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会科学方法罗卫东Luo.wd@zju.edu.cn第一讲社会科学的一般基础一、一般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方法特点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加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知识系统。是对世界的可解释性、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的一种符号表达。科学研究活动,“认真地调查或考查,特别是事实的发现和解释所进行的调查或实验,根据新的事实对已经接受的理论或法则进行修正,或将这些新的、已修正过的理论或法则运用于实践。”(韦伯斯特大辞典)什么是科学研究?“人类增长知识的有规则的程序。”(安德鲁和希尔德布兰德)“试图通过系统的努力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开发人类忽视的新领域,或对其他人认为解决的问题证实其解法的有效性。”(利迪)“获取新的可靠知识的系统方法。”(埃斯里奇)什么是科学研究?三个基本特点:1、是人类认识对象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研究不是偶然发现–研究不等于收集数据或者其他文本–研究不是单纯的思考2、是系统的和有规则的活动3、是以获取可靠的新知识为目的的活动4、是一个过程什么是科学研究?现代的科学研究活动只有在有计划、有管理、有组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展开;才能产生可靠知识。研究的一般要求:熟悉前人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获取创新所必要的数据材料、进行合乎科学规范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发布研究的结果。科学研究的类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试图在一个专业和研究领域确定或建立基本事实和关系。不太强调它与现实世界中政策和管理问题上的运用–应用研究:“为获得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信息所进行的特定研究”。科学研究的类别专业基础研究:详细研究专业内的理论和技术。成果的客户是专家而不是公众、企业或政府。对于学科本身发展极为重要。专题研究:对一批决策者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专题研究为决策者们提供概念知识,使得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概念和知识对他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做出决策。对策研究:为特定的决策者解决特定问题的研究。对策研究要比专题研究更直接与一个特定的决策过程相联系。对策研究常常是对决策或者是行动提出对策或建议。科学研究的类别:根据性质的划分描述研究:仅仅是试图确定、描述或识别对象是什么。目的常常是综合而不是分析,它试图将知识或信息集中在一起,解释其可能的逻辑联系,而不是将信息拆开以考查信息为什么产生以及如何产生。分析研究:试图确定对象为什么是那样的或如何是那样的。几乎每一个学科都是分析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的结合。其中的区别仅在于两者的比例。科学研究的方法方法则是指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埃斯里奇)经济学研究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回归分析、数理分析、运筹研究技术、文献综述、数据收集、对所选择出的理论结构的运用以及其他一些程序“经济学方法论就是应用于经济学的科学哲学”。(马克.布劳格)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提出正确的问题对于研究工作来说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第二步:形成处理问题的目标或目的。第三步:研究设计。这里要选择研究问题的技术线路,建立相关的理论和数理模型,要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最后加以验证。第四步:产生结果。第五步: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在这里要研究结果的含义,引出结论、提出处理意见,最后提出对策建议。第六步:研究结果的传播。知识的类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我们可以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自然科学涉及物的问题,社会科学则涉及人的问题。•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凭借人类可以加以控制的实验,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则是人以及那些本身不能受控制的、不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现象。•自然科学的研究纯粹受实证主义观念的制约,而社会科学还要接受规范主义的制约。在研究活动中无法避免价值判断的影响。•自然科学更加注重数据,社会科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类型实证性知识–是关于可以直接观察或计量的条件、情况或事物的知识,也就是事情本来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价值性知识–是关于环境、处境和事物好与坏的知识。规则性知识–是关于什么应该做的知识,它具有固有的主观性。规则性知识关心的是用什么作为判断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知识的类型私人知识和公共知识–公共知识是可以通过逻辑和证据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私人知识是我们自己所接受的或知道,但是却不能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如宗教信仰。–任何领域和专业的知识的可信性如果不是以证据为基础而得到接受,则这个知识就是私人知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应当严格控制私人知识对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影响。或许我们可以断言只有公共知识才是科学意义上的可靠的。当然,相当多的公共知识是从私人知识演变而来的。但是私人知识不受限制地转向公共知识往往会导致迷信或者专制主义。获得知识的途径我们通过六个途径来获得知识:–感觉–经验–直觉–启示–测量–推理这六个方面彼此不排斥,获得知识的所有途径都可以置于这些类型中的一种。确立知识可靠性的条件和标准确立知识可靠性的两个一般标准知识可以为证据所支持;获得或产生证据的方法可以被证明或再造。理论谬误的导因论述逻辑的问题是导致错误理论的主要原因。–以偏概全–肯定后件•在没有对前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而以其为依据进行推理进而作出结论的做法–后此谬误(posthocfallacy)•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价值判断•即一个事件所导致的实际后果的好和坏来决定其正确与否的做法。理论谬误的导因–从众•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必定正确。–诉诸权威或权力•对于学术权威或专家的迷信导致根据这些人的判断来做决定。–虚假证据•后此推理和伪相关,即把偶然相关的两个变量看成是因果关系。(老处女与三叶草)理论谬误的导因–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即认为对于局部来说是正确的或有利的东西对于全局来说也是正确或有利的。