集体决策后我们重新规划y3点位置,也让我们明白了引点规划的重要性。⑤基本原理的操作失误。在新规划的y3点中安置仪器,调用中并没有发现后视数据。原来是规划y3途中因为忙于寻找最佳视角,忽略了后视数据的读取。无奈之下,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影重新回y2点立棱镜。新问题又来了,y2与y3之间隔着一颗树,正是树干挡着激光难以读取后视。夜色之下经过半个小时的折腾终于成功。五.实习建议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以下几点:(一)引点时除标记好外还要选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选点就非常重要,点一定要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时测量的点并非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标志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计算和绘图的劳动量和多费时间,而且会因点多而杂乱产生较大的误差。(二)要先将道路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在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利于作图而且更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我们还要对所测过得范围能够做到胸中有数,避免漏测、重测。(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避免错误的后果对后续测量工作的影响。(四)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等来减少误差。(五)测量讲究熟能生巧。在本次测量中,我的主要工作是扶尺和采点。在刚开始做碎部测量时,由于对采点工作的不熟悉,经常因采的碎部点疏忽或者重复影响了绘图的进度,从而影响了怎个组的效率,但后来经过多次操作渐渐地熟悉了这项工作,不需用观看图纸就能知道那些事所需测得碎部点。从这,我也明白了,以后如果再从事测量工作时,一定要提前熟悉所使用的仪器,这将会很大的提高办事效率。但这几天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一)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例如瞄准之前要确认长水准管的浮动是否在两格之内,不符合要重新整平仪器;还有,在读取数据时要细心,既要看得准,还要果断,不能犹豫不决,不然给立棱镜的同学长时间坚持不了。(二)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测量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加快。(三)凡事都要力求事实求是。最初我们在碎部测量中,对于那些碎部点要不断地重复相同的动作,于是我们觉得有点烦琐,随即产生了造假的念头,伪造了一些数据,但后来发现这些碎部点绘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发现这以后,我们组不得不重测。通过这,我认识到凡事该认真时一定要认真,来不得半点虚假。六.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也并不感到累,也没有感到辛苦,反而还能自得其乐。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
本文标题:测量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9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