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XXXX春季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文字实录MicrosoftOfficeW
2013春季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文字实录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春季)新形势下的中国及国际金融:挑战、机遇、创新、发展中国·广州·中山大学2013年4月19—20日主办单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山大学承办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媒体支持:《金融时报》独家网络直播:网易财经主持人王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喻世友致辞。喻世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参会代表,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美丽的羊城广州,美丽的中山大学,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春季),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山大学举办,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承办,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请允许我介绍参加本次会议的部分领导和嘉宾:中国银行王永利副行长中山大学金融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宋海教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喻世友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黄志强教授、中国银行银行广东省分行白志中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总宗良教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曹立聪明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钟红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温彬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楠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武岩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林海寅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彪书记参加会议的还有国际金融的嘉宾,因为会议的关系,不一一的介绍,参加理事会的领导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琪、中央财经大学张伟金教授、江西财经大学金融教授汪洋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研究员、《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经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崔日明教授,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专家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入选论文作者,我代表主办方再次欢迎大家的光临。首先有请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喻世友教授致辞。喻世友:尊敬的王永礼副行长、宋海教授,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春季)春季,我谨代表中山大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100多年办学的传统,拥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学、医学、药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大学,历来重视国际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是核心部分,世界经济和博士学位、专业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为EMBA和MBA提供培训项目,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师课程合作单位之一,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为各界地方政府,银行、证券、保险灯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培训等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众多的毕业生成为各界金融机构的中坚力量。国际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到了关键的时候,期待筋肉体制取得实质的突破,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跟中国国际金融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与会的代表有十多家,中国国际银行金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的研究学者和专家,通过各方的交流和探讨,凝聚共识,一定会产生有意的成果,期待大家智慧火花的碰撞,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喻书记的致辞,下面有请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主编黄志强致辞。黄志强:尊敬的宋海教授、喻我校长,今天我们相聚在花团锦簇的南国广州,具有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山大学,允许我代表大会的主办方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和中国银行,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中山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有种的感谢,近几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借助每年两次的国际金融研究论坛先后与历史单位、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举办系列高水平的会议,受到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和各理事单位知名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认可和高度的评价,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研究节思想交流的盛会,作为国际金融学会会刊,中国国际金融研究自1985年创刊以来,站在国际金融研究的最前沿,推动我国国际金融研究和实务研究己任,把握国际金融银行业发展趋势,关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被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智网等多家权威机构评定为重要的来源期刊,成为国际国内金融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性和权威期刊,成为国家金融决策的参考。去年本刊又捷报频传,国际金融研究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品批准的全国200家国家社会科学资金资助期刊之一,对学术水平、办刊综合水平的认可。同时成为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成为全国46家理论经济学重要期刊之一,而且成为全国110种运用经济学,重要来源期盼之一,因为在国际化方面的重要业绩,国际金融研究成为国际期盼电子杂志社和中国文献联合评选的2012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盼之一,此外国际金融研究第13届中国学术期盼评价中评为中国权威期盼,以上成绩的取得,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帮助我们的各理事单位和专家学者作者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欧债危机此起彼伏,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发酵,与此同时国际金融改革进入转型期和深水期,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成为系列热点难点的问题,我国金融改革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展改革过程中热点和重点研究,我们和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春季),并以新形势下的中国及国际金融:挑战、机遇、创新、发展作为主题来开展正文活动和学术交流和讨论,目的就是要搭建更宽广的舞台,吸引各路英豪支持和培养学术新人,为包括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内的17家理事单位以及广大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对话中提升,交流中分享,碰撞火花,凝聚力量,推动我国国际金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创新,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激励大家做好国际金融研究事业的热情,展示大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论坛我们从众多的征文中优选了三篇论文给予奖励,并且发表在国际金融研究中,作为国际金融研究专业梦想成真的机会,跟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相信只要不断的创新和大胆的开拓,日日进步,就能一览众山,更上一层楼。以我们的思想和观点照亮人生,展示我们的价值,发出我们的声音,留下我们的记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研究主编黄志强先生致辞,下面有请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白志中致辞。白志中:尊敬的宋海副省长、永礼副行长、喻书记,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3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春季)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本次分会以新形势下的中国及国际金融:挑战、机遇、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对深化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改革,推动国际金融领域理论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此机会,让我代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向多年来潜心金融学术研究,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特别是东道主中山大学对中国银行的支持和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广东省是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广东金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重新崛起,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九十年代前中期的飞速发展时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促使金融风险的调整时期以及伴随着本轮经济上升周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上呈现几大特点,一是总量上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到201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15.3万亿元,约占全国1/10,金融业增加值3227亿元,占广东第三产业的比重约达12.22%,金融业整体规模与2009年开始超过香港,并逐步拉开差距,银行证券保险业总量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存贷款的位置约占全国1/7,跟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适应;二、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速度,广东金融业高于GDP的水平,近五年金融增加值增长12.68%,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2%。三是、历史风险基本化解,运行质量良好,广东金融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明显提升,2012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2%,比全国低0.36%,比2007年末降低5.4%%,停业整顿了156家城市信用社,历时10年的风险处置圆满完成,2002年起连续五年实现利润千亿元,2012年实现税后利润186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位。四、交易活跃市场深度和广度逐步增加,2012年全省共有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75家,法人证券公司22家,基金管理公司21家,期货公司24家,保险总部机构16家,小额贷款公司26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387家,超5000家股权投资企业,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区域金融要素市场近年来得到了发展,陆续成立了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200多家非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广州新组建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前海组建石油化工交易所。五、金融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2末全省有15个国家和地区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机构总数仅次于上海,130家广东企业赴港上市,2770亿元港币融资,有港资背景的保险机构9家,占全省份额的31%,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广东正式起步,2012年达到2.0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各位学者和嘉宾,参与本次峰会我们深感荣幸,共同分享思想智慧和宝贵经验,一起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金融舞动,为中国金融喝采,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白志中行长的致辞,请各位台下就坐。下面进行主旨演讲,有请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关于国际金融若干问题的思考。王永利:各位代表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来参加本次学术峰会和春季论坛,关注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的问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了全球化的大舞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深受全球金融发展的影响。所以我认为,要研究中国的经济金融的问题,不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很难做好的,同时要研究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不放在上百年的历史上是很难讲清楚的。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一家金融机构,作为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唯一的一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我们愿意致力于国际金融的发展,愿意致力于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也愿意致力于全球金融货币体系改革做相关的工作,今天分享几个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当前经济金融走势的基本判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四年多过去了,总体情况来看,不象我们预先想象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共同的努力,很快将危机度过去。现在来看,我们想象得乐观一点,还需要重新回顾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流动性过剩,两个过剩和两个危机是会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过剩得越严重,越广泛,危机的程度就会越广泛和越深刻。上百年的历史上,不断的会有大大小小的,局部的全球性的危机爆发。基本上来说,根源都是过剩造成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过剩,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过剩,特别是全球性的过剩和危机。我们认为不需要人类逐利的本性和信息不对称客观因素的存在,很容易造成过剩,大家看到那个地方可以追逐高额的回报,无论是产能还是流动性都会急剧的扩张,到那个点就不能再走了,走过头后,大家就会知道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系列的因素,都在推动着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的加剧。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全球化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水平越来越高,推动全球化资金大规模的聚集和转移,全球货币清算和投放的体系发生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实物货币金或者银货币到纸质货币,到今天的实物货币,通常我们说的现钞和现金在货币流通量中大量的下降,大量的转化为信用投放和记帐货币。我们没有搞
本文标题:XXXX春季国际金融研究论坛文字实录MicrosoftOfficeW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14 .html