–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tootherthingsconstant)•也就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没有能够保持其他的相关条件不变–以上的谬误中只有后此推理、合成推理、肯定后件是逻辑错误,其他则是非逻辑错误。知识可靠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将一个结果或陈述与已知的结果或陈述进行比较,看它是否与迄今为止的知识相一致。是,就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知识并非一定不可靠,但要用其他的办法进行再检验逻辑相干性检验–即检验一个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否存在逻辑矛盾,如果没有就符合逻辑相干性检验。否则,结论就不可靠。知识可靠性的检验清晰性检验–检查是否有模棱两可或含义模糊的结论或命题。如果结果或命题有一个以上的含义,则不能通过清晰性检验。实用性检验–实用主义者还主张使用。即检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否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第二讲研究计划:申请书立项书是研究计划的核心。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可能是要求最高的。立项书本身的质量决定了论文或研究的质量。立项书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帮助研究者理清楚他的研究思路,使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有既定的线路;另一方面则在于让评委们能够对某项研究的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否值得资助或者能否进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研究计划的要件标题–标题的功能:是对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做最简要的表述。–文字表达:标题应当符合两个条件:最少的文字,最多的内涵。情况说明–这是就研究者及其团队的情况而设计的项目。比如研究者的姓名、学历、学位,职称和专业特长,研究组织的构建以及内部分工,需要的经费预算和时间进度等等。研究计划的要件问题识别和解释–对所做的题目进行解释,讲清楚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个问题而且值得去研究。为什么需要立项和给予资助。目标–本研究打算认识什么,发现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文献评论–说明对于项目所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那些了解。对于迄今为止相关主题的研究进展,了解到什么程度,存在那些不足。研究计划的要件方法程序、概念框架、技术线路–解决研究者使用什么样的概念系统,运用何种方法和工具,研究的动态路径如何设计等问题。帮助研究者自己和评委理清问题的逻辑机理,有助于判断研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切忌大而化之。参考文献–包括文献评论、方法设计、概念框架等部分使用的文献。如何判断申请书的质量问题–研究者对问题感兴趣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确实到位吗?–这个问题确实不仅是研究者的兴趣,而且也是社会(学校、学科等)(迫切)需要的吗?目标–目标与研究的问题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吗?–目标能够完成吗?可以观察或计量吗?如何判断申请书的质量条件–研究者在这个领域做过高质量的研究吗?–研究者有足够的资源(教育、训练、设备、资料、资金)用于项目吗?价值–研究的预期价值是否大于投入的成本?–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广泛应用?表达–文字表达清晰简练吗?第三讲:问题发现和目标确定约翰.杜威曾经指出:问题表述得好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在科学研究中,问题的识别和解释要比研究计划的任何其他部分更能够影响研究活动的质量、有用性、有效性和研究活动的效率。而且问题的表达往往也是最为困难的。什么是科学问题?所谓问题,就是感觉到的困难。一个研究性的问题,就是已有的理解或认识与需要或希望得到的理解或认识的不一致。不一致也许起因于专业基础知识,也许是专题性知识,或者对策性知识。真问题和伪问题如何发现真问题?问题的主要来源:研究性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之间逻辑一致性的问题;二是经验真实性或者事实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三是价值判断与经验事实的关系问题。–基于概念的问题–基于理论与现实关系的问题–基于人生体验的问题问题的可研究性真问题和好问题:好问题不仅是真问题,而且是可研究的真问题。一个不可研究的真问题不是个好问题。界定可研究性的标准–边界清晰–价值中立–表达清楚–逻辑检验–目标刻画第四讲:如何做文献综述和评论文献综述和评论的重要性合格的文献评论–文献综述和评论的首要环节就是合理地确定范围。–文献选择和检索(检索系统的利用)–阅读和写作(几个样本,史晋川和潘思远的内生增长理论综述、富吕波顿和佩杰维奇的产权理论综述、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综述)第五讲:研究的概念框架和技术线路什么是概念框架?–概念框架也就是帮助一个人认识和解释事情、现象的符号系统。–概念定义为在头脑中表现出的事物。对事物的概念化就是能够对事物进行思考或推理。对一个或更多关系进行思想的逻辑结构。–概念具有内在的抽象性。概念特别关注于关系,它们可以是变量之中的基本关系或更为复杂的关系体系。经济研究的概念框架是对问题及所有与问题相关的假设的概念分析。概念框架概念框架可以被看作是对问题研究过程中所用理论的一种分析。不太学科的概念框架及其运用形成了不太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果研究问题由一个经济学家定义,则理论可能就是经济理论。–社会学家爱用分层理论来解释个体行为的社会背景,而经济学家则更多地运用选择和交易的概念,心理学家倾向于运用精神分析,等等,各种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概念框架:思想片断的组织概念框架是问题导向的,但是它对于思维本身的积极作用也十分明显。威廉斯把概念框架形容为被组织起来的思想片段,其中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问题的来源,即引起问题的条件、环境、政策、实践等等;可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与问题分析有关的变量;在分析问题的一个系统中使各种关系概念化;可以由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检验的理论。概念框架的选择一项研究计划所运用的概念框架不仅应该是有效的,而且必须是前后一贯的–概念框架的选择与问题的性质有关,你要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概念框架。–概念框架的选择也与问题本身包含的时间尺度有关。–概念框架的选择还与问题涉及的范围有关。概念框架的操作:避免抽象过度与不足避免过分的抽象和具象,抽象过度或消灭掉问题的真实含义,抽象不足又会使人不能清晰地处理问题。所以这两种常有的倾向会妨碍研究。–“所谓有高度修养的人,易于过度使用抽象而忽视事实,而缺乏文化素质的人恰恰要嘲弄他们不理解的理论。……我们决不可忘记思考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概念框架的选择:操作建议进入概念化、进而是组
本文标题: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0